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郭沁隈

重庆市巴南区莲花小学校

摘要:科学是小学时期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有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科学实验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教育优势完成课堂的构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实验过程、明确科学实验原理。这样一来,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教育中学生学习被动、思维探索能力薄弱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所有人都能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未来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应用

引言

科学实验当中包含了大量的物理、化学乃至天文地理知识,这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不足,要想从传统教学中直接地了解并掌握此类信息难度较大。不过在信息技术的可视化和可模拟支持下,整个科学教学的实验过程变得可操作,甚至可以以虚拟现实交互手段来让学生感悟到实验探究的乐趣所在,对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而言,意义价值非常显著。

一、创设生动情境,增强学生自学意识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只有端正学生学习心态后师生、生生的课堂配合才会更加默契,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为此,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应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视为核心目标对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创新,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为小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保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科学实验内容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其间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播放动画视频、展示动态图片、播放主题歌曲等。这样一来,在教学初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所有人都能在感兴趣的基础上主动拓展思维思考问题,也勇于对教师、同学所说的观点提出疑问,最终在全体学生的共同探索下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让学生深化对科学实验原理的理解,实现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达成理想化发展目标。

以三年级上册“河流与湖泊”一课的实验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在课程导入部分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先提出较为轻松、生活化的思考问题:“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旅游的过程中都喜欢参观什么呢?”由此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能主动回忆生活经历,将自己的旅游经历以及个人喜好与教师、同学分享,在此基础上教师整理出两个关键词:名山大川和河流湖泊。据此播放情境视频,与学生共同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他们带着主观情感去思考问题,并且将自己在视频中的发现大胆与教师、同学分享,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也会向教师提问:“老师!为什么视频中同样是水,却会有非常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啊?这些水有什么区别吗?”“老师,我们平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库、池塘、小河又和视频中的‘河流’‘湖泊’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我们居住的地方没有大江、大海、大河呢?”,由此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对课内知识产生了浓厚的探索欲望,从而配合教师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学的作用比较明显,能够凸显教育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直观性,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可以借助各种视频动画技术逐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学习科学知识。为了避免学生天马行空,确保学生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探索思考上,教师可以进行简单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思考和探索。大部分的学生兴趣盎然,学习能动性较足,能够全程参与,深入感知不同的情境,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自觉完成不同的科学实验。这种循序渐进以及循循善诱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也能够得到保障。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注重相关资料的有效收集及整理,深入分析电子资料以及书面资料,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流程。同时掌握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求,借助信息技术来调整实验教学策略及方向,详细记录整个活动的具体流程,针对性的了解自身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足,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导和技巧点拨。在总结反馈的过程中创新工作思路以及工作方向,以此来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鼓舞学生。通过借助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程参与,意识到科学实验学习的乐趣和价值,自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各种学习资料。

三、利用微课视频展示实验过程,帮助学生明确探究方向

微课就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其有相对明显的特点,以视频的方式为主,直观表达了课程内容,让一些复杂的概念不再难以理解。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难点就是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明显对理论的学习兴趣不足。但科学实验必须要围绕一定的理论基础展开。利用微课视频,可将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展现,让学生以充沛的精力投入科学实验和理论学习之中。从目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很多实验往往只能做一次,不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以将实验过程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记录实验的重点内容。

例如,在《观察矿物的硬度、条痕、颜色》实验中,很多学生对实验流程不了解,操作中犹如“盲人摸象”,不清楚具体要完成哪些步骤或达到什么目的。对此,教师可在实验前,制作实验操作所需要的具体步骤及操作流程内容,通过剪辑压缩成短小的视频先发给学生,帮助其明确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方向和目标,进而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微课的优势就在于能清晰直观地表达某一堂课的内容。虽然每一组实验主题不同,但微课中的教学内容都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表现形式和内容也相当丰富。可以说,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找到实验的重点,使课程得以有效开展,保证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当然,教师制作微课视频时,应把握微课的重点,即短小精美、突出主题、目标明确,且有针对性,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信息化的产物,信息技术和学科的融合是为了让教育工作顺利进行。根据课程标准,未来的科学教育应该针对每一名学生制定教育进度,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接触自然世界,让每一个科学原理的建构过程都能基于实践和参与而展开。现有的信息技术可以成为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但这并不代表它能够完全代替传统教学。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教学资源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让原有的教学环节得到有效辅助,使之更具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苗平.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应用[C]//.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0:2193-2194.

[2]薛玲娟.信息技术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2):75.

[3]娄丛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科普童话,2019(29):70.

[4]李升德.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出版者不详],2018:64.

[5]黎淑仪,郭恵群.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应用[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35(0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