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运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3

 延安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运用探究

郭莹莹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邮编:710000)

摘要流传至今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生动教材,具有跨越时空的教育意义;而高校概论课也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一环,延安精神的文化内涵与概论课教学宗旨具有内在契合点。通过阐述延安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内在逻辑性、存在问题以及意义,并提出两者融合的路径分析,不仅为概论课程增添的历史教学资源,也对新时代青年传承延安精神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概论”课;延安精神;新时代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延安时期那么一种忘我精神,那么一种昂扬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精神,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1]延安精神见证了共产党人奋斗的辉煌历史,在新时代育人征程中指明前进方向。目前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明思政课是贯彻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将延安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这一话题也引起广泛关注。为了丰富延安精神文化在概论课中的体现,本文基于学者相关研究基础上,重点挖掘两者具体内容相结合,同时提出两者融合路径分析,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

二、延安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内在逻辑性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次成功体现。延安精神理论和发展逻辑来看与“概论”课内容具有密切联系,两者密切相连,这便是延安精神融入“概论”课教材的切实可行性。

(一)延安精神的发展

延安精神是从中国革命的光荣历史中总结出来,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情怀的集中体现,延安时期本就是概论课中毛泽东思想内容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我们本不应该忘记,而因随着时间让其更显光芒。巍巍宝塔山的延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光辉历程。革命时期,党中央在艰难长征之后的几番周折选择了延安,艰苦奋斗积累经验,为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奠定政治基础,培育了携带党的红色基因的伟大延安精神。之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热切给延安和陕甘宁地区人民回电,希望全国革命家永远保持着过去十余年所具备的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更是发出号召恢复、发扬延安精神。之后江泽民胡锦涛这三带领导人高度重视延安精神传承,为中国建设事业注入精神动力。习近平在陕西考察强调,“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这是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的基本遵循,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中,遵循延安精神发展逻辑,不断挖掘其精神动力,实现其创新发展。

(二)概论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

“概论”课教材本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讲述共产党带领人民经历艰辛探索后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实现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次历史性飞跃,这几次伟大飞跃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总结;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红色革命文化,是从1935年到1948年革命家奋斗13年的峥嵘岁月中奋斗而成的,延安精神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第一次伟大飞跃的重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延安精神不仅在特定时期发挥作用,它现如今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仍是艰苦奋斗中形成的精神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需要这与时俱进的动力,因此新时期需要将延安精神融入“概论”课教材,更好发挥延安精神现实教育意义。

三、延安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概论”课教材是“党史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建本身多维度阐述与总结。而延安红色文化就是其党史重要组成部分,携带党的红色基因,沉淀红色文化传统。由此可以看出“概论”课和延安精神是整体和局部、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通过利用学生对延安精神积极情感,将延安精神与“概论”课教材内容结合,使得在概论课的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延安精神的了解程度。延安精神融入概论课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一)延安精神未深入概论

找准延安精神与教材的融合点,是实现延安精神融入“概论”课教材关键,这无疑为延安精神与“概论”课有机结合奠定基础。但在在目前的“概论”(2021版)课程中,教师仅仅是在研读教学大纲基础上,把每个模块进行阐述,并未使得延安精神多发散融合到概论课中,最终导致了学生对延安精神的了解度不足,未激发学生对延安精神的学习热情。

(二)传统单向授课模式

“概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概论”课关键在于教师,它涉及到了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知识。由于知识面的特殊,“概论”课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高。但是由于教师知识面覆盖范围未达到一定广度,以及学校培养工作的缺乏、授课模式单一等原因,最终导致了“概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未能使得延安精神相关知识获得有效传播。

(三)延安精神教育的实践形式单一

课堂中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叙述形式单一、内容深度不足、未紧密结合时政热点特点,外加部分学生对此方面学习意识薄弱,最终导致了学生对延安精神缺乏一定认知和学习兴趣。在网络文化日益普及的环境影响下,学生更加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和学习“概论”课的内容,仅仅靠课堂上的书本阅读,难免使得学生乏味。延安精神无法融入到“概论”课教学中,使得延安精神中所包含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力量无法得到有效传播,降低了“概论”课教学对延安精神教育起到的积极作用。

四、延安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的意义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举托着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延安精神作为“概论”课的重要一课,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寄托着党优良传统和精神信仰。将延安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中,不仅能够推动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创新性发展,更使其发挥了立德树人、思政教育的深厚力量,对培养新时代接班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一)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作为大学生理应成为大学生共产党未来接班人,所以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前进,树立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延安精神本质是为了国家、为了团体艰苦奋斗出来的崇高理想。在网络广泛普及的今日,大学生会收到许多不正确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概论”课是阻止和预防学生受到影响的有效途径。“概论”课中的思政教育能作为抵御错误思想的有力盾牌,外加延安精神中所包含的科学信念和思想导向,使得大学生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伟大理想信念的精神世界,从而能够有效抵御不良价值观,提高思想鉴别力,充分认识到自身使命和担当,树立坚定而掷地有声的理想信念。

(二)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毛泽东说:“共产党也有他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2]在延安精神中所沉淀下的艰苦奋斗品质,也是新时代“概论”课所需要倡导的品质。在延安革命时期,靠的是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地挺过来那段值得怀念岁月。在物质资源充足的如今,大学生更应在学习与以后的工作中,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在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作为时代接班人的大学生应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昂扬姿态,要明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这是实现伟大梦想征程中的重要秘诀,助推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三)增强大学生民族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内心高度认同,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通过延安精神与“概论”课融合,使得中华民族的红色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通过“概论”课的教育作用,使得延安精神文化魅力感染大学生。学生通过在“概论”课教学中了解延安历史,领悟到在延安时期革命家奋斗形成宝贵的延安精神,有效继承延安精神文化基因。延安精神发展到如今是我们党历经艰辛万苦的革命结晶,也是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构成部分。通过“概论”课中对延安精神的学习,能够有效让大学生了解到强大的民族精神,强化文化认同,更加坚守本民族自信。对延安精神知识的了解加深,为大学生不断探索道路背后坚强的后盾,坚定在中国特色道路越走越好的信念,增强了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五、延安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的路径

(一)延安精神对接概论课教材内容

(1)从延安精神的灵魂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作了详细论述,我们政党有别于其他政党,敢于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推进党内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进而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新时代的党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思想上不断锤炼自己,使党的面貌焕然一新。

(2)从延安精神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场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群众路线中就明确表明了对人民的立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是为了人民,我们党和人民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党和人民群众是密不可分的,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依靠人民壮大的历史。

(3)从延安精神的精髓中坚守实事求是的品格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首先涉及到农业方面改造,我国当时人口中农民占绝大多数,怎样转化成所有制是重中之重,我们党从我国实际出发,积极组织农民,调动积极性,走互助合作道路,基于正确分析农村阶级状况,最终积极领导、稳步前行;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面,更是创造性开辟和平改造原则,减少阻力,还有推动生产力发展。这样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从延安精神中汲取艰苦奋斗政治本色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持续开拓奋进,因为我们比历史任何一个时期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艰苦奋斗的实践表现。

(二)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和贯彻双向互动授课模式

(1)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引路人。这就需要老师具有敏锐的政治觉悟和深厚的文化专业知识。因延安精神文化资源承载着鲜活历史,直观反应了中国人民近代不断争取独立的历史。老师应在讲解前充分查阅资料,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将延安精神渗透到学生头脑。并且学校应定期组织课下深入实践,实地考察革命先烈故事,鼓励学院教师与思政政治教育者在学术中对话交锋,在交流中深化对延安红色文化认识,挖掘其背后所蕴含深刻政治意义和领悟延安精神融入“概论”课的内涵,不断提高教师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也无形中提高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从而对延安精神与“概论”课的融合起到促进作用。

(2)“概论”课本身具有抽象理论特点,学生对常规教学模式课堂难免会丧失积极性,无法激发浓厚的学习氛围。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创新教学形式,对涉及到延安精神的“概论”课程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开发新课堂资源。课堂教学不仅是老师单方面输出,更是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因此仅仅是按部就班的灌输是远远不足的,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结合。比如延安历史电影或现场扮演形式等历史直观感方式呈现出来,学生身临其境,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体现出来,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深入解读延安精神,加强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历史现实关怀,激发学生对历史浓厚求知欲,主动深入学习,使得延安精神在“概论”课教学这一媒介上得到有效传播。

(三)构建多元化实践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文化实践活动是“概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通过利用多媒体线上平台、课堂学习实践、校外活动体验等形式把延安精神贯穿于主题实践活动中,无疑会在无形中提高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熟知度和兴趣点。使其不止融入到课堂中,同时也润物细无声地贯彻到日常生活各方面。能够更好的发挥延安精神的育人功能。

(1)利用“线上”资源融入课上课下实践教学。在新时代,网络平台毋庸置疑成为思政教学实践新载体,具有冲破时空限制优势,更加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课上,聚焦时政热点并结合“概论”课观看延安专题讲座;学习延安精神主题班会,集体观看延安时期经典影视,如《保卫延安》、《人民选择》等,学生可以有感而发写出自己心得体会,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观后感。课下,通过网上团日活动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学习“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带你深入感悟延安精神历史,另外还可拓宽文化宣传渠道,通过学校网站、微博传播延安文化知识,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学生们可自主选择兴趣教育书籍,也可上传更多相关学习资源,共筑共享延安精神知识数据库。

(2)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一方面是学校组织文化实践。参观延安革命遗址、延安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真正实地去感受革命家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加深对延安红色文化敬畏情感和感悟。另一方面学生自上而下组成文化兴趣小组,制作“延安精神”宣传栏,自发实地走出去传播延安红色文化知识;还可发挥党团社团作用,组织校外文化活动竞赛,定期开展相关文化学术讲座,可与延安研究学者进行学术探讨,增强延安精神文化教育实践的广度和深度。最后学生根据亲身实践,进行实践报告撰写,教师根据“概论”课要求制定出合理考评体系,并将其纳入概论课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这样更好拓宽教学资源,使得学生更好理论转化为实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六、结语

延安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积极向上精神力量,延安精神作为高校“概论”课的牢靠根基,“概论”课作为延安精神的传播媒介,二者结合,相互促进,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延安精神丰富的历史为“概论”课课堂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高校确定传承优良精神的价值导向;“概论”课教学能够凸显延安精神深厚魅力,滋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情怀,传承发扬延安精神,使其成为刻在心中不灭的红色基因,在时代拼搏奋斗中越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的贺词[EB/OL].(2020-9-1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9/19/c_1126513802.html.

[2]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132-2133.

[3]《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3(01):1.

[4]郭建民,王诚安.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的基本遵循[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 报,2020,13(04):5-12.D0I:10.16223/j.cnki.cn61-1456/c.20200929.005.

[5]张慧杰.延安精神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的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09):9-10.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9.005.

[6]冯素梅.弘扬延安精神 迈上新征程 奋力再出发[J].三晋基层治理,2022(06):11-12.

[7]刘良军,钟晨华.坚持不懈传承弘扬践行延安精神[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20,35(03):53-58.

[8]张子君,姚泽卿.延安精神的原生态记忆[J].党建,2020(0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