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家园共育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0
/ 2

小班幼儿家园共育策略探讨

金琦

济南市历下区历东花园幼儿园 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幼儿园是人们重要的人生启蒙阶段。幼儿园工作的重要性对每一位幼师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必须与家庭密切合作,为幼儿的成长、发展共谋良策,只有和家长加强合作、沟通,才能开展好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为此,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思维,与家长平等对话,给幼儿提供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本文针对开展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校共育;小班教学

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方式的出发点,家庭教育能够和学校教育的目标、节奏相统一时,学校教育才能够百分之百地发挥作用。由此,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推动幼儿的健康稳定发展。这种关系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而言尤为重要。

、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意义

(一)有助于发挥家庭教育的教育功能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其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教育形式。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实施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而通过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家长能积极参与到幼儿的学校教学之中,在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更多助力的基础上,实现了家庭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1]

(二)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的针对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更应结合幼儿的发展特征、认知水平以及性格特点,来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与引导。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教师与幼儿、幼儿家长保持着更为频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这样就有效促进了教师对幼儿具体情况的细致了解,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幼儿园家校共育现状

(一)教师对家园共育活动不重视

在现有阶段,许多幼儿园在落实家园共育工作的过程当中只是简单地通过家访活动等不具有较大意义的活动。这些不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不仅会浪费时间,还有可能会让家长对于家园共育有错误性的认识。不仅如此,在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的过程当中,也有部分幼儿园教师只是单纯地从书本或者网络上抄取相应的文章,让家长对其进行学习,再或者就是单纯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讲授,不与家长沟通,也不给家长足够的时间去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自身的看法,这种情况下的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甚微,家长们也极有可能会产生抵触的现象。

(二)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推进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对于教师而言,幼儿最应该清晰明白的一点就是教师和家长都是平等的,只有以此为前提才能确保家园共育工作的正常实施。但是仍旧有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对于孩子而言是教育的主导者,家长只是起着辅导作用,从而在家长对于教育提出意见时并不听取家长意见,一味地按照自身的教育理念,使得许多家长不满。对于幼儿园的教师而言,幼儿在进行幼教工作之前都进行了专业性的培训,因此,许多教师极有可能会认为自身的教学方法具有专业性,家长的建议无法促进教育方式的提高[2]

三、小班幼儿家园共育模式创建策略

(一)根据小班幼儿特点针对性教学

小班的幼儿年纪大多处于3周岁到4周岁之间,因为年纪太小,对于外面世界还处于朦朦胧胧的感受时期。幼儿的思维活动也大多依赖最直接的知觉印象,只会记住或者在意眼前所看到的,而不会更深层次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在与幼儿沟通的过程中,要针对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对症下药[3]。同时,幼儿喜欢模仿,模仿是幼儿获得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行为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引导意义。幼儿在潜意识中认为父母的所有行为都是对的,幼儿会模仿家长在生活中的言行,渐渐形成相似的语言习惯与行为习惯。因此广大家长应深知榜样的强大力量,规范自身在生活中的言行,给幼儿做出正确的示范,让孩子在生活琐事中学会解决问题、待人接物的道理。

(二)设计实践活动促进家园合作

在小班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家园共育培训模式,结合实践教育方法的完善应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能力。在具体实践教育环节设计过程中,家校共育教育模式要充分结合实际生活背景角度,设计具体化的实践方案,使幼儿充分了解生活中自理能力发展方向和有效方法,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体验过程中全面提升生活自理水平。对此,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过程中突出体现饮食等多方面良好习惯培养方案,进而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和互动,将相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融入到家庭教育过程中,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全面提高自理能力,同时可以进一步突出实践教育环节在不同教育背景下的积极影响作用。此外,在实践教育环节全面发展幼儿自理能力的具体教学设计期间,幼儿教师要突出体现引导和启发作用,帮助幼儿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幼儿园环境等多元环境背景下,进一步落实自理能力发展目标。因此,充分结合实践教育环节和家园共育教育方法,构建完善化的教育策略,可以帮助幼儿通过多环境及多角度进一步强化自理能力。

(三)更新家长理念树立家园共育意识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灌输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更新家长的教学理念,实现家园共育意识的树立。在以往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与幼儿家长都认为,幼儿教育是幼儿园的任务,与家庭教育是相互独立的,从而导致两种教育形式相互割裂,教师与家长的教育立场相互对立。而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随着家园共育理念的提出,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助力。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地进行自身教学理念及意识的创新,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传递给家长,同时树立双方正确的家园共育的教育意识。首先,教师应积极进行关于家园共育教学模式相关学习与培训活动的参与,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家园共育的策略与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并在对相关成功经验进行吸收的同时,在自身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的创新,实现家园共育模式的有效实施。其次,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幼儿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的活动之中,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幼儿家长进行家园共育模式的认识,并逐步树立正确的家园共育意识,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补充与助力。

(四)设计趣味游戏促进家园互动

在小班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在给予充分尊重的基础上,以各种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幼儿对于新鲜事物是具有极其强烈的求知欲的,广大幼儿教师可以运用有趣丰富的游戏活动来吸引幼儿学习新知识。教师在幼儿园中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通过各种益智游戏和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交流,让幼儿的学习不死板,不刻板,不刻意,在游戏中加深幼儿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和认识,从沟通中传授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同时可以更加全面更加细致地了解幼儿们的所思所想,从而改进教学方式。对于幼儿来说,幼儿的生活学习范围主要是家庭与幼儿园,生活在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下,要培养积极健康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园的良好沟通和积极合作来完成。为了能分享和认同共有的育儿理念和策略,家长与幼儿园需要建立固定良好的沟通机制,保持双方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一致。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与家长必须相互配合,及时进行沟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小班幼儿的发展状况,为幼儿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幼儿园教师要注重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家长也要积极支持幼儿园举办的活动,积极配合教师,家园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鲜花.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华人时刊(校长),2023(01):49-50.

[2]罗鹃.学前教育家园共育模式探究[J].智力,2023(14):179-182.

[3]史文燕.浅议小班幼儿家园共育策略[J].科技资讯,2020,18(1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