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中小学合唱团中如何传承与发展云南建水小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浅析在中小学合唱团中如何传承与发展云南建水小调

安宁中学太平学校

丰雪 650301

摘要:民歌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母体,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音乐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在民歌中,小调作为民歌的三大体裁之一被广为传唱,而且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民间小调”是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乐曲,它起源于彝族人的生活,却受汉族文化音乐形式的影响,曲风独特、歌词朗朗上口将对在中学合唱团教学中传承与发展云南民间小调进行深入究,通过对具有代表性云南建水民间小调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通过合唱团实践演唱、表演方式进行云南民间小调的传承与发展从而增进音乐教育者和中学生对云南民族民间小调的认识,培养民族音乐素养,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建水小调中小学合唱团教学传承发展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人类保持文化多样化、发展多样化的集体行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主要是云南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建水小调”历程考察

2022年8月9日—13日,安宁市初高中音乐名师工作室赴红河州建水县、石屏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采风考察调研。

 


幸参与这次采风活动,于是我怀着激动的情绪、向往的心踏上了这段采风之旅……第一站来到建水曲江镇大红坡村我们见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小调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白绍芬、非物质文化遗产烟盒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龙开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小调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白绍芬老师介绍:建水小调大致分为七种小调:生活小调,生产小调,爱情小调,故事小调,诉苦小调,新民歌小调和其他小调。传承人白绍芬老师带领我们学唱普遍传唱的建水小调《西厢坝子一窝雀》《栽秧调》《四门调》等曲目第二站来到建水古城赏析金临安专场演出,深入了解建水当地文化通过歌舞《尼基点儿(就这样)》感受建水方言;歌舞《建水十八怪》感受建水传统文化;歌舞《豆腐谣》感受建水美食;建水民歌联唱《唱响金临安》以及彝族原生态歌曲,感受民族特色。通过实地考察研究,为中小学合唱教学中传承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建水小调的现代传播方式及途径

(一)口耳传播。传统的“建水小调”传播载体以声音为主,传播区域主要在乡村,盛行于节日婚丧嫁娶庆的民俗事件中,是人人口耳相传的自然传播。现在的建水小调已经脱离民间,走上

舞台,面向市场。如金临安专场演出每日定时定点的进行传唱,供大众欣赏。通过长期的集中表演,建水小调在更多的人群中口耳传承。

(二)以电视、手机、网络为载体的视频音频传播。建水

 


县先后推出多张关于建水小调的专辑,如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承办,建水县文化馆来运作,临安茶楼参与,共同推出的作品《建水民歌小调专辑》《云南民歌建水篇》。专辑把建水小调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展现在观众面前,展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突破了以往传统的口耳传播方式,使得建水小调的传播空间更加广阔。

“建水小调”是在多种力量交织的基础上形成的,建水小调独特的个性和地方特色值得广大群众传播。而对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中学合唱团教学传承与发展民族民歌传统音乐文化是很必要的,民间小调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可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更可以完善当代音乐教育方式,拓展学校音乐教育渠道,丰富新时期我国音乐艺术发展的内涵。

三、在合唱教学中如何传承与发展云南建水小调

(一)了解云南民间小调、建水小调背景。通过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切身感受到建水的民俗风情,为后期学习建水小调歌曲奠定了理论基础。文化背景可主要从民间小调概述、云南建水小调的由来、风格特点来加以阐述。如民间小调是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小调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极其广泛,它不受某个特定的社会阶层和具体劳动环境的制约。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

 


等特点。建水小调是彝汉音乐文化的相互融合,建水小调融入了彝族民歌的杂弦调、花灯调子,代表性的作品有《西厢坝子一窝雀》、《青菜青》等,另外,建水小调的舞蹈性极强,众多曲目都是伴随着彝族烟盒舞、花灯中的扇子等道具翩翩起舞,边唱边跳,独具民族风情韵味。老师在讲授文化背景的同时可边唱边做示范,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建水方言、跳彝族烟盒舞。为了传承云南建水小调,解决建水小调歌词读音的难题。老师要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建水方言,向传承人专家请教,准确学会建水方言后,再通过泛读、领读、齐读、指名读、视频录音读及等多种方法,进行建水方言的教学,这样学生学习建水小调就会浅显易懂且更加熟练掌握。建水方言,其自身最大的特点是儿化音较重,且吸收了彝族白话、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从而形成了建水方言这一歌唱性的特点,如歌曲《去哪里》,是利用建水方言“克”“尼”的发音创作而成的。歌曲

《尼基点儿》的歌词:“小娃叫喜儿,乞丐叫老板板儿,汤圆叫团儿”等,都是采用日常交流中的方言。通过方言的学习调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烟盒舞,就是用“烟盒”作道具的舞蹈。彝族人民也称烟盒舞为“跳弦”、“跳乐”、“跳三步弦”等。师可教授简单的烟盒舞动作,如“三步弦”由登步、过堂步、蹲步剪子口这三种动作组合而。正弦中的“歪歪弦”中有双脚交叉,左歪右歪的动作。“斗蹄壳”是模拟动作斗蹄的动作,跳时参加者“斗蹄壳”是模拟动作斗蹄的动作,跳时参加者须成双数,两排对舞。这种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既可健身又可怡情,极富艺术感染力。

(三)唱经典作品、传优秀文化。感受了方言后,师可有选择性的挑选建水小调的经典作品,引领学生参与表演唱、合作唱。如歌曲《西厢坝子一窝雀》《四门调》,老师可通过范唱引领教授学生,让学生学习建水小调独特的唱腔,体验建水小调独特的韵味在悠长绵远的建水小调歌声中,加入烟盒舞更是别有风趣;拨起四弦,弹击盒底作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仿佛看到阿哥阿妹甜美对唱的场景,也让孩子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建水的人文风情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合唱团在训练的过程中还可用“顽固伴奏”为歌曲增添动感在教授《四门调》时,用固定节奏“X XXXX X”加上学生相互之间的拍手配合,赋予歌曲游戏的特质,增添歌曲的动感,还可用二声部演唱为歌曲增加层次感在游戏中接受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

彝汉文化融合结晶的建水小调,显示了独特的个性和地方特色。在现代化转型、城市化进城不断加快的今天,保护、传承、推广建水小调是很重要的。作为一名音乐老师,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将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给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民族文化的优秀特点,树立文化自信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白云武. 浅析云南建水小调 [J].大舞台,2011(6).

[2]薛中君,李银兵.“建水小调”再生的艺术人类学阐释 [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7(11).

[3]贾富强.传承音乐之源弘扬民族文化——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新课程2020(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