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量感简单来说就是基于数量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改善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且可以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量感进行培养。而量感教学与其他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当前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师需要采用科学可行的方法给予学生引导,使其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树立量感核心素养,为其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供保障。
关键词: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研究
引言
新课标提倡素质教育,而量感属于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但就目前教学现状而言,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重视小学生量感的培养,还有一些教师没有掌握量感培养的策略,无法有机结合量感培养与数学活动。对此,教师可设计可视化教学活动,将量感教学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实践中,使小学生能够在可视化体验中不断地认知量、领悟量,并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地培养自身的量感。
一、创设可视化教学情境
量感是指学生对事件的直观感受,通过训练量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现实世界,并培养估测的能力,使学生在不使用检测工具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推理得出结论。训练估测能力就是使学生会估测结果,却不能胡乱推测结果。在《数量与计量》有关的内容课程中,提高估计点意识是新课程所要求的课程任务,通过训练量感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估计点意识。学生只有形成了相应的量感,才能够灵活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估测。量感的形成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所以在上课时间,教师应从现实生活出发,创造可视化的科学计算场景,用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材料和事件创建场景,将量感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对量化教学的兴趣和需求。当教师教授关于《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时,首先向学生展示教师授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再和其他学生的三角形加以比较,看看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的三角形,把三角形加以划分后,让学生举例,并解释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东西哪些是三角形,什么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是钝角三角形,哪些物体是锐角三角形等。通过视觉观察来学习,学生自己可以找到关于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可以强化学习体验,还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和概念。
二、通过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行计量方式的教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巧妙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设计,使其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独特体验及感悟,并形成量感。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需要采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将所学知识简单化。因为相较于其他知识而言,其具有抽象难懂的特点,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会对教学活动造成直接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圆形教具,然后将圆形切开,将两个半圆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对比角度的大小。通过观看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发现,两个半圆很轻易地重叠在了一起,进而得出两个半圆的角是一样大的结论。之后,教师可以随意将一个半圆切开,使其变为不规则的扇形,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在学生观看完后,会产生一些疑问,如果按照其他的方法,是不是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便可以给予学生一定时间,使其利用手边的工具进行圆的制作及实践探究。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教师需要适时走近学生,一是可以避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出现走神现象;二是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问题,并予以指导。如此一来,便可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确保学生真正掌握计量方式。由此可见,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为计量方式的有效教授提供保障,可以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并使其在探究思考的同时,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对所学知识产生较大兴趣。
三、关注量感可视化,提高量感培养效果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构建数量关系的模型,这是促使量感可视化的基本路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量关系的挖掘,研究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带领学生认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围绕具体情况,一些教师并没有正确地了解数学关系模型,仅是组织学生分析数字的倍数关系以及数量关系,阻碍了学生量感的培养。教师要知道,学生量感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本质上是小学生对量感的感性认知。感性认知应涉及多次体验和实践,教师要通过量感可视化指导,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小学生能够认真积累和总结。计量单位是学生量感形成的主要媒介,涉及长度单位、时间单位以及面积单位,教师一方面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思维。如果学生已经接触到长度单位,了解了长度单位的转化关系,可是在匮乏量感支撑下,是不懂得将数学知识点应该如何运用在生活中的。因此,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观察和想象,学习知识点之后进行及时实践,促进学生抽象化思维转变为具象化思维,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以面积的知识点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教师在导入时可以准备好两片树叶,组织学生进行涂色,比一比哪一个学生优先完成学习任务。第一名同学很快完成了涂色任务,然而第二名同学说,这个涂色比赛是不公平的,因为自己的叶子比第一名同学的叶子大,引出了教学主题。接下来,教师趁机为学生介绍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经历量一量和比一比的时间,前者是加强学生对于生活中物体面积的掌握,后者是对比物体之间的面积,在学生互相分享与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落实了量感可视化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量感培养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量感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并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探究知识;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量的重要性与实用价值,为他们提供精准化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剑华.立足核心素养例谈小学数学量感培育的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18).
[2]王小丽.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探究与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2(2).
[3]梁培斌,张先锋.量感的内涵、特征、价值与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2020(6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