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有效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有效模式研究

周星宇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300162

摘要:中国经济目前处于新常态发展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很多企业都在减少用人,劳动力质量不能满足当今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部分行业劳动力需求数量在逐年减少。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呈现出普遍现象,该问题日渐凸显。究其主要原因: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满足企业人才发展的需求,即学校的培养方案与企业的用人需求不能很好地衔接,甚至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很多学校极其缺乏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部分教师只能从理论上传授知识给学生,不能提供很好的实践平台,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有效模式

1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逻辑分析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主要指校企合作后呈现出的效果,学校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有没有提升;政府、企业等其他参与主体有没有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但我们要衡量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学生各方面的进步程度,学生有没有学到一些实际可用的知识,衡量的标准不是参与主体有没有完成各自的任务。客观而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会产生效果,那种无效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很少见,只不过有的效果明显,有的则效果甚微。所以不能简单地说是有效果或者无效果这两种极端的表述,可以用显著、不显著、一般等词语来描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有效性的逻辑起点。探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逻辑起点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动因,洞晓必要性和必然性,为后期继续研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忽视企业永续发展诉求,注重高校教学要求

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中,高校十分注重学校教学的时时性和教学计划的规范性,而对企业生产的规律性和生产计划的时效性却很少关注。对于大部分的大学而言,他们一般都会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各种活动,从而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然而,大学在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时,却很少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计划之中。在现实的发展中,公司更偏爱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能力的专业人员,然而,大学所提供给公司的员工却缺少了某种实践能力,因此,当他们走进公司之后,公司仍然需要对他们进行训练。这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再者,企业的生产也是有淡季的,因此,在不同的时期,需要的人才的数量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大学并不能按照企业的实际发展规律,提供适当的人才。公司的持续发展很难得到保证。

2.2忽视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注重专业学习任务要求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适当地添加一些与职业技能有关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仍然是以专业知识及专业任务学习为主要的课程,而没有将这些课程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结合起来。如果大学里的人才不能跟上公司的需要,就会对公司的创新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当前的校企合作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都是流于一种形式,而大学向企业输送的人才,其技术水平却比较低下;不符合公司职位需求。

3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

3.1“校中厂,厂中校”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

作为高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校中厂,厂中校”是一种新型的创新方法,它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多方的双赢。但是,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探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校中工厂,工厂中学校”的办学体制还不够健全,缺少一种有效的办学体制。在许多行业,“校内工厂,厂内学校”并未起到其应有的功能,而仅仅起到一个实践训练的作用。但是,因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不足,所以,就算是实践训练,也与企业的真实需求相脱离。要想真正地解决这一问题,健全的专职和兼职教师队伍是不可或缺的,并且还必须共同组建一个衔接的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制定适当的考核体系。而且,他们的合作,更多的是停留在皮毛上,缺乏足够的纵深和深度。由于许多公司都拥有自己的特色品牌,并且拥有较高的专业度,因此,“校中厂,厂中校”的工作只能够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许多教学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由于参加的人数太少,其素质又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因此,要对合作进行的项目进行理性的选择,要经常选择一些重要的建设项目,这样就可以增加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当前,“校中厂,厂中校”的合作方式多集中于小型公司,但这些公司的技术、资金和专业知识等均十分有限,不能为与之进行协作的学校带来良好的技术支撑,存在着教学与实际相分离的问题。教育体制落后,教育体制落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所以,要想使“校中工厂,厂中学校”的办学方式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长期的目标计划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协作办学。

3.2转变校企合作观念

当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中,由于人们对学校与企业间的关系认识不清,往往会出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等误区,致使学校与企业的协作流于形式。为了切实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入协作,需要建立一种“共赢”、“共赢”的协作思想,并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从而达到协同协作的目的。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应该从企业的视角出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进行培训,保证他们的综合素质可以与企业的岗位相匹配。在接受大学毕业生的同时,公司还应该引导他们到公司里去体验公司的内在文化,对公司的发展情况有更多的认识,给他们一个实习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3.3“政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

此模式的主要思想是院校结合当地产业特色联合政府开设二级学院,这个学院的主要功能是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发展的需要。这种模式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院校、政府、地方企业,是一种三方合作的办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大家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政府主要提供土地、创造合作环境;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和优秀的工作人员;院校制定培养方案、做好长期规划工作、培养师资队伍等。该模式具有的优点和取得的经验。优点:合作的针对性明确。成立的二级学院具有鲜明的地方产业特色,服务于当地产业时会显得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很清楚地了解产业发展的趋势,随时调整自己的战略规划,保证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供给,同时可以提高就业质量。合作的持续性强。办学成本高是共识,而职业院校的经费与重点本科院校相比相差太大,一直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前进的障碍。政府和企业的参与,能在很大程度上打破这个瓶颈,他们可以为职业院校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解决资金匮乏问题,使得合作更加具有可持续性。经验:要与当地产业紧密关联。企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推动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产业经济的发展也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具体开展模式要根据当地产业特色和职业院校本身特征而定,探索出更多的合作途径,进而形成优势互补。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全局规划方面,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扮演着重要角色,合作管理机构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政府工作背景的人员,他们熟悉政府办事流程和运作方式,便于后期沟通交流。

4结论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助于企业创新发展,也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应届大学生的就业率,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当形成协作意识,推动校企合作深度开展,以达成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升平.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2021(9):24-25.

[2]刘立国,唐少清,孙桂生.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7):76-78.

[3]王骏飞.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1):217.

[4]王金兰.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