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第七十八小学 830000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学习时间长,分量也最重,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有效地抓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做作业,完成习题时都比较粗心,尤其现在四年级以后的学生,计算量相当大,可以说教材基本都是以计算为主。如:四则运算、简算、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解方程、求多边形的面积等内容。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准确呢?下面谈谈我的主要做法。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还可以用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参与法则、公式的推导。
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是知识的接收者。因此,教师要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实践、观察,并主动的去探索,参与法则、公式、定律、性质的推导过程,这样,学生对于获得的知识,才能理解得深刻,并自觉地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这样不仅记得牢,而且运用自如,更重要的是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如:“乘法分配律”是计算中经常应用的定律,可以通过长方形周长的两种不同解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例如一个长方形,长5米,宽4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用两种解法。(1)(5+4)×2=9×2=18(米)(2)5×2+4×2=10+8=18(米)教师把两种解法都写在黑板上,两个算式结果相同,证明了“5乘2的积,再加上4乘2的积”与“5加4的和乘2的积”是相等的,再启发学生总结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整数乘法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比如98×64+98×36,可引导学生想:“64个98加上36个98,一共是多少个98?”学生能很快地说出是100个98,于是98×64+98×36=98×(64+36)=98×100=9800,这样学生在做形如99×99+99的计算题时就能快速、正确的计算了。
三、严格教学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是,学生要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否则到高年级是寸步难行。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来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和速度,要做到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考,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五、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如果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使他们能准确理解和掌握算理
及计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法则外,还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应注意训练学生具有一定的记忆力,而这些要求都要靠日常教学来实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加强日常教学,上好新授课,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于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期望、激励、训练与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基本要求,要采取科学、灵活且有一定力度的训练方式,要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关注个体的不同发展,做到既要注重个性化学习优势的发挥,又要体现统一的训练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