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学院
近年来,国家对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十分重视,相继出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年-2025年)》等实施方案。旨在建立健全数字化金融服务的法律保障体系,完善数字经济的政治制度,推进发展数字化产业和金融服务相结合,为金融行业数字化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相关技术的带动下,如今人工智能、区块链、5G、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量子计算等不断渗透进金融行业,充实了金融科技的理论体系,使金融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体验得到完善,实现操作反应时间短,风控管理系统化等优势。将高科技数字智能化参与到金融服务中去,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更大的金融潜能,覆盖到以往传统金融涉及不到的领域。传统金融机构和科技服务公司,联手打造出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前沿的数字科技,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构建全新的发展格局。金融行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必须深入实施我国的数字战略,才能主动迎接数字时代的到来,挖掘潜在客户,提升经济产出,实现提质高效的可持续金融数字化发展。
金融行业是一个数据密集型产业,金融机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数据金矿,这些数据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以及重要资产。[1]据2022年3月《中国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2)》显示,我国的银行业IT规模高达384.6亿元,同比增长25.2%;保险业互联网业务中有134家保险公司已展开数字化业务,占比约为57%。李东荣(2021年)指出,当今世界正迎来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创新代际周期大幅缩短,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进入快车道。在此时代背景下,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2]如今在金融行业中,数字化转型都是不可或缺的。首先,在银行业,我国的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早,发展进程深化。国有银行、大型股份制银行以及网络数字化银行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占有强大的优势,而农商银行和城市银行等在建立数字化平台等领域相对迟缓。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着力发展智慧型银行,利用数字技术加强对风控的察觉能力,提高服务效率,实现在线办公,不断扩宽生态经营环境,加强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其次,在保险行业,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尚在进行中,但是不断加快脚步。多家保险公司在风控流程、资金流向、精算水平、服务保障、审核核算等领域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配套服务。通过不断推进数字化建设实施进程,实现更加精准地对客户推荐保险产品,提升计算审核保单的水平,深化用户需求,推荐和增加保险产品种类,做到千人千面。利用数字化实现公司服务的便捷和智能,缩短了理赔时间,加强了核保效率和研发能力。再次,在证券行业,证券业在数字化的进程中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证监会大力推广数字化的使用力度,部分证券商通过寻找互联网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实现数字化证券业态的转型。通过和科技公司常态化的合作,可以凭借数字科技为券商实现业务拓展,挖掘客户价值,精准计算运行效率,达到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目的。随着数字化的运用,证券业得到平台开放式的展现,促进了行业内的竞争机制,科技金融也成为证券业竞争的核心力量。最后,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这些金融机构本身依托互联网实现,和传统的金融行业向互联网转型不同,它们以阿里、网易等优秀的互联网企业为代表,通过扩大产业模式渗透到金融体系当中,完善了金融业的领域,为传统金融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不仅是互联网银行,包括众安在线等新型保险业,东方财富等网络证券公司,也都成为中国金融业数字化的一部分,实现产业的百花齐放,增加了金融行业的发展模式,为传统金融业指引方向。
无论是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以及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中,都会面临一些问题:
1.基础技术平台的搭建
就传统的金融行业来说,金融行业本身不是高科技企业,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大型商业银行,在搭建数字化技术中台的时候,都会产生技术“迷雾”,摸着石头过河。为满足业务发展的节奏化进程,大数据的存储和安全需要技术基座有力的支撑,建立坚实安全的技术中台,多平台业务对接才能在安全技术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应对该问题,需要建立业务人员数字化的大脑,将数字化业务场景带入到工作中来,设计出合理的运营模式,才能在平台搭建之初,做到流程清晰、产品和用户的体验相匹配。并且改变传统金融技术人员的培养方案,将科技成为金融的一部分,加大金融科技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使金融行业可以不仅依托于和科技企业的合作,且培养出一部分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数字化金融人才。
2.数据能耗问题
金融行业实施金融战略主要依靠科技赋能,数据中心承载着计算和保存数据的主要工作为智慧金融打下坚实的基础。数据中心的高碳排放量和目前我国的双碳减排目标形成了矛盾,并且传统数据中心的建设平均周期大约在2年左右,是很多金融机构负担不起的,目前最有效率的方式是和大型科技企业合作,这种合作可以减轻金融机构的资金压力并且可以弹性化扩容。以华为为例,华为智能数据中心可以提供金融机构所需的数据化仓储工厂,解决方案和DC全部模块化设计,实行弹性升级,节省CAPEX,适应业务增长的不可预知性。对于控制能耗方面,根据ICT Research统计,2016年中国数据中心的耗能超过1200亿千瓦,超过了2022年排名全国用电量第四的重庆整座城市一年的耗能,因此降低数据中心的PUE和建设绿色能源可持续性数据中心是必然的发展方向。通过和科技企业合作,投入智能化管理,引入FusionCol技术,实现多种方案的制冷模式,达到物理降温为压缩机降低耗能耗电。
3.数据的安全问题
金融行业主要依靠客户的数据资源进行产品研发和服务配套,数据是一个金融机构的命脉。在数字化金融业的数据安全方面,首先会面临金融监管的调整。面对利益的优化,很容易出现规避监管的不诚信行为,必须提前预防会发生的金融风险出现。法律的保障是十分重要的,在依法实施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前提下,保障技术开发的正确道路,不可一味的追求效益放弃秩序,金融监管机构的重要地位是不可以放松的。其次是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侧,依靠人工智能预防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问题,通过多种科技手段来避免数据发生丢失,供电和电路要实现边缘计算的毫秒级故障隔离。并且采用公有云解决方案的金融机构可以未雨绸缪,同时使用2个以上的多云部署进行数据储存。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单一云朵的服务风险,并且在价格可以接受的范围应对突发的数据灾难,避免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4.数字金融深化机构和提升群众使用意愿
由于社会因素和金融环境原因,金融数字化发展出现了不均衡的情况。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消费结构发生了迅速的改变,金融机构应该做好准备意识到数字时代带来的机遇,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会,深化转型意愿。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正确引导,提供政府相关的战略建设目标,在业务和流程上加快对金融行业数字化的审批。金融行业的转型也需要和其他行业合作共赢,将眼光放的长远,实现单一变多向的互利共赢模式。不仅和科技服务型公司合作,搭建数字化中台,还要放开思路,拓展更多业务,挖掘数字化给金融业带来的经济新潜力。金融机构的深化改革是一方面问题,人民群众对数字化金融的接受程度也是一大问题。地方性的分支机构在转型中就面临这方面的问题,在资金不足,经营规模小,人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部分机构盲目跟风调整业务结构,不能适应当地的社会经济形式。针对城乡差异、人口老龄化、收入差异等问题,金融行业需要按自身环境制定金融服务,使普惠金融进入千家万户,并不能一味的向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进行靠拢。多方位的挖掘客户资源和客户需求,通过大数据和精算服务规划好属于自身特色的银行服务体系。着眼脚下才能放眼未来,在扩大客户需求的同时,对工业、农业以及小微企业进行科学数字化的耦合,增加金融产品在各个领域的实施可能性。
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庞杂的信息化工程,是科学技术和传统思维的碰撞,互相取长补短的融合过程。金融行业要稳住传统金融的底层逻辑,依靠技术发展来实现组织、流程、精算、管理等数字化框架,改善运营结构,降低经营成本,实现深耕客户资源,获得竞争优势。金融数字化是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通过我国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标》、《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可以看出,国家对数字化金融实施的规划、指标和决心。在保障个人隐私,商业机密和平等竞争的大环境下,跨行业、跨部门的实行数字化转型,充分释放金融业的潜力,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有很强的助力。
[1] Vives X “Digital disruption in banking”,Annual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11,2019,pp.243-272.
[2] 李东荣.做好中国金融数字化转型必答题[J].中国金融,2021(Z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