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马群幼儿园第一分园 210046
摘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对于其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对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共享区域游戏教学,引导幼儿在系列的共享区域游戏中学习与同伴互动,与伙伴良好交往,逐步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共享区域活动;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指导策略
1 区域活动的内涵及特点
1.1 区域活动的内涵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教师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教育目标,创造适宜的活动场地供幼儿参与,在该场地内幼儿可以结合自身的喜好选取材料,参与活动。
1.2 区域活动的特点
(1)自主性
区域活动中,教师在活动之前说明简要的活动规则,幼儿对于活动形式、活动主题、活动材料自主选择,同时自由结伴,自由表达,自由展示动作等,使游戏活动充满自由、自主的氛围,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2)教育性
区域活动不应是毫无目标的,教师设计区域活动应当注重活动的教育意义,使幼儿在活动中通过遵守游戏规则、选择游戏材料、游戏中与其他幼儿交往沟通等,在无形中产生积极的游戏体验,在快乐游戏的同时将游戏的潜在价值发挥出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实践性
幼儿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也充满了实践性元素,如角色扮演、动作展示、玩具材料、语言运用等,每一元素都要求幼儿真实参与,通过实践得到各种能力的发展。
2 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意义
首先,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国家政策内在要求。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社会各界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能力的要求,比如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对于儿童发展目标的要求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强调幼儿园不能一味局限于知识、能力和技术方面的灌输,而应关注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另外,我国《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教师应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各类游戏活动之中,以此培养幼儿与他人交往、合作、互相帮助、热情分享等能力。其次,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同伴交往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最早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体现在幼儿与同伴相处、与教师互动等过程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就是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和联系的价值观。有学者认为,幼儿在接触的各类社会关系对于幼儿社会化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只有与同伴实现良好的交往,才能够以此为基础获得更多的社会技能。对于幼儿而言,其成长过程中首先需要接触到两个社会交往世界,一个是与成人之间交往的世界,主要体现在与父母、教师,以及其他亲近人的交往;另一个则是在幼儿园中,或是一定区域中同伴之间的互动交往。随着幼儿的成长,这两个交往世界都会发生一些改变,都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在共享区域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教师指导策略
3.1 幼儿园的区域设置
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以及活动材料。在笔者观察的过程中建构区常常发生幼儿争抢玩具的事,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材料不够。为了减少这些攻击策略的使用,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建构材料。建构材料的种类可以更加丰富一些,同时数量也稍多一些,满足幼儿搭建的需要。除了增加材料的数量,还可以控制区域的人数,在访谈中,教师告诉我,她设定了每个区域最多容纳六个幼儿,这也是防止幼儿人数过多而产生争执的一个方法。控制人数,可以让幼儿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充裕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
同时,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区域的空间格局,例如建构区,教师应该安排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这样幼儿就可以有足够的空间给自己充分发挥。不会因为活动区域太狭窄而与同伴之间发生争执,引起冲突。再者,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来设置区域。早期角色活动区的游戏环境和材料都是由教师来布置的,随着区域活动的逐渐发展,教育工作者们已经意识到应该和幼儿一起制作游戏材料,布置活动环境。这样就可以根据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及时地进行调整,而且幼儿在自己布置的区域内更容易享受到同伴交往的快乐,发展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幼儿与教师共同布置区域,这会增加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幼儿对自己布置的区域环境、自己添置的区域材料更有归属感,更能吸引幼儿。
3.2 利用共享区域游戏发展幼儿语言和非语言能力
发展幼儿的语言和非语言能力是提升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重要前提,在组织共享区域游戏时,教师需要重视语言交流的引导,促使幼儿语言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应重视非语言场景的打造,或是非语言交往活动的组织,让幼儿非语言能力也得到良好的发展。首先,构建自由、宽松、平等的对话环境,使幼儿能够进行愉快的交流,循序渐进地提升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部分幼儿身上存在的不成熟的说话方式、表达方式等问题,并保持充分的耐心,积极倾听幼儿的表达,同时给予及时的回应。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带领其他幼儿共同掌握聆听的技巧。在开展共享区域游戏活动时,为了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表述,教师需要创造机会促使幼儿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思考等,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说能力与同伴交往能力。其次,教师在组织共享区域游戏活动时应将语言教育和非语言教育结合起来。比如,在游戏小镇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使用表情、动作、肢体语言等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思考和交流等,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会到这些非语言所能表达的基本含义,从而助推游戏学习活动顺利开展,也使幼儿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有效率。其间,教师可以教授幼儿拥抱、握手等触摸语言,使幼儿感受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3.3 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互动指导
教师应当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教学钻研,掌握指导幼儿活动、促进幼儿互动的技巧。研究者认为,教师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加强对活动区同伴互动的相关指导,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教师应当指导幼儿学会观察分析,其次,指导幼儿之间多一些交流、合作、互动,从而提升幼儿的相关能力。
3.4 家庭的教育作用
目前独生子女日益成为一个社会普遍现象,孩子在家中独享父母长辈的关爱,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这种心理状态,使得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能。不同类型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幼儿,比一般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同情心和助人行为;而在专制型教养方式和忽视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在幼儿期更容易表现出攻击行为。有研究表明,对幼儿的交往行为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引导,可以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家长经常性地给予幼儿拥抱、表扬等,可以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合作动机,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做出合作行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处于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有强烈的交往愿望,但缺乏一定的交往技巧和方法。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观察幼儿,发现其中的教育契机,及时介入,帮助幼儿建立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当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幼儿需要很大的勇气去突破、解决,教师一定要理解幼儿,多一些耐心,要相信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英.同伴交往 点滴智慧——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J].山西教育(幼教),2020(11):18-19.
[2]陈芝蓉.区域联动游戏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影响研究[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5):161-167.DOI:10.16601/j.cnki.issn2096-7349.2019.05.025.
[3]朱琳.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J].教育,2018(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