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小导师领导力培养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1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小导师领导力培养实践研究

文海燕, 兰艺晨

深圳市福永中学518103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六项核心素养指标。 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实现“命运共同体”就需要高度领导力的时代新人。着眼于初中生领导力的培养,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课题成果的基础上,从小导师领导力培养课程学习,项目课题实施,课程反思评价和小导师评价四个方面提出实证探索。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导师;领导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策略,同时也是福永中学近几年教学的一大特色,我们通过班级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课程式培训选拔和形成综合或单项的学生“小导师”,以到达培养学生领导力的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小组合作学习

在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卡甘合作学习结构法的教学组织策略的实证研究》中,我们已经阐述了小组合作是一种结构学习类型,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对卡甘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根据小组的实际学习内容进行结构法的调整已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所以,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会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具体有方向;其次,根据小组的具体任务进行适当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个人任务;再次,教师要结合中学生的身心规律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指导合作小组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互相谈论和交流,指导小组成员协调分歧。

二、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小导师”

    在合作学习小组的教学组织模式下,小导师由学生担任,综合性小导师要对全组起到管理和带动的作用,在组织个人自学、结对帮扶、组内群学时具有绝对的组织领导权,能够有效的组织组内成员完成任务,克服责任分散效应,从而提升组内的学习效率。学科性小导师在具体内容实施时要接受培训,从而能够精准的指导组内成员完成学科内容课前,课中和课后任务以及效果收集。

小导师的选拔和培训采用的是课程式,通过系统的全面的体验式,沉浸式和项目化培训,培养“小导师”的组织力、责任心、领导力、协调力等。

三、小导师领导力的培养实践

(一)开发“小导师领导力培养”校本课程

通过培训类课程让小导师们学习领导力有关的理论知识,发展小导师的学习力、决策力、执行力等能力;通过实践类课程让小导师们参与小组活动,发展组织力、创新力、合作力、跨界力、问题解决力等能力,加深小导师对领导力和成功的认识。通过分享类的活动课程,发展小导师们的感召力、沟通力、表达力等能力,挖掘学生潜能。通过研学类课程以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发展和提升小导师的核心素养。

(二)项目课题实施

项目课题实施是小导师领导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使得小导师们在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学会合作,培养他们的领导技能。通过会议、课堂、实践活动及社会交往中提供更多的项目课题机会,培养小导师们未来发展的能力。直接接触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让小导师们去调研、去分析,去解决加深对社会的感受,可以提高小导师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便于小导师透过事物现象,了解事物本质,深层次认识和把握事物。

(三)反思优化课程,形成课程体系

开展以学科帮扶小组、班级小组、导师组为主,多层面、多形式、跨学科的课程活动;构建多元课程实施模式,促进“小导师领导力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落实和小导师“领导力”的培养。导师领导力课程的开发,离不开实践,对不同能力培训课程的实施,要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好:课程实施前的设计,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观察,课程实施过程后的及时反思、总结、延伸,以及课程实施后的评价,做好课程的可实施性和可复制性的记录,通过再次修改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去优化课程和活动,及时总结,形成体系。

(四)小导师的评价和管理

每位小导师的学业水平和自身素质,都不尽相同,因此实施课程和活动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典型案例进行个性化分析研究,从特殊中找出一般,从个性中找出共性。结合学校实际,运用“云合一学通教育平台”、“智慧课堂”、“班级货币激励评价系统”和“好奇心研学活动评价系统(学生成长过程性记录)”等系统和平台,做好“小导师”课程中“小导师”的选拔、培训、展示和评价工作,保障小导师成长的持续跟踪,形成个人动态成长轨迹。

参考文献:

[1] 陈国才 . 初中“导师制 + 导生制”学生发展指导模式的探索 [J]. 基础教育参考 ,2019(24):32.

[2]李改.中学生领导力:结构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D].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4.)

[3]邓李君.“小导师制”—基于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1.5B.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