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爱弥儿幼儿园 浙江上虞 312300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自主游戏是幼儿每天在园的主要活动,幼儿游戏故事记录是指幼儿自主回顾游戏,通过书写、绘画等形式记录、表征下自己的记忆、想法、设想和感受,并运用这些图像或符号与他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游戏水平的表达方式。大班幼儿开始对回忆和记录有了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能对自然物进行一段时间的连续性观察,从记录直观的事物到抽象的内容和感受。教师针对大班幼儿在记录游戏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用有效的支持策略,引导孩子通过游戏故事记录对自己的游戏行为和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将简单的游戏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推进,充分发挥游戏故事的价值。
【关键词】 大班幼儿游戏故事记录 支持 策略
一、问题呈现
幼儿游戏故事记录是幼儿自主表达的重要载体,是游戏分享的一种补充和拓展方式。作为评估幼儿游戏水平和相关能力的依据,幼儿游戏故事记录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游戏想法,了解幼儿的语言表达、情绪情感、社会交往、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发展,并提供更加直接有效的支持。
我们现阶段大班幼儿游戏故事记录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表征内容简单,结果性的记录为主。
幼儿大多进行结果性记录,只有少部分游戏日记有过程性记录,而过程性记录中的典型性记录为多。幼儿一般是用简单的画面记录当天的游戏内容,会把操作材料或最后成品的外形画下来,表示自己做了什么事。但对于材料的使用、拼搭的技巧、同伴的合作,幼儿一般对于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以及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解决的,往往没有记录。
(二)表征形式单一,情景画的记录为多
幼儿游戏故事记录的表征形式单一,以简单情景画为主,且画面元素散点式铺陈,内容杂乱,幼儿缺乏选用符号、标识等做记录的意识。
(三)经验分享较少,摆设性的表征常见
幼儿游戏故事记录丰富了区角的内容,但很多时候成了区角的摆设,孩子交流分享较少。在教师的建议下,幼儿也只是简单地描述一下游戏故事的画面内容,说者无趣,听者乏味。究其原因,幼儿对于没有参与的游戏过程,缺乏聆听和发表见解的兴趣和动机。相反地,在不同时间内进行了相似游戏探索的幼儿,又往往因为找不到经验共享的游戏“同盟”而失去了很多的可能。
二、寻找策略
(一)理清思路,丰富记录
1.捕捉兴趣,有效支持
游戏故事记录的前提是要有亲身经历的体验,并能在适宜的挑战中获得快乐。教师只有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提供真实的游戏场景和材料,幼儿才会不断产生“真游戏”,不断释放“玩”的天性,不断呈现“真儿童”的样态,让幼儿真正沉浸在游戏中,并从中获得经验。幼儿游戏故事记录能让老师看见孩子的兴趣点,理解幼儿的行为和需求,适时提供有效的支持策略推动游戏的发展。
在孩子们的游戏故事记录中老师敏感地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站在“儿童的视角”理解、支持幼儿,引导幼儿助推游戏发展,丰富游戏经验。
2.明确要素,探寻问题
孩子是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获得新经验的,那么在他们画游戏故事时,要引导孩子根据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描述,所以对于记什么、怎么记就要有序的表达思路。
一开始孩子们记录游戏故事时,表征的都是一个场景,画上自己或者同伴,只是一个结果性的表征。那么游戏故事里到底要呈现什么呢?这就要让孩子明确游戏“三要素”,既游戏材料、玩法和问题。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游戏“三要素”,可帮助幼儿形成过程性的记录,而不是对游戏最后的结果进行简单描绘。经过对“三要素”的回顾,幼儿会发现游戏过程中可能忽略的问题,找到推进游戏的关键点。
(二)表征多元,形式丰富
1.表征范例巧梳理
大班孩子的表征能力明显提高,开始运用具有挑战性的抽象符号进行表征,但通过思维导图或者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很少,而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过程性记录的幼儿极少。可见幼儿的游戏故事记录的改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就结合日常的范例来启发幼儿,如采用思维导图帮助幼儿理清思路、用气泡图介绍游戏的玩法、用绘制连环画讲述游戏发展过程等,多元化的记录方式为幼儿提供了模仿和创造的可能,加深了对游戏故事中符号、图画、时间的理解。
2.表征形式变多元
孩子们开始受到启发得到了内化,慢慢出现气泡式、九宫格式、表格式、路径式等多元的故事表征记录,在多元表征中进一步拓展了经验。
(三)交流分享,经验启发
1.找到同盟,玩法升级
游戏故事可以保留下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能让在不同时间进行相似游戏或遇到同类问题的幼儿实现分享和交流,从而促进幼儿游戏情节、玩法的丰富以及问题解决。在做游戏日记的初期,幼儿画完游戏故事便将它展示出来,往往都没有与同伴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游戏故事。为促使幼儿进行有效分享,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教师构架了幼儿游戏日记分享的“区块链”,助力幼儿找到游戏“同盟”。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梳理信息,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或者是最有趣的“点子”,并记录下来;也可以对游戏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形成游戏问题分支。
幼儿带来的游戏“经验风暴” 往往是凌乱无序的,在分享中对问题和各种解决方案的梳理成一张游戏思维图,它链接了幼儿的游戏日记,是幼儿信息共享的成果。这张游戏思维图的绘制和使用进一步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助推幼儿游戏质量的提升。
2.师幼互动,深聊想法
老师作为探究旅行中的一名陪伴者,更多的是关注与支持幼儿的活动,对于幼儿记录的画面内容要多一点好奇,多一点追问,有意识地针对自己想要了解的、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有趣的事情进行询问和回应,以问题为导向,幼儿跟随着问题自由探索。
教师在于孩子的深聊中,敏锐地把握问题的中心,引导幼儿自己尝试解决,将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们,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推动了探索活动的深入。
3.墙面展示,充分分享
幼儿游戏故事记录墙是记录儿童学习过程和结果,提供回顾关键经验的“回忆录”,鼓励孩子积极表达、分享经验,这样不断追随孩子的脚步,支持孩子学习,很大程度上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位置适宜,拿取方便。我们的游戏故事墙创设时要考虑儿童的视角,在设置上要保证幼儿拿取方便,可以让孩子自由地翻阅、回顾、反思,从而保证游戏故事记录的连续性,帮助他们不断地总结梳理游戏经验,能及时补充自己新的玩法和想法。
●分类展示,同频启发。将近阶段的游戏故事记录进行展示,并将有关联性的故事张贴在一起。这样可能会引发幼儿自由结伴讲述或者讨论,可能会引发幼儿新的游戏计划。这些“可能”都会出现在幼儿的下一次游戏场景中,并被记录在游戏故事中。
●营造时间,充分分享。我们充分利用游戏分享、晨谈时光、日常生活活动时间,让孩子分享彼此美好的游戏经验,给幼儿充足的空间与时间,助推幼儿的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幼儿游戏故事是孩子们的第二种语言,在画画、说说、听听、写写中表达着情感、态度与能力,也为幼小衔接助力。作为老师我们要看见他们的游戏,看见他们的生活,看见他们的需求,看见他们的成长,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概述[M] ,2013—3
[2]梁燕京.游戏分享植根于游戏计划与实施[J].学前教育,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