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3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黄秋霞,徐婉毅

广州市正骨医院 广东广州 510045

【摘要】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162例保守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81例,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与对照组(81例,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肩关节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疼痛、解剖复位、运动限制、功能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保守病人实行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医护一体化护模式;肩关节功能;护理满意度

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PHF),常见骨折类型,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胸大肌止点以上,此处由骨松质向骨密质过渡且稍细,是解剖上的薄弱环节,骨折较为常见占肩部骨折的11%,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老年人较多以老年人为常见群体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沿肱骨干向上传导冲击引起骨折。针对PHF者,我院临床多以4块夹板固定治疗为主,但老年人因自身身体各项机能下降,骨质疏松,治疗后回家休息期间疼痛感强烈。故为了缓解其痛苦,需强化护理干预。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主,专科医生+护士协同合作,构建一体化责任制工作团队,实现全程、全面、全责的医疗工作模式,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1]。基于此,研究以2022年1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保守病人162例为对象,分析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收治的保守病人共162例,收治时间(2022.1-2022.8),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对照组,男13例,女68例,年龄65-91岁,平均(81.11±2.06)岁。观察组,男11例,女70例,年龄65-91岁,平均(81.15±2.04)岁。对比2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工作,常规健康知识讲解,密切观察静液回流情况,注意调节外固定的松紧,以免造成肢体受压(固定过紧所致)或骨折再移位(固定过松所致)。注意观察肢端温度和颜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以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患肢出现发凉、发紫、伤口剧烈疼痛等,及时回院处理。做好情志护理,关心安慰患者,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介绍骨折有关知识,调理情志,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配合。遵医嘱提供镇痛药:合理使用止痛剂,不宜空腹服药,宜饭后半小时服用,注意观察药物效果与副作用。

观察组: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①小夹板要求:夹板分为底板(内侧板)、外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共4块。内侧板长:从腑下至肘横纹上一横指前侧板长:超过肩峰至肘横纹上一横指;外侧板长:比前侧板长约1-2CM;后侧板长:比外侧板长约1-2CM;板宽:约占患肢大小80%,梯形状。协助医生给予病人行4块夹板固定,首先医生牵拉上臂,病人曲肘90度并向外展,先清洁皮肤给予中药续骨油纱外敷,包扎方向一般由远及近向心进行,用力均匀,松紧适度,动作轻快,双手交错地使绷带转向,用大鱼际用力加压,达到包扎牢固、舒适、整齐、美观。第一层打底必须宽松(内松外紧),包一层医生放第一块夹板,每包一层放一块夹板,扎起、止部位均需环绕2圈;每包覆第2圈时,应覆盖前1圈的1/3~2/3;用扎带捆扎后扎带可前后移动约1cm;包扎时患者应挺胸,绕过健侧腋下的绷带是3-4次,绷带别缠紧,预留一拳宽裕包扎和绑带时注意腋下松紧,别绑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每次包扎前必须检查腋下皮肤,是否出现糜烂、破损。小夹板固定,医生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放置棉垫,平垫:长方形或方形厚薄均匀的压垫塔形垫:中间厚,两边渐薄,大头垫:用棉花包扎夹板的一头,成蘑菇状分骨垫:圆柱状(中心铅丝)空心垫:平垫中心剪圆孔横垫:长条形棉垫厚约3mm,大小要超出夹板约0.5cm三点加压,利用杠杆原理,矫正残余移位,棉垫:蘑菇头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医生根据骨折分型来放置。2.病情观察,可留院观察30min,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如:手指麻木,指端血运回流障碍等,若无问题,回家休息,并告知病人5-7回院复诊,不适随诊。②健康宣教:考量患者及家属文化水平,对其行健康宣教,如回家后相关注意事项、饮食清淡,忌肥腻辛辣之品及运动方面的内容,只能在家走动,以免出汗导致腋下皮肤受损等。③心理护理:主动和患者交流,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指导患者静坐冥想、深呼吸,并告知患者良好心态有利于治疗。④疼痛干预:针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主,分别行以下干预对策:听音乐、看视频、患肢按摩、局部冷敷、遵医嘱提供镇痛药物等。⑤功能训练:早期开展耸肩、握拳运动锻炼,即肌肉收缩带动肩关节为最佳;取患者平卧位、健侧卧位、坐位,且坐位时患肢屈肘90°且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同时腋窝垫一个棉垫或小方巾,保持腋下皮肤干燥,避免皮肤受损;并适当下床活动开展早期功能锻炼,4次/d,10-15min/次,如肩部、上臂肌肉舒缩及肘、腕关节屈伸运动,以患者耐受程度为主。

1.3观察指标

肩关节功能:评估以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100分满,疼痛:0-35分;解剖复位:0-10分;运动限制:0-25分;功能:0-30分,分值和肩关节功能正比。

护理满意度=1-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0.0软件。计量、计数数据分别指代为(±s)、%,检验t、χ2;(P<0.05)统计差异存在。

2.结果

护理前,疼痛、解剖复位、运动限制、功能评分,2组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肩关节功能对比(±s,分)

组别

疼痛

解剖复位

运动限制

功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81)

10.47±3.27

18.41±2.44

3.33±0.18

5.31±1.24

10.51±3.31

16.52±1.41

12.51±0.41

18.22±2.24

观察组(n=81)

10.48±3.31

25.38±2.72

3.27±0.41

7.41±1.24

10.25±3.03

20.45±1.22

12.46±0.36

24.47±2.36

t

0.019

17.167

1.206

10.778

0.521

18.970

0.825

17.287

p

0.985

<0.001

0.230

<0.001

0.603

<0.001

0.411

<0.001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100.00%(81/81)、对照组88.89%(72/81),组间对比=9.529,观察组更高,差异显著(P=0.002<0.05)。

3.讨论

3.1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1%。有的报道高达21%~36%,以腋神经最多受累,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和桡神经损伤也偶有发生,腋神经损伤时,可采用肌电图观察神经损伤恢复的进程。而血管损伤者较为少见。一般以腋动脉损伤发生率最高。有的报道在移位骨折者中损伤率为4.9%,多为高能量损伤骨折移位所致。老年病人由于血管硬化、血管壁弹性较差,较易发生血管损伤。动脉损伤后局部形成膨胀性血肿,疼痛明显。肢体苍白或发绀、皮肤感觉异常。一些病例由于侧支循环,肢端仍有血液供应。动脉造影可确定血管损伤的部位及性质。

3.2医生在骨折整复后,直至小夹板固定妥当,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一直要以手法维持骨折端的良好位置,防止再移位的发生。固定垫的形态、大小及位置一定要适当,若在压力垫的接触处出现固定的痛点,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拆开夹板检查,以防压迫性溃疡的发生。每次回院夹板换药前应擦干净皮肤,医生一直要维持患肢牵引,有创口应按换药处理,夹板及固定垫应尽量避开创面,医生被动活动患肢,以免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夹板固定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注意肢端的脉搏、温度、颜色、感觉、肿胀程度及手足指趾自主活动情况等,若发现血液循环障碍必须及时处理。定期透视或拍摄X片,了解骨折断端对位对线情况,防止再移位。 从固定之日起要正确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患肢合理功能锻炼。良好的固定和制动对于损伤的关节囊、韧带、肌腱、骨与软骨的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日后关节的稳定及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健康宣教老年患者各项生理机能开始退化,活动能力下降,且伴随程度不同的骨质疏松,经外界因素直接、间接刺激下,易形成PHF[2]。且PHF出现后,老年患者血管弹性退化,近端骨折易出现臂丛神经损伤,增加患者疼痛感,不利于后期康复。故需加强患者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疼痛、解剖复位、运动限制、功能评分比较,2组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指导患者行早期耸肩,握拳运动,肘关节屈伸运动训练,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考量患者病情,调整训练方案,依次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可强化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于肩关节功能改善有利[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通过病情观察、疼痛干预等,促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服务,加深对其依赖感、信任感,避免护患矛盾形成,提升满意度。

综上所述,将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用于保守病人护理中,对肩关节功能起到改善作用,确保患者及家属更满意,可普及。

参考文献:

[1] 王淑芳.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改善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作用探讨 [J]. 中国伤残医学,2022,30(6):62-64.

[2] 崔志元,徐方辉,魏晨光,等. 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对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5):535-537.

[3] 袁媛.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312-1313.

[4] 胡带玉. 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8):79-80.

[5] 传红. 医护一体化护理应用于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30):16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