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物流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铁路物流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探讨

王宇婷 

身份证号:612724198605070644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铁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必须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物流运输速度和质量,在行业竞争中保持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该文首先分析铁路物流运输系统现状分,其次探讨铁路物流运输发展策略,从而完成基于服务的物流系统数字化转型,目的是给同行业者提供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战略规划;工业信息化;基于服务;数字化

引言

近几年,铁路系统的不断生机与强化,从根本上保障了铁路物流运输的安全性。而随着铁路物流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安全生产是铁路物流运输中的永恒主题,是铁路运输的基本要求。目前,“安全第一、综合治理”是我国铁路物流运输的安全管理方针,安全是一切生产的前提与保障,所以,如何协调安全、效率、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安全第一”,是铁路物流运输中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1铁路物流运输系统现状分析

1.1信息平台流于表象

铁路运输由于其不断变革的发展史,导致在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难以将工业信息化技术深入嵌入铁路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很多情况下信息化变革容易形成但会停留在表面,虽然目前对于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已经开展并初步成形,并且数据处理中心、信息传输网络等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手段也已介入其中,但仍然无法形成一体化信息管理体系,各个垂直业务领域或业务部门无法畅通地进行信息交互。尤其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对单独业务部门进行匹配式的设置信息管理系统,无法从宏观角度全面对整体物流运输过程包括终端的服务进行一体化平台系统搭建,甚至在业务部门内部相互信息沟通时,也会出现无法进行集成的现象,导致物流系统内部外部整体供应链无法形成闭环管理,其协调性及整体管控力度大大降低,容易造成信息缺失和顾客满意度下降的现象。对于实际应用过程,铁路运输管理部门主要把大量的精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技术革新上,而与之匹配的信息技术发展相对投入较少,导致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的严重滞后和僵化,制约了铁路物流领域的健康发展,无法有效提升铁路运输整体竞争力。

1.2运输方式有待优化

目前,铁路物流运输包括零担货物运输、托盘货物运输、集中箱货物运输、整车货物运输、快件货物运输等五种形式。但零担货物运输是铁路物流运输中的弱项,需要铁路物流运输部门积极对外承揽业务,保证零担货物能够快速装满车厢。

1.3高科技整合问题

新时期下,铁路物流运输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层出不穷,如果工作人员无法实现新技术与新设备的整合运用,就会给铁路物流运输造成一定的安全风险。目前,矿区铁路物流运输系统安全监管技术的运用较为分散,部分地区存在集成不完善、未整合运用新设备的情况,难以做到信息的系统化。无法整合铁路物流运输的信息系统,造成大数据分析技术等体系的构建非常困难,也会对完善安全风险预警造成一定阻碍。

2铁路物流运输发展策略研究

2.1强调协作完善平台

针对铁路物流系统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流于表象的问题,应当积极激发相关业务部门工作能动性,强调协作共赢,完善技术平台整体搭建工作,体现运营系统的整体竞争能力,实现业务平台设计合理、信息交互准确有效这一工作目标。为完成这一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应加大对工业信息化技术的投资和建设力度,形成科学完备的基础环境,制订合理的具有普适性的全路信息管理规范,实现在业务领域中资源优化调整,强调各个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公共信息资源平台的信息共享,从而发挥铁路物流规模化效应的叠加优势。例如,采用制造执行系统(MES),准确快捷地对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形成动态物流信息管理,通过网络传输生成滚动计划生产订单,并向各个业务部门进行派工,保证工作效率,实现对物资的动态跟踪和实时识别,保证生产运行过程可控,优化了物流运输整体的运行生产模式。进一步的还可以采用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对物资进行库存管理,建立物资物料台账,对出入库实时信息进行采集并对物资的相关属性信息进行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关联,便于进行成本核算和物资补充,通过分析物资库存及流向情况,建立铁路物流系统的管理决策分析模型,形成对业务预见性的支持判断依据,便于及时调整业务目标,提供运行运营效率。建立健全客户关系公共平台(CRM),以客户满意度为根本运营目标,从客户需求出发,利用工业信息化中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先进手段,全面构建基于市场的运输管理平台,确保客户信息、市场需求能够及时准确反应到运输过程中,形成可信赖的伙伴关系,保证铁路物流的整体运行和调配能力,确保铁路运输可持续盈利。同时,还应该加强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工作标准、制度规范的统一化建设,融合兼容各个业务领域既有系统,避免运营过程步调不一致的现象发生,提高标准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完善管理平台建设,从协作中不断提升系统平台应用能力。

2.2制定运输方式的优化方案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外承接各类运输业务,在线接单后立刻将信息传达给仓库,保证仓库内空间合理利用。让所有货物分门别类,保证大宗货品、零担货品等有序装车。鉴于零担货物运输业务少,很难在一定时间内装满整个车厢,建议对多个车次进行总结分析,将途经某个地点的多个车次的货品集中到一个车厢之内,这样有效提高了车厢利用率,也降低了相关资源的浪费。在装车过程中,需要有关部门彼此互动、协调运转,可以合理安排车辆,保证各类货品快速上车,缩短接货人的等待期。部门和部门之间既要各司其职,也要有效互动,要对货物有效分类,保证工业生产类货品、生活类货品、时鲜类产品等分别存放和运输,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这样可以有效优化货品运输方式,降低由于运输方式不佳带来的成本。为了提高零担货物运输业务水平,需要加强宣传主动揽货。鉴于零担货物目的地不同需要中转,可以在核心站建设中转仓库,于中转仓库再次优化货物运输方式,以直达运输保证货物准时准点送达。货物抵达前有效联络各站货仓做好卸货准备。

2.3根据灾情变化和反馈信息进行动态调整

地震可能导致铁路物流运输过程中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需要根据灾情变化和反馈信息进行动态调整。当某些线路或车站出现新的地震影响或恢复情况时,需要及时更新运输路径和方案;当某些车辆或货物出现故障或损坏时,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或补救措施。首先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实时获取和更新铁路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包括线路状态、车辆位置、货物状态等。其次,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分析和预测铁路物流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然后利用多准则决策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目标,生成并选择最优的调整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持续的招聘需求、稀缺的优秀人才、多样的招聘渠道,需要对不同渠道进行效用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岗位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充分发挥不同渠道间的乘数效应,全力保障公司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招聘到更多更合适、更优秀的员工,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王亮,刘国正.基于数字化的工艺布局设计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19,36(04):27-30.

[2]赵小艳.铁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08):172-174.

[3]侯小雨,苗蕾,赵俊铎,赵如月.我国铁路调度生产组织模式创新方向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2,44(06):29-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