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重要特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职业院校在实践中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汽车领域职业教育,在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新机制方面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我国经济重要支柱的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链长,产业集中度高,发展增速快,技术及品牌战略凸显的特点。特别是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创新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包括汽车制造、汽车商务、汽车文化、汽车运动,以及汽车信息技术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与之相对应,为汽车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也在以汽车整车制造业为核心,向上延伸至汽车零部件制造,向下延伸至包括汽车销售、维修、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培养。
一、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合作形式
(一)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
为响应教育部推出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汽车类校企合作项目主要面向售后服务岗位,如售后服务技术人员培养,机电技能型人才培养、售后英才培养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丰田公司T-TEP项目,也是较早与国内职业院校合作的项目。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培训方向和四个能力级别:常见维修服务培训、诊断能力培训、技术更新培训;丰田技术员、专业技术员、诊断技术员、诊断技师。宝马BEST项目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授尖端的技术。南京某学校融合宝马标准,开发“BEST”理实一体课程群,研制配套课程资源“教学包”。共同开发9个项目课程、32个模块。保时捷PEAP项目提出了“精英培养”的理念,项目开发了针对教师的培训课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项目教师。针对于新能源车企的校企合作项目,相对比较成熟的是吉利控股集团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的吉利“成蝶计划”班。
(二)校企合作主要形式
汽车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是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在汽车生产、销售、服务等生产等领域,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教师工程实践、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采用的主要形式为组建订单班或项目班,通常是校企双方为实施主体,订单班比较简单,按照企业的需求组建相应的班级并进行命名,如吉利“成蝶计划”订单班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采取“五定、五共同”的运作模式。对于项目班,合作企业需要提供相应的课程体系,通过培训、遴选出符合要求的项目教师,提高学校师资力量,如宝马项目、丰田项目、保时捷项目均采用此方式等。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或成立校企合作联合体。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产教结合开展实训,学校在厂区设立教学区,企业自主建立面向社会的实习基地。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产业学院。
二、汽车专业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汽车产业变化对技能人才要求升高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302万辆,同比增长145.4%。传统汽车销售维修企业人才需求趋于饱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除需要掌握传统汽车的结构原理之外,还需要了解电池及管理系统、驱动电机控制等相关知识。
随着汽车自动辅助驾驶、车联网不断升级,智能网联汽车职业教育方向典型工作岗位需求变化为汽车智能电子系统辅助研发,智能电子系统装调与测试等,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升高为能够了解汽车、通信、计算机等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企业在产教融合中主动意识增强
以往部分企业在校企深度融合的主动性不高,仅在校园招聘时与学校进行联系,是一种短时的校企合作模式。由于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人才储备,提早参与到学校的各项人才培养工作中,如在专业前期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提供岗位能力需求,参与课程体系建设的讨论、课程标准撰写,课程教学实施,学生相关活动或是给品学兼优学生提供奖学金。
(三)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培养更加重视
汽车专业学生从事汽车后市场工作比较多,多数企业要求学生在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希望他们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执行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纪律观念、进取精神、质量意识、学习精神、创新能力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也聚焦立德树人,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加职业素养、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非专业能力。
三、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实施策略
(一)共融
政行企校协同参与校企合作长效建设,扮演不同的角色,相互融合。教育部等六部门多次印发校企合作相关文件,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为合作双方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部门陆续对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等企业和学校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行业协会是企业和学校对接的桥梁和载体。企业与学校共融,主要为企业参与建设专业标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或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参与制订课程标准、参与学校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参与学生考核评价。企业为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提供岗位或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一方,邀请汽车生产、服务企业的技术人员、人事经理等参与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课程建设中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优化课程内容,开发教学资源。
(二)共建
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育基地,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指导委员会成员,聘请汽车4S店技术总监、销售经理、售后经理为课程改革专家。共建课程体系,根据汽车诊断维修流程,总结出汽车维修案例等内容最多的项目加入课程内容,并将这部分内容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共同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调研汽车行业产业政策、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文件,探讨如何在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中,更加有效地融入国外汽车行业标准、国家教育部的专业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融入1+X职业资格等级标准等。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学校建设培养培训基地。将企业真实生产项目或典型生产案引入校园,创设真实职业环境等,协同开展职业素养教育。
(三)共享
校企双方实现物理共享,如工作场地、实训实习场地共享。学校安排一年级学生到汽车销售维修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学习,二年级学生进行跟岗实习,三年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在学校设立实训基地,在校内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如宝马的BEST基地,保时捷品质实习生基地等。校企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如客户分析、故障案例、维修方法等。为学校师生开发有部分账号,师生可以了解最新的产品政策、维修案例。学校对维修企业员工开放一些在线上课资源、毕业生资源等。实现技术共享:如共同申报项目,进行技术创新等。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等产学研一体化机构,开展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服务等。
(四)共管
共同设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加强校企合作的组织领导,配备相应管理人员。形成系统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体系,对教学质量把关、经费投入把关、师资质量把关,学生管理和就业工作把关。共同制订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让各利益主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共同对投入资金、设备、团队、学生进行监管。
参考文献:
[1]吴建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严莎.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初探[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