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育才学校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将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融为一体,能引导小学生健康生命观和价值观的成长。学校要首先坚守《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主阵地,合理使用教材的生命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生命本质;并以小学生视角,组织实施体现生命观的德育活动,以通过互联网资源和信息展现方式,提升德育教育、生命教育的结合质量。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命教育;结合路径
生命教育主要是让个体了解生命的性质与价值,能从生命整体发展角度认知、珍爱、欣赏生命,将探寻生命的意义,用于指导个体实现生命价值和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动之中。基于生命哲学、生命关怀、人本主义理论提出的教育构想,需要通过与小学德育相结合展现,也需要教师在知、情、意、行几个方面,构建学生与生命进行对话的通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坚守《道德与法治》的生命教育结合主阵地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主线,是让学生生成正确认知的关键,其又在教材中呈现了关于生命成长规律、生命体验、生命经验的相关知识。所以,将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首先要用好该教材。在引导学生体验基础上,呈现多姿多彩的生命画面。
首先,教师要运用好教材中的内容,将文本知识和交流阅读、小主持人提问等不同活动板块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代入式主动思考有关生命的话题。例如不一样的你我他中,教材利用比一比栏目,让学生发现树叶之间的特点,再通过找不同,发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班级的植物养护与校园环境,或者和自己的好朋友站在一起,比一比身高、相貌、着装。目的是由学生看教材变为实践应用教材,引导学生客观认知个体差异,了解不同生命体所构成的多彩世界。
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知识,构建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乐于分享和交流,在倾诉成长问题中发展生命认知,培养健康生命情感。例如在我们的好朋友部分知识中,教材运用多个插图,展现了一些不健康集体相处模式的案例。教师可先让学生们读插图,回答问题:自己认为玲玲、凯凯、雅丽的行为正确吗?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可否总结自己的经验,给他们提建议?由看教材过渡到让学生用亲身经验消化、理解知识。教师也可先分享个人故事,让学生敢于表达、大胆倾诉,用大家讨论、发言的方式,在实现了情感共鸣的课堂上,带动学生尊重、理解他人,生成健康的集体生活观、生命观[1]。
最后,教师要选择部分经典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情境中可以自主探寻,了解生命的本质。例如在讲解为父母分担家务的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时间、空间等角度,让学生回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日常小事,在事件发生时,自己和父母分别做了哪些事情,行为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透过日常小事,看到父母的付出、辛劳和对自己的关爱,更能够以第三视角看到个人不足。在完整家庭生活情境中,学会通过做小事让父母少操心。让学生走出封闭个体,获得丰富生命体验。
二、开发并使用德育生命观的校本教材
校本德育教材,可以立足学生实际、地域资源,使教育工作实效性更强。该理念下的生命观部分校本教材,要做到对生命关怀的科学普及,对课程的科学设计,以及对教学内容的规范。
在教材内容方面,要包含生命的基础认知,生命的敬畏、珍爱,生活中的伦理道德,个人发展与生存的智慧,生命幸福的体会与追寻。并对应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由基础到复杂,让学生对什么是生命,何为生命价值,和怎样追求个人价值有系统认知。比如生命的基础认知,就适合在1-2的低年级阶段展开,让学生了解生命产生的环境、生命的一般特质、群体特征等内容,对如何处理个人与同学、家庭成员、社会集体关系有简单认知。
在教材或教材主导课程实施方面,应当关照学生的身心健康,突出生命主题,发挥校本教学内容的优势。例如在高年级阶段,有关直面挫折困难的生命幸福追寻教育教学中,就可以积极协调社区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实践课程组织之中。让学生聆听英雄人物演讲,参观红色革命遗址,走近社区中对抗人生病痛的模范人物,让学生贴近榜样力量,深刻认知生命的含义。并通过参加社区卫生清洁、残障人士公益服务等活动,践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培养直面生活苦难的勇气,感恩生命的馈赠。
三、组织实施生命视角下的主题德育活动
定期组织主题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将认知与体验结合在一起,预防潜在德育问题,并通过自助、互助,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与魅力,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原则之下,尽量使活动形式多样。其一,可通过家校合作,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布置家庭作业,请学生和妈妈展开对话,分享母亲孕育孩子过程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妈妈的伟大,对生命产生基本的敬畏心。但教师要引导家长客观陈述事情,避免给出“你是妈妈从路边捡来的”等答案,要通过大方分享,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幸福,有珍爱生命、重视生命的意识。
其二,可通过自我观察、展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既能欣赏自己,又勇于改正问题。课堂活动之前,让学生对着镜子认真地看一看自己长什么样子,思考一下自己有哪些兴趣爱好、优点长处。在课堂上,要制作独一无二的个性交友名片,在名片中写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展现个人风采。将名片投入盲盒之中,学生随机抽取一张,并在读取内容之后,在名片背后写下自己对名片主人的认知。最后,将名片返回到主人手中,让学生看一看同学、老师眼中自己又是怎样的,学习客观认知、评价自己,喜爱并接纳自己
[2]。
其三,教师可组织情景模拟活动。利用消防火灾演练等,既让学生掌握火灾发生时的自护自救知识,又培养其冷静处理的心理素质。同时,透过演练活动对生命的脆弱、珍贵有更真实的体会,生成崇敬心理。
四、利用互联网促进多路径教育融合
互联网+教育,可以使德育与生命教育融合路径更广,融合效果更明显,发挥指导和帮助学生的实际作用。
首先,教师可以将网络资源补充进生命教育的校本资源库之中,用视频、人物背景资料、英雄案例等,使书面生命教育更加生动。学生可以随时登录校园网站、公众号、学习平台,按照主题搜索知识,观看并回答视频、PPT课件内的问题,用互联网完成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和丰富学习。
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工具,深化对生命的认知。例如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找寻有关网络伦理道德的案例,以案例为核心,讨论现代网络生命观的特征、价值。既提升生命教育课程效率,又让学生对网络有正确的理解,培养责任心和法治观念。或者让学生通过网络调查,解读自我认知、生命规划、生命幸福等知识。学生可发放网络调查问卷,进行1对1对话,完成小组在线讨论,或在线向教师发起求助,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学生的自主权更高,对生命价值、概念等的理解体会也更深刻[3]。
五、结束语
德育与生命教育结合在一起,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先通过理论教育,让学生形成对生命形态、特征的基本认知,为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打下基础。再通过课内外的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理性生命智慧,在认知自我与规划生命中,客观面对挫折与挑战,不断追寻社会主流价值观下的个人生命幸福。
参考文献:
[1] 倪胜利,李萍萍. 德育视野下的小学生命教育探究[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1(1):1-3.
[2] 罗丽川. 指向生命教育的 小学德育主题活动[J]. 中小学班主任,2020(8):64-65.
[3] 金灿. 我是一粒小种子——小学五年级生命教育活动设计[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9):4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