家园合作中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3

家园合作中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探究

王娜

东胜区铁西蒙氏幼儿园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在幼儿的成长中,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幼儿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要重视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意志力、坚持性、良好个性与性格的培养,要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也要相互帮助、相互团结、相互关爱,对自己情绪的自我管理。这就需要我们家园的共同努力,相互协助,帮助每个小朋友从小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家园合力,才能使幼儿养成的良好习惯长期坚持。本篇文章主要提出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涵义、内容以及对幼儿养成良好习惯行为的意义。

关键词:良好习惯的涵义、习惯误区、措施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涵义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定义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指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学习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自动化行为。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

  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内容可以分为: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卫生习惯及良好学习习惯。

1、良好品德习惯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友爱同伴、爱集体守纪律、爱劳动、诚实勇敢。

2、文明礼貌具体是爱长辈、老师,听他们的话;见人有礼貌地称呼,会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不打扰成人谈话,不随便要与翻弄别人的东西,经同意才可接受他人的物品,并致谢。

3、友爱同伴具体是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关心他人、谦让他人,会合作,乐意分享与帮助别人。

4、爱集体主要表现在遵守集体规则。爱劳动具体是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

5、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

6、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正确使用手帕、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7、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这些用品。

  对于这些内容和要求,家长应该熟悉与了解,以便于在家庭中教育培养。

(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幼儿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学前期是接受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他们对于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善于模仿成年人的行动,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形成动力定型即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幼儿时期形成的行为习惯不论是好是坏,都会有很大的惯性力量。幼儿能与同伴一起愉快、友好地玩,不争夺玩具,不打人骂人,能关心帮助同伴,就有助于形成“友爱、爱集体”的道德品质;幼儿从小听从成人的教育,能独立自我服务并帮助成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为将来守纪律、爱劳动奠定了基础。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习惯并不感到困难,然而到成年已经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想要更正就变得十分困难。事实告诉我们:家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抓与不抓、抓早与抓晚,效果是不一样的,作为家长必须及早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误区

(一)、重智育轻德育 家长对孩子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较重视,而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意志力、坚持性、良好个性与性格的培养较为轻视。对幼儿园的孩子的学习,要特别注意启发孩子本身的学习兴趣和要求。不要用成人的意图强迫孩子学习。但这样也不等于说我们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是非常容易的,毫无困难的。而是向人们所说的“跳一跳把果子摘到”,也就是说孩子要完成任务,是需要跳一跳的是需要花费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促使孩子的发展。

(二)、缺乏理智的爱 有的父母认为只有一个孩子,一定要让孩子过的比自己好而对孩子倍加疼爱一些本该孩子自己做的穿脱衣、整理小被褥等自我服务劳动和简单的家务劳动都让家长包办代替了,养成孩子独立性差和害怕困难等不良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有的家长则对孩子宠爱有加,百依百顺,要啥给啥,造成幼儿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

(三)、教育方法不当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不必当真,遇事哄哄孩子就可以了。一旦孩子有所感觉,就埋怨父母,养成孩子不能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使孩子对家长不信任,丧失了家长的威信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及孩子的健康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另外有些家长则不适当的干涉、限制甚至惩罚孩子。当孩子做错事后,一味禁止甚至惩罚,但都不对孩子说明原由。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边是家长禁止,一边是孩子依旧去做,不但使孩子不能改正反而慢慢养成恶习。

(四)、教育意识淡薄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事都是小事,不管也没啥。“我们小时侯没人管我们,长大了不也什么都会了?”以为树大自然直。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要学习还要工作,没有时间管孩子,对孩子放任无要求,缺乏教育意识。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要和幼儿园的老师一齐努力,形成合力,是幼儿常规养成的关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幼儿园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幼儿园要根据家长的需要,形成家庭、学园协商的,互补的,和谐的强大合力。要从传统的旧观念中把家长从被动为主动,从客体为主体,这一转变过程并不容易,要发挥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主体作用,提倡家园合作,共同促进。

(一)建立家园联系表

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好习惯就象花一样,需要家长花心血一点一滴来培养。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理解,就像给花儿施肥、浇水一样,工夫到了,花自然会开。例如:李贝贝小朋友原来在家里不做事,依赖性强,有了家园联系表后,他在家里变得勤快多了,妈妈在联系表备注栏里记下这样一段话:“李贝贝今天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既认真又耐心,系出的鞋带非常好。”毛毛的妈妈也反映原来孩子吃饭总是要人喂,有一次毛毛又不肯吃饭,要妈妈喂,妈妈说:“小朋友要自己吃饭,你自己吃饭,妈妈给你吃饭宝宝栏里打勾。”毛毛连忙低下了头把饭吃完了。家长们都会说自从有了这个表后,幼儿们变得懂事听话多了,家园联系表就像老师教给家长的神奇法宝,使幼儿们都一个个变了样。

(二)、办好家教园地

    家教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是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家教园地栏目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是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的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三)、开展亲子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爸妈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如:擦桌子,扫地,倒垃圾等。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陶冶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丰富幼儿社会交往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变得更爱集体,更爱他人。在实习班,“献爱心活动”中,许多小朋友给我们班特殊小朋友王宇鹏捐了书籍、衣物、玩具等,表达了一股童贞般的爱心,使幼儿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将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在过三八妇女节时,组织小朋友们制作花朵、项链给妈妈,下午都让妈妈提前来接小朋友,让小朋友亲手帮妈妈带好项链,使妈妈们都很感动,小朋友们都满是成就感。                   

(四)召开家长会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主要有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等形式,各种不同形式的家长会可以向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与家长在思想上的沟通,为今后实施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都有着自己的另一半世界,只有走进他们家庭的另一方天地,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所受的家庭影响,才能有针对性的的教育他们。

1、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知识

家长会要向家长系统地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取得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培养孩子健康发展的路是漫长的,但“我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只要在成长的道路上善于捕捉、利用好一切教育良机,持之以恒地坚持对孩子进行教育,回报你的将是一份欣喜。“玉不琢,不成器”,良好习惯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需要大家持久努力。

2、组织家长座谈

家长会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的教育,事事处处为幼儿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使幼儿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绢,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家教论坛的内容组织也可以是让有经验的家长谈谈教育幼儿的体会,或者是通过电教手段请家长观看从幼儿礼仪和幼儿行为规范的录像,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家长之间有了相互交流家教经验的机会,而且使他们更加关心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配合工作也更主动、密切。

3、传授相关的教育技能

首先,要建立适宜的家庭环境。鼓励幼儿良好行为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建立一个培养这种行为的环境。当班级环境在最大程度上引发了幼儿的积极行为后,家庭环境的不良设置则有可能引发幼儿的不良行为,完全抵消了幼儿园教育所产生的作用。家庭行为习惯教育的突出要求是家长必须具有高度的教育意识,根据社会对其成员的行为规范要求,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随时随地自觉的发现教材,捕捉时机,及时对幼儿进行教育。由于家长和教师的角色不同,加以教育专业知识、经验不同和个人的自身素质修养不同,家园之间往往出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分歧。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互相尊重、加强沟通、互相学习。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更多的向家长了解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尊重家长的意见,协同家长为幼儿创造一种适宜的生活环境,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如当孩子想画画时,要引导他学会在桌上铺一层报纸才开始作画,避免画笔弄脏桌子;当孩子想玩沙时,要让他在小鞋子外罩上塑料带,防止沙粒钻进鞋子。家长为孩子设定明确的行为界限,就是防患于未然,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不要等事情发生后才教训孩子。而且,千万别忘了要经常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及时的表扬他,告诉他哪里做好了,父母为什么感到高兴。并把这个信息经过家长和幼儿园的相互反馈,直接传递给幼儿,幼儿的好习惯就会慢慢培养起来了。实践证实,家园同步走必能形成教育的合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推动着我们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密切的家园联系更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它对提高下一代人口素质和家庭生活的质量都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因此,重要任务更是要帮助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发展!

其次,榜样激励。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然后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最后,持之以恒。托尔斯泰说:“家长的责任是不能托付给任何人的,金钱买不到成功的孩子。”孩子们需要时间——家长的时间,大量的时间。教育的成败贵在坚持。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可能一段时间信心十足,雄心勃勃,但好景不常,就半路夭折,结果全盘落空。所以,培育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时间,需要原则,更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时松时紧的迁就结果只能是推波助澜,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百害而无一利。在幼儿园日常的行为习惯教育中,老师也要持之一恒,对幼儿及时进行提醒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结语;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正如孔子所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孩子是颗性灵的种子,只要我们适时的施肥、浇水、捉虫,在我们的精心培育下,一定会有期望的收获。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身,因此,人从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幼儿才能形成稳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各年龄的特点,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培养,只有家庭和幼儿园密切合作,互相调整,循序渐进,才能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

参考文献;

[1]严虎.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19

[2]戴晨佳.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88.

[3]徐思婕.家园共育模式下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J].吉林教育.2020,(2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