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吴瑶

兰溪市永昌中心小学321100

摘要:依托开放的活动环境,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和特征出发,寻求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由低效转化为高效的突围路径已迫在眉睫。基于此,以下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思辨能力;策略

引言

思辨能力即思考、辨析的能力,其中,思考是指推理、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深化处理大脑输入的信息,而辨析是对事物的类别、情况、事理进行辨别的活动,辨别分析大脑深入处理后的信息。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尤为重要,对于扩宽他们学习深度、促进全面发展有现实意义。就当前小学生思维发展情况来看,普遍缺少思辨能力,缺乏独立的想法,在生活中经常人云亦云,不能明辨是非。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培养小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他们打好基础。

一、搭设思维支架,清除思辨障碍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认知特点、思维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结合学情预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以便于在关键之处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提升思辨能力。如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有哪些特别的地方?中年级学生的语言逻辑是浅层的,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也往往只停留在表面,达不到更高的逻辑水平,在关键之处,他们的思维往往容易被“卡”住,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在阅读中强化学生的思辨行为。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中梳理出支撑自己观点的资料,以此提升学生从阅读资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并内化成自己的思辨能力,使学生完成从课文到思维,再到语言等环节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这个关键处为学生建立一个思维支架,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发散思维,应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梳理,使学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出自己的思考结果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交流互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在讨论总结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育家库姆斯曾经说过,给学生创设充满关怀、鼓舞人心、生动活泼、和谐自由的教育氛围是践行人本教育落实的一个目标。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必须给他们营造宽松的氛围,这是基础与前提。以《陶罐与铁罐》为例,为了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教师提前准备了一些道具,课上让学生戴上,请他们扮演陶罐与铁罐的角色,模拟文中的说话语气进行表演,形象又生动。在这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对陶罐、铁罐性格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也会更加深刻。相反,若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由教师在台上讲而学生在台下听,紧张又严肃的教学氛围会让学生精神无法放松,课上不敢主动发言,更不会针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或者文本提出自己的观点与问题,更谈不上批判与质疑,这会影响学生思辨能力、求真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语文课上要想办法去营造快乐、轻松的环境氛围,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奠定良好的外部基础。

三、利用汉字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培养思辨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思维灵活,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字词学习时,他们不满足于对字词的死记硬背。教者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表达沟通、分享和协作等思辨能力。“字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有效开发与运用字源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过程与方法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作用。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探寻汉字足迹 弘扬汉字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即了解我国大部分民众使用规范汉字的基本现状,认识到汉字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作用;能围绕汉字文化主题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值得探究的活动主题;初步学会调查访问,收集、整理、辨析信息的方法,选择手抄报、调查报告、节目汇报等形式展示成果;感受到与他人合作探究的思维成长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主动成为传承发扬汉字文化的小小志愿者。在目标的指引下,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具体的活动主题,学生围绕主题提出问题,并在班级范围内对所提问题进行讨论,确定自己最感兴趣、最愿意探究的问题,组成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

四、辩论活动助力思辨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辩论活动无疑是彰显思辨魅力的重要途径。在辩论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语言天赋,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能说会道、从容大方,从语言组织到逻辑推理,一步步推翻对方的论证,从而有效达到思与辨的目的。由此,我结合教材和课时,每隔半学期开展一次辩论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辩论主题,这些主题可以来自课文,也可以源于交际课的主题。在日常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存在争议且具备思辨意义的课文,我也会适当地进行拓展和延伸,将之作为辩论的素材。如在教学《田忌赛马》这篇经典文章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齐王也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那么田忌还能这么轻易地获胜吗?”问题一经提出,立马就有学生肯定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不会。”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这种说法过于绝对。矛盾产生后,我适时组织辩论活动,并让学生分成两组,就此展开激烈的争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有逻辑、有论证地展开辩论。在此过程中,我并不过度介入,而是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让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语言天赋和思辨才能。

结束语

思辨能力是辨析能力与思考能力的结合。辨析注重分析与辨别一些客观事物的类型或性质等;思考则主要强调推断和分析某种客观事物的过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感悟、善于思辨,实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J].小学生(上旬刊),2022(09):112-114.

[2]张玲.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7):141-144.

[3]黄丽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价值诉求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1(2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