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滨县第八中学, 黑龙江 绥滨 156200
摘要: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传授美术专业基础知识上,未重视对于学生的鉴赏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这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而且不利于学生美术思维的形成,对学生对于美术的深度学习不利。另外,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小学美术课程也应当紧跟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以培养学生以创造力为主的综合素养为重点,真正发挥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造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引言
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之于小学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是增强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中,教师应积极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一系列新颖、高效的教学活动,指引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技能,积极应用到艺术创作之中,进行天马行空的创作与创新。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本文进行了探讨。
1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美术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能够逐渐意识到创造力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在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能够展示自己更多的想法。另外,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勇于打破常规教学模式,选择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美术创作和思考。在美术课的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善于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启发,开拓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可以具备更多的灵感。教师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启发,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例如,教师可以在元宵节的时候,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一般小组人数控制在4~6人,教师指导学生先确定好明确的小组目标、在组内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及时发现和处理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分小组做花灯、装饰花灯,并思考怎样设计才能让花灯看起来最独特、最美观。教师提前准备好可能会用到的各种各样的装饰材料,然后让学生动手对花灯进行大胆装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但是不能过多地限制学生的发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做花灯的材料可以是塑料瓶、红包卡、酒箱子甚至是卫生纸,花灯的造型有哪吒、兔子、莲花、几何形体等等,学生的创意和表现带给老师超多的惊喜!教师把做好的花灯挂在校园里,带学生赏花灯、猜灯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敢于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不仅能够展示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还能够发现学生的创造天赋和心理特点。如果美术教师能够抓住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契机,就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具有发展空间的学习情境。
2融合中西艺术审美,夯实艺术知识体系
因为中西方文化成长土壤的差异,造成艺术表达形式大不相同。中国传统绘画倾向于使用刻画线条的方法传情达意,看重事物之间相和谐。西方绘画的创造核心是黄金分割与写实,用色彩、构图因素带给观赏者视觉冲击。面对包容开放的时代背景,中西方审美融合并应用到美术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如学习《对称的美》时,教师了解到四年级的学生对关于“对称”的理解应该并不陌生。因为在数学教材中已经有了“对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表现简单平面的对称形象。也可以根据对称的特点,在生活中找到对称的事物。不过,通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融会贯通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是存在差距的,因此教师运用对比的直观教学法让学生深化“对称”的概念。借助多媒体呈现中西方的具有对称特征的画作,引导学生小组深入赏析。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了结论:中国古典作品十分看重对称美,在窗花、平安结、古代宫殿中体现了平衡美、阴阳协调美。而西方的作品更理性、更冷静,属于形式对称美。观察结束后,组织学生再通过自行绘制、小组合作、派对竞争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将我国传统创作技法配合西方写实手法,激发学生创造情趣,锻炼学生发散思维。
3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及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因此,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要发现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深入领会和贯彻素质教育观念,不仅要将自己的角色摆正,也要端正教学的态度,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我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运用新观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例如,在备课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的内容补充进去,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念,在提升教学内容丰富性的同时也赋予其独特性,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教学中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入融合;要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创新,布置绘画作业时不必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教材进行,在绘画内容及教学工具上要有所创新。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落实学生创造性想法
创造力培养及训练的根本出发点,是促使小学生在色彩教学活动中将自己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系列创造想法有效落实到实际创作实践中,保证可以持续提高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而不是仅仅将创造力培养的想法停留在纸面上。而在对学生的创造性想法进行落实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尊重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具体需要同学生开展认真沟通和交流,明确小学生的学习与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保证可以科学设计一些色彩知识运用方面的学习任务,促使他们将相关色彩方面知识应用于自身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融合自身的创造想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每一个小学生都可以在色彩知识运用实践中持续锻炼及提高自身的美术创作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以“感恩”为主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期间,可以首先询问学生:“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你们准备使用哪些颜色呢?为什么要使用这些颜色呢?”借助这些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在他们思考如何利用色彩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导入颜色的冷暖以及颜色代表的情感方面的教学知识,借助这种自由化的创作训练与有效指导来提高学生理解美术色彩知识的效果,以及助力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灵活地利用各种色彩方面知识,以贴近其自身生活实际来科学构建符合自己思维认知和创造意识的良好思维模式。在有效指导下,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创造想法,自行选择各式各样的色彩来完成自己美术作品的创作任务。例如,有的学生会在表达感恩主题的时候选择自己的妈妈作为自己感恩对象。为了突出自己妈妈美丽的面貌和热情的性格,学生采用了白色、黄色、红色等暖色系颜色来进行创作,他觉得红色头发可以展现出自己妈妈追求时尚的性格特征。
结语
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与以往的美术课堂存在很大的不同,它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并且致力于培养学生以创造力为主的美术综合素养,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乃至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应当为学生设计更高效的美术课堂,为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冯小洲.探析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2):102-103.
[2]潘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意林·儿童绘本,2020(3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