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浅析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张振兰

高州市石仔岭街道荔枝圩小学 525200

摘要: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学校生活、社会环境等,其中家庭教育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除了在校学习、外出游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和父母长辈生活在一起,这就意味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展开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前言:习惯是经过一定的时间去巩固之前的行为而形成的,所以它离不开人后天条件反射,简而言之,行为习惯离不开行为与动作的支配,其中思维和情感更是起到了主导作用。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少指的是年少,意思就是习惯的形成越早越牢固,小学阶段自然而然成为人一生中重要的教育阶段之一,大部分行为习惯都在这一时期“初露头角”,渐渐“生根发芽”,并能够对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1.提升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新课程理念中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达到上述目标,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身的无限潜力,其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问题,进而为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过度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倍感压力,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只能采取一种机械式的被动学习方式,其效果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在小学阶段注重对学生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可以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律习惯。具备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们便会主动按照既定的学习计划进行执行,进而逐渐从中找到学习规律与技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效果非常显著。

3.塑造学生的品德人格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其意识与思想的外在表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应该做以及怎么做等道理,让学生将积极、健康的一面展示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的良好品德与人格得以树立,这对于学生今后的社会交际以及生活工作都会产生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1.树立目标强化习惯养成教育

年龄小、随意性强、自我约束力差、明辨是非能力不强是当下小学生的现状。他们会凭借兴趣去生活和学习,一旦兴趣丧失,习惯就会淡化,所以,这无形地告诉我们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让学生确定个人的阶段目标。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班会课、少先队活动和主题活动,采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们明确学生应该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切实提高认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并结合班内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班规,《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可以成为板报的直接性素材。此外,将目标落到实处,注重从生活的点滴抓起,垃圾随手捡,细语缠校园,问声老师好,备齐学用具,做好课前准备,红领巾胸前飘,作息时间守规定,出门与家人道别,回家后应主动帮做家务,接受馈赠时要感谢,学会感恩等等。这样每天耳濡目染,学生们的心灵可以得到净化,有效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习惯养成意识,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时刻系于心间。

2.讲究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需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理念,应与时俱进,并讲究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时应该讲究科学合理的方式。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当孩子存在不好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能会直接指出孩子的过错并进行批评,其实,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尚在养成过程中,家长应视情况对孩子进行合理妥善的引导,给孩子讲明利害关系,促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错误的,是需要改正的。所以,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不能仅仅从成年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而是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很多小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背后其实有着形成的原因,家长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拉近亲子关系,分析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以孩子的健康发展为基准,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小学阶段,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朋友,他们也会一起去参加同学聚会或者派对,但是这个时候孩子的活动必须受到家长的监督管理,来回接送;到了初中阶段,孩子任何时候出去参加同学派对等活动,必须由父母接送;初中阶段,可以适当地放宽孩子的时间,不要每次都接送,但是要说好时间,必须晚上几点钟之前回家。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当孩子长大了以后就会知道规矩。但是也不会受到这些规矩的约束。当孩子小的时候,你和他沟通这件事的时候,孩子会觉得受到了父母的尊重,也会觉得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感受到了公平的对待,而且会抱着凡事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想法,对孩子乐观积极性格的形成有着非常好的作用。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打压孩子的热情,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因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一定要讲究方法,时刻反思,做到张弛有度,既不对孩子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放松,要着眼日常小事,从细微出发,促进孩子优秀行为习惯养成。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批评,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关心,等孩子积极改正时,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促进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树立标榜引导学生互相学习

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模仿心理,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对其开展激励式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为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明确的目标,激发其心中的无限潜能,进而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将自身作为楷模来供学生学习,凭借对自身的要求来指引学生,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首先,从学生群体中挑选成绩优异且思想品德高尚的同学作为榜样。小学生内心中极度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与表扬,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攀比心理”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说“看某某同学坐姿真端正……”,“看某某同学的作业书写真工整,老师今天要奖励他”;当组织集体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说“某某同学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得真好……”,“某某同学非常遵守纪律,老师最喜欢这样的学生,大家都应当向他学习。”……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激发其他学生的模仿心理,进而达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其次,以社会焦点人物为榜样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当今时代属于信息化时代,很多社会焦点事件借助于互联网优势得到了及时而广泛的传播,教师可以从中挑选合适的案例对学生开展教育,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2021年5月30日上午,杨同学在某个地方捡到一袋人民币,里面足足有7万元,他一直站在原地苦等后,在热心业主帮助下交到了物业办公室,最终在小区物业帮助下于6月1日上午将丢失的现金到了失主手中……学校为杨同学小朋友颁发了‘拾金不昧好少年’奖状,他也成了同学们心中的小英雄”……通过这个事件可以让学生得知“捡到东西要拾金不昧,不能把别人的东西自己占有”的道理,教师在平时多为学生讲述一些发生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着良好的引导与启迪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特殊的时期,充满好奇心的他们价值观还未成型,对待事物的看法不够成熟,对社会的复杂性缺乏清醒的认识。我们应当及时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确立实际目标,形成教育合力,及时评价,才能够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元梅.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家长,2020(08):5-6.

[2]周秋花.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法探析[J].甘肃教育,2018(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