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石名小学 广东 江门 529100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个体特色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数学课程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德育教育也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是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提高,更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与德育教育的相互结合,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增强自身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育人;
引言: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明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知识、获取知识。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特点,以培养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心理和思维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兴趣爱好和生活实际,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负数》,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负数的含义与作用,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比如贷款、水位变化等等,与学生们进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反思,通过反思能够使自己的学习更加有冲劲。可以使用多媒体等新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在给学生提供相同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特点和水平,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二、引导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强化学生团队意识,通过团队协作的形式,激发小学数学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鼓励学生互相交流,相互帮助,多角度思考问题,共同完成问题解决,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性格的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中。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相关问题的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分组、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寻找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百分数应用案例,完成知识点的巩固和扩展。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设置障碍、限时、评分等元素,让学生体验竞争和合作的过程,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挑战自己,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认真地学习,也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在进行小组活动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聆听他人的建议,对他人提出的问题表示尊重,对他人不同的见解要多包容,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时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使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其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培养正确价值观念和良好思维品质。
三、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借助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教授“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完成2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然后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如:超市收银员计算商品的总价时,一袋商品售价为5元,顾客买两袋需要付多少元钱,妈妈拿了20元,买完后还剩多少元钱。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自己日常生活中购物的情况,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是否能帮助收银员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学生会积极回答“能”或者“不能”,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
四、注重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在接受数学教育后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践发现与尊重规律,培养学生认识规律的能力,强化学生依法思维、行为。比如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发现加减法运算中的规律和特性,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规律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模型来探究其形状和特性,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此外,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使用纸笔进行手工计算,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另外,教师还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多元化动手操作教学方法,比如使用数学建模,配合计算机仿真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有趣、可视化的学习体验,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让数学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切分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教师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教育的研究发现,教育中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学科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具有重要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互动让学生逐渐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好习惯和培养的优秀素养的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既能够获得学科知识,也能够增强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