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E”模式的幼儿园项目活动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基于“5E”模式的幼儿园项目活动实践探索

钱青

绍兴市柯桥区华舍街道华舍中心幼儿园312033

摘要:本文将基于建构主义思想下的“5E”模式和幼儿园项目活动相结合,对“谁的自行车”项目活动优化实施进行了探究与实践。教师通过问题参与、探究、设计与制作、解释、深入或延伸5个环节,与幼儿共同确定项目主题,围绕这一个主题展开系列活动,激发幼儿探究热情,促进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深度学习,对幼儿园项目活动实践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项目活动;“5E”模式

幼儿园项目活动是幼儿在兴趣的驱动下围绕某个问题进行的自主性的深入探究活动。也就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帮助下,围绕生活中一个大家共同感兴趣

的话题或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团体讨论、制定计划、实际探索、展示成果、分享交流等方式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但是目前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存在着教师不知如何开启项目活动、项目问题无法确定、在项目活动推进中不知道该如何进一步促使其开展深度学习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尝试借助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5E”模式助力幼儿园项目活动的有效实施,由此开展了系列实践探索。

一、对“5E”模式的本土化解读

“5E”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所(BiologicalScienceCurriculumStudy,BSCS)开发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式。此模式的环节为:参与(Engage)、探究(Explore)、解释(Explai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e)。这一模式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载体”“探究为主要方法”等基本理念以及五个阶段的基本内涵与幼儿园项目活动相似且提供了指引,因此在“谁的自行车”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笔者尝试性地运用此模式进行实践探索。

二、“5E”模式指导下的项目活动实施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项目活动是由问题引发,从幼儿的参与开始,这个环节也是整个项目活动的开始。本项目中教师抓住幼儿的偶发谈话,进行充分引导,从而促发了问题的产生。在这一环节中要激发幼儿参与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并聚焦问题,教师通过谈话导入,明确项目结果,使幼儿对问题或接下来的活动内容有一个初始的概念或理解。这样就可以使幼儿知道接下来要参与的活动是什么,要达成什么目标,这样幼儿就能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并且愿意为达成这个目标持续努力。

【案例1:我想要的自行车】

1.幼儿偶发谈话,教师抓住兴趣

周一上午幼儿来园时,楚尧一到幼儿园就兴奋地跑过来说:“老师,老师,我妈妈给我买了一辆新自行车。”站在一旁的棋宝听到了说:“我家也有自行车,

是粉色的,昨天爸爸还带我在楼下骑自行车呢。”“我哥哥家也有很漂亮的自行车”菲菲自豪地说。多多说:“我爸爸说也要给我买辆自行车类”。棋宝问多多:“那你爸爸要给你买什么自行车”?多多回答道:“超市里那种有四个轮子的”……

2.教师问题引导,激发幼儿参与

孩子们就自行车这个话题讨论开了,笔者作为玩伴加入了幼儿的讨论。

T:“哇!你们这么多人有自行车啦!我也有哦!

我的自行车和你们的一样吗?”幼儿异口同声地说:“不一样。”

T:“不一样在哪里?”

棋宝说:“你的自行车大,我们的小。”

多多又说:“我们后面有两个小轮子的,大人的自行车没有。”

“那你们后面的小轮子有什么用呢?”笔者紧跟着问。多多叫了起来:“我知道!我知道!那个轮子是不让我们摔倒的!”孩子们一直持续着这个话题:有的说是保持平衡,也有的说为了好看,还有的说是为了跑得更快……虽然说法不一,争论不休,但是对自行车这个话题似乎很感兴趣。

3.聚焦问题,明确项目活动

T小结:“小朋友们,你们都很棒,敢于想象,还有了自己想制作的自行车,那自行车到底有哪些部件组成,又怎么样才能让自行车动起来呢?老师不着急告诉你们这其中的奥秘,小朋友们自己分组探索关于怎样做一辆自行车的秘密吧!”

【分析】“5E”模式下的这个环节中,问题可以是幼儿发起的,或是由于项目或学习的需要由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我想要的自行车”案例就是始于幼儿自己的话题。活动中,教师根据需要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就问题进行探索,与幼儿共同明确要达成的项目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辆自行车。但幼儿对于如何设计制作自行车是缺乏考虑的,这要归因于幼儿在这些方面是没有经验的,所以在小组设计自行车之前,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在设计之前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的问题——自行车由哪些部件组成?怎样才能让自行车动起来?

(二)合作探究,促进思考

探究环节是涉及问题解决的一系列背景活动,在正式设计制作之前进行的探索准备工作,往往以思维认知的方式呈现。本项目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合作探究机会,运用师生以及小组之间的讨论、资料的收集等方式帮助幼儿建构自身对本项目活动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尚未说明或是解释关于自行车的一些构造和原理,幼儿可能毫无头绪或是认为无法达成任务,此时教师就要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以唤起幼儿的记忆,并鼓励幼儿尝试,促进幼儿思考。

【案例2:认识生活中的自行车】

1.观察静态的自行车

笔者所在幼儿园具有一定地理优势,门口就有自行车棚,于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静止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表述(绘画、语言交流、黏土模型等)。

棋宝:“我知道这个是公共自行车,没有后座的,我外公那辆自行车是有后座的,可以送我上幼儿园。”

听听:“我书上看到过,自行车有把手、车轮,还有车架。”

多多趴下身去观察:“快来看,那个像齿轮一样是什么呀?”

多多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其他幼儿也纷纷趴下去看。

悠悠:“这不就是链条吗,上次我爷爷的自行车链条都掉了,哈哈哈哈哈。”

……

【分析】在观察静态自行车的过程中,幼儿探究了自行车的结构及部件组成并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解决了第一环节中的第一个问题:自行车由哪些部件组成?

(三)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这个环节为幼儿提供实际运用已有知识的机会,并且使幼儿更深入了解问题的核心。本项目中教师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车轮滚动的制作以及自行车的整体设计,幼儿根据小组的设计构想以及使用自行寻找的材料进行制作并进行试验。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别出现了不同的问题,教师用关键性提问引导幼儿尝试解决问题。

(四)科学解释,补充完善

本环节主要目的是给予幼儿解释并重新思考探究内容的机会,经过实际操作幼儿已经在实践中获得了感知经验,就会对涉及的抽象的概念有更清晰、更形象的理解。“谁的自行车”项目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解自己组的设计经验,这不光是孩子表达交流的过程,还是检验幼儿是否能够合理解释自己设计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并且教师通过有目的提问幼儿是如何达到的何种目的,就是幼儿在解释的过程。

(五)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此环节主要是教师引导幼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够对探究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通过主题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等方式进行。本项目借助文学作品为载体,以教学活动为主要方式进行拓展延伸。“谁的自行车”这个绘本内容以“这是谁的自行车”为主线,带给孩子许多悬念的情节线索,能有效引发孩子们大胆联想,能使孩子在看看、想想、说说中发展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对于自行车的认知应该从认识部件进入到更深的层次。因此,笔者试图将这个绘本设计成语言活动,把两者结合,让幼儿根据自行车特征配对相应的动物,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自行车。

参考文献

[1]吴小勤. 探索自然:幼儿园生态式项目活动的实践研究[J]. 山西教育(幼教),2023,(03):35-37.

[2]邹叶丹. 幼儿园“自然日”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 早期教育,2022,(52):33-35.

[3]张静华. 幼儿园“3+x”创意游戏坊项目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 教师,2022,(0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