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精神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影响

张青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304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期间内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神康复训练;入院、出院时均用两个量表进行评定,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测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SFP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P<0.01)。结论 精神康复训练可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精神康复训练;精神残疾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患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易复发,致残率高,且患者大多病程迁延不愈,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常存在多方面社会功能缺陷。因为这些精神患者的思维情感失常,行为失控,导致在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出现障碍,同时对社会的影响也很大。有资料证明,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的康复训练,不仅减轻或缓解精神症,防止社会功能衰退,还改善了患者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环境,使其精神康复获得明显进步[1]。我们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精神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患者均符合CCMD-3[2]有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在5年以上,复发3次以上,无严重躯体疾病、智能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均为男性,年龄18~65(31±11.4)岁。文化程度:大学4例,高中9例,初中24例,小学13例。婚姻状况:未婚23例,已婚20例,离异5例,丧偶2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均按照精神分裂症诊疗常规,均采用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持续治疗,对照组按照精神护理常规护理,不参加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精神康复训练,内容如下:①生活技能训练:康复期患者大多懒散,我们应鼓励患者加强生活技能的训练,帮助其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如按时起床,自己整理床铺和个人生活用品,洗刷,打扫室内卫生,进食合理,每周2次洗澡,按时修剪指(趾)甲,随着天气变化调整衣着,穿着合体。学会用空余时间做对身体有益的事情,如每天上午8:00~9:00做广播体操等,让患者逐步开始有规律的生活。②社会技能训练:鼓励和培养患者在训练活动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帮助,如成立爱心小分队、文娱活动小分队、知识与康复小分队等,设立组长,定期活动,每周举行1次演讲比赛,鼓励患者讲课讨论,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如何询问和求助等社会技能,逐渐克服孤独感、自卑感,消除焦虑,从而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③文娱疗活动:根据患者爱好和需要,有计划、有措施地组织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如乒乓球、象棋、跳棋、羽毛球、朗读、听音乐、歌咏、舞蹈等。④康复心理护理:在患者治疗康复的同时应给予健康心理指导,鼓励患者树立回归社会的信心,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启发和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3-4]。由于社会对精神患者的偏见和歧视,患者普遍存在一种病耻感,认为患了精神病就低人一等,针对这种情况,要耐心启发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使其认识到精神病如同普通疾病一样,是可防可治的,随着病情的好转,要鼓励患者树立回归社会家庭的信心,帮助其克服前途渺茫,自信心不足,担心受到偏见和歧视,不被社会和家庭接纳等心理问题。

1.3评估方法量表

评定由2名经过专业培训的主管护师进行,对所有入组患者分别于入院1周内、出院前1周内进行两次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5]评定,对两次量表评定总分均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9~0.89,符合一致性要求。①BPRS量表是在精神科广泛应用的专业评定量表之一,一共有18项,按5类因子进行记分,即焦虑忧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激活性因子、敌对猜疑因子,该量表所有项目均采用1~7分的7级评定方法。②社会功能评定采用周朝当等编制的SSFPI,该量表共12个条目,分3个因子。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Ⅱ:动性和交往情况,Ⅲ:社会性活动技能。量表经检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评定内容与患者的住院生活状况相吻合。量表采用0~4五级评分,累计总分和因子分,得分越高患者社会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BPR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BPRS评分比较(分,

±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实验组

25

48.9±8.9

26.73±9.1

25.47

0.00

对照组

25

50.7±7.8

29.73±6.8

24.31

0.00

2.2两组护理前后SSFPI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SFPI评分比较(分,±s)

项目

观察组(n=25)

对照组(n=25)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日常生活能力

6.69±4.27

9.74±3.58

6.73±2.13

7.38±3.03

动性和交往情况

8.05±3.98

12.59±5.27

7.92±4.01

9.04±5.31

社会性活动技能

6.92±4.01

10.23±4.66

7.13±2.97

8.54±3.26

SSFPI总分

21.74±9.44

30.97±11.17

22.67±9.07

24.49±8.59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致残率相当高的疾病,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满意,难以达到减轻患者的精神衰退而避免致残的效果,积极开展利用各种有益的精神康复措施来促进患者的康复,恢复其社会功能,减少受损的程度,帮助患者达到满意的生活质量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复发频率高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作为受试者,给予足疗程的药物治疗和一般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配合给予积极的精神康复活动训练,结果显示,参与康复训练的实验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不仅较康复训练前增高,且较对照组患者评分同样显著增高,提示精神康复训练能够使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得到改善,有利于阻止其心理社会功能的进一步衰退和促进其精神残疾的康复,这与国内的报道基本一致[6]。康复训练活动需长久坚持,本研究受试者坚持康复疗程较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同时目前国内系统的康复模式及管理治疗体制仍不完善,因此,建立完善、系统的社区精神康复模式是我们今后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周树群.阶段性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康复情况、自尊感与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5):138-140.

[2]蒋雪英.精神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改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04):002415.

[3]沈后荣,许锦泉,全雪明,冼怀柏,李冬梅.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参加“积极之家”康复训练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0):3096-3098.

[4]董美芝,张庆军.精神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05):92-93.

[5]吴红婷. 精神分裂症康复者的自我标签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

[6]张万英. 院内精神康复治疗40例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C]//.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