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主要是将“做”放到教学的中心环节,将教、学和实践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一思想对于巧用思维导图,助力高中语文复习,实现教学做合一,提高课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思维导图 高三语文 复习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语文复习中,涉及知识要点较多,知识面广,知识量大,极易引起思维混淆。传统教学大多数死教书、教死书,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事倍功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呢?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强化“教学做”合一,可以更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及特点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有效表达发散性行为的工具,是按照大脑思维的结构方式由一个点引发出无数个分支,形成放射性的网状思维,以联想和想象为中介来不断地发散和拓展。它具有直观性、有效性、系统性的特点,能够在理清思路,加工信息,构建知识框架,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二、思维导图在高三语文复习教学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存在知识点多而散、内容繁复等特点。在高三语文复习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动手,理清思路,组织信息,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特别是把制作“思维导图”放在了教学的中心环节,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增强了学生独自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从而锻炼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一)创新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三阶段,学生需要对高中所学的语文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学习任务繁重,知识点涉及的面广,量大,有的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情绪、厌倦心理,甚至是厌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需巧妙利用思维导图,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特别是做到教学做合一,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创新学习方法。
(二)改进复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三语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开复习,极力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价值,让学生把握高中语文知识结构的全局,整理出框架,找到自己的知识漏洞,通过不断地增加节点,建立合理的知识网络。巧用思维导图,学生整理出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料,更加有利于再次复习时,通过读取关键词,回顾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改进了传统的复习模式,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创造思维能力。高三语文复习时,既不能一味地讲解,也不能一味地做题,摒弃过去的题海战术,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特别是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年龄等特点,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回顾。在思维导图制作中适当的融入多样化的形式和图画、色彩等多元化元素,这样图文结合,直观性、系统性较为明显,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进而借助可视化的手段促进新的灵感和想法的产生,改变了学习方式,提升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巧用思维导图,助力高三语文复习
高三语文复习,重点是对以前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难点是在众多知识点中寻找方便记忆的一条捷径。在高三语文复习的过程中,巧用思维导图,将考点、考题、思路等有效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记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巧用思维导图,助力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中的难点,主要是因为知识点复杂琐碎、面广量大。在文言文复习中,大多是被动的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记。这种方式,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在复习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巧用思维导图自主整理,构建知识框架,把杂乱无章知识点进行分类梳理,重新整合知识结构,这样更加有利于记忆巩固与保持。复习虚词用法,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分门别类,自己发现问题,深化认知。例如,复习虚词“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妙地使用思维导图,把“因”放在中心位置,然后由导图中心向四周发散知识点,将它作为动词、介词、副词的用法都展现出来。“因”字不同的词性也会有不同的意思,如作为介词,它就有“凭借”“趁此”“通过”“依靠”的意思,学生可以适当的补充解释和添加例句。通过不断地添加分支,把知识点连成知识块,枯燥的知识更加直观、系统,更方便学生有效记忆。学生用思维导图把“做”落到实处,不仅手动,而且脑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复习效率。
(二)巧用思维导图,助力现代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中难啃的一块骨头,学生看见这种题目,最喜欢跟着感觉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传统复习,较为单一、枯燥。而巧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结构图,深入理解现代文各种文体的特点,形成知识体系。在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复习说明文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由近三年的典型高考题,归纳总结出说明文常考的考点题型及规律。经分析,我们知道说明文经常考到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文语言特点。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等;语言的特点有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巧用思维导图绘制知识结构图,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逐步由典型的解题技巧形成解题规律、解题思路,从而提升解题能力。又如,复习诗歌时,教师让学生从题材入手,巧用思维导图,把握每一类题材的特点,提炼信息,寻找所写内容与主题的关系,所选意象与作者情感的关系以及诗词表现手法的运用等等,引导学生将各种零散的内容加工梳理。这样,不论高考的诗歌题材怎样变化,学生都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巧用思维导图,教学做合一,优化了现代文复习,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巧用思维导图,助力作文写作教学
作文在高考中分数比例占据较高,往往也是分数差距最大的地方。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更加体现了“做”的作用。写作文需要从整体的思维框架入手,构建模式,才能更好地展现写作思路,更能适应考试的需要。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妙使用思维导图构建模式,将作文的结构和层次以及写作的思路展现出来。特别是议论文,巧用思维导图,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层次更加清晰。议论文的写作基本结构层次分三步,先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围绕论点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对中心论点进行合理的判断、推理,选择合适的论证结构,然后融入思维导图的模式整理出合适的分论点,选择满意的、符合题意的素材进行构思。例如:学生写作《感谢挫折》时,首先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写作提纲,开头可以从没有挫折会怎样,用一组排比句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本论部分可以采用最常见的分论点并列式的结构,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三个分论点:挫折可以使人性格坚毅,挫折可以使人积累经验,挫折可以使人获得真知。然后分别列举出典型事例加以分析论证。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论点感谢挫折。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更完整,论证思路更清晰,论据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巧用思维导图,助力作文写作教学,让学生“做”的更加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巧用思维导图,教学做合一,为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改变了传统的复习模式,提高了复习的效率和质量,锻炼了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了综合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运用思维导图展开更高效的语文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