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
传统课堂教师无法精准定位学生的思维起点,即使是资优教师,当面对众多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要想一一精准定位他们的知识水平、思维现状,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师只能靠个人的经验进行模糊判断,很容易造成学生在难度过大或过小的教学活动中浪费宝贵时间。而笔者在文中主要对基于课前摸底的课堂精准教学进行探究,及时准确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行为,以便让教师迅速做出教学策略的调整,从而实现精准教学、个性化教学。
一、课前调查,为师摸清底细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美国教有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有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我们设计教学时,应该“备教材”与“备学生”并重,把了解学情当作不可缺失的重要任务。只有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所知、所惑、所需,做到真正把握学情,才能实现以学定教。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都高频率的出现,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为了精准掌握学生的起点,课前我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前测。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的计量时间的单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年、月、日的有关知识,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从知识结构上看,知识点多而且零碎,知识块之间牵连较多,概念大多比较抽象。
1、调查设计。
上课前,对执教班级的42名学生,通过问卷方式进行前测(闭卷笔答,限时10分钟)。了解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与经验。
2、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前测发现,70%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基本掌握年月日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26%的学生了解部分知识,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学生是完全不了解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这是本课知识生长的基点,是非常宝贵的课堂资源。不过,还需要关注的是,学生脑中一个个的问号,他们对为什么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2月的天数为什么特殊?…等问题非常好奇,这也成为学生记忆和熟悉月份天数中的障碍。
二、课堂实践,为生排忧解难
教学前测和访谈为我们找到了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教学重点更明确,学习难点更容易把握。这样,教学就能有的放矢,抓到学生的痒处,为学生排忧解难。从前测可知,三年级学生对年月日的认识仅仅停留于平时的生活经验上。如何在时间的长河中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畅想、实践…让时间单位不止于年、月、日,让学习内容不止于书本知识!基于调查结果,我整合了自然、历史故事、数学等知识设计了本节课。
提前一天,我让孩子们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并且课堂上就用这份问卷的内容贯穿起来。课前谈话反馈学生问卷的第一部分,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哪些信息?发现孩子们的认知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孩子对于年月日的知识基本已经了解,一年几个月,一个月有几天?大小月,平年间年,怎么判断平年闻年都有一定的了解,有部分孩子,她的认识源于猜测,如一个月30天,得出一年360天,一个月31天,得出一年372天,针对这种情況,我还是决定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个问题来解决。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重点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1年有几个月?
(二)1个月有几天?创设足够空间,自主建构知识
1、反馈问卷结果
(1)(课件出示问卷情况),逐一出示。
(2)反馈问卷情况。
2、利用年历卡,学习新知
(三)、记忆大小月
1、歌诀记忆法。“七前单数大八后双数大”。
2、教学拳头记忆法。
3、教学儿歌记忆法。
4、自行选择1种方法记忆。
5、检验记忆结果:
(1)师说月份,生答。3月、 8月、9月……
(2)生日月份。出生在大月的孩子请举手,出生在小月的孩子请举手,还有谁没举手?为什么?
本课在巩固练习中,设计了一系列游戏环节,如让同学说说“你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小月”以和教师报一个月份,是大月由男生站起来,是小月由女生站起来,谁站错或站慢就算输了,用这两个小游戏来巩固刚学完的大月、小月和特殊月的知识。在这些游戏中,同学不只和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对学习充溢的无限的兴趣。
(四)一年有几天
三、课后反馈,让知识更扎实
有效的课后反馈,为发展积累经验教学后测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信息反馈,调研教学干预效果,为再次教学提供改进建议,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后测调查一般仍然以前测调查的学生为对象,后测内容、形式、难度、时间也要与前测内容基本一致,这样便于作前后测的对比分析。
本节练习课的层次性非常明显,并且又有针对性,每题练习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巩固以及知识上的补充,如计算经过的天数和周年,方法上有相似又有不同,王老师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对知识的一种延伸。生活中需要用到“年、月、日”知识的问题,大多只需通过回忆或操作即可解决。该内容的练习的处理,很少突破创新。针对这情况,我对“年、月、日”的练习进行收集和整理,引导学生对“年、月、日”的学习情况,由记忆水平逐步提升到分析综合与灵活应用水平。这些练习,都不涉及数的整除等高年级的数学知识,但体现了基础知识在新的现实情境中的灵活应用,有集中思维,也有散发思维,而且难度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内。
四、课外延展,解答心中疑惑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能够运用一定的科学思维和探究方法解决自身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遇到的问题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必须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莫定基础。年月日的关系中,观察大小月和二月的天数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但学生心里始终疑惑二月天数为什么有两种?二月的天数为什么比其他月少?为什么每个月天数不一样?通过天文知识和历史故事的解析,解答学生心里的疑惑,同时又将这一过程与数学紧密联系,通过回顾“多一天怎么来的”、对比每次历法修改后与现行年历的改变等数学活动,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记忆12个月的天数。
总之,把握学情,为精准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靶向更准确;使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得到有效落实,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得到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