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养老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分析

/ 2

我国智慧养老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分析

何任珂,张力丹,翟玉倩,崔建新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   273400

摘要:

    我国老龄化的大面积加剧使得以“互联网 +”多元化的信息技术为主的智慧养老势在必行。政府主导下智慧养老市场当前尚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构来规范养老机构和养老中介服务市场。另外,目前智慧养老产业面临的商业模式不成熟、供需结构错配、信息共享难、标准体系欠缺、专业人员稀缺等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不断优化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路径,平衡调整供需结构,构建全局性最优智慧养老服务支持集成模式,促进智慧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字:智慧养老、商业模式、优化路径、全景智慧养老产业链

引言

智慧养老是为了实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便利,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将老年人、家庭成员、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甚至政府相关机构等紧密联系起来,高效响应老年人的多元、差异化需求,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的状态。我国从2000年左右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到2019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6亿,占总人口的12.6%。从世界范围看,居家养老已然成为主要的养老方式,但如何提高护理效率,解决有限的护理资源与扩张的护理需求之间的矛盾一直成为老龄化国家的紧迫议题。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养老产业相融合,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这意味着智慧养老已经成为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新方向,在我国养老服务发展中,智慧养老

二、中国智慧养老的现状

(一)智慧养老存在的问题

1.行政主导下的市场困境

当前,智慧养老由政府主导,在竞争与筛选下的资源与能力精准匹配,在分工与集聚下的效能激发优势,市场很难明确自身的角色和定位,也很难通过市场化逻辑推动智慧养老产业的整体发展。另外,政府多部门之间养老政策的叠加和冲突,成为掣肘市场技术合作和市场拓展的重要原因。大量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是市场发展空间的扩大和资源提供的增多,很难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限制行业自由发展的行业“政治化色彩”太浓,行政交往和博弈成本增加,导致行业发展的“政治化色彩”过于浓厚。

2.产业秩序与链条尚未形成

一是,目前的智慧养老多是政府主导、社会组织运作、市场组织参与率低的养老方式。同时,智慧养老服务投入大,投资风险高,资本回报率低,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尚不明确,导致多数企业处于观望阶段,市场机构对智慧养老服务市场不愿深度参与。二是发展养老服务实体资源匮乏。养老经济的红利短期内难以兑现,原因是当前老年群体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智能产品使用率不高。这就造成了企业进入养老服务实体领域的意愿不高、资源匮乏的现状。其三,市场公信力与规范不足。缺乏制度保障、良性竞争和激励机制难以形成、低水平产品大量生产,导致一方面难以形成智慧养老产业链条,智慧养老产业内部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行业监管体系。

(二)智慧养老的发展机遇

    1.政府政策扶持力度逐渐加大

国家层面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背景是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国家已经迎来发展春天的智慧养老产业,正将智慧养老产业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力度。 在政府驱策红利驱动下,智慧养老产业受到建筑、信息科技、科技研发、文化教育、医疗器械等产业的支持,并非孤立发展,同时又对这些支撑产业产生一定的拉动效应,智慧养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2.关键技术和智慧产品创新速度加快

全面引领和支撑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发展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慧、5G等信息技术,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丰富养老服务种类,优化养老服务质量,提高养老服务效率,促进智慧养老服务升级。

三.我国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智慧化困境

1.模式化困境:养老服务供给的“碎片化运作”

养老服务供给涉及部门较多,管理格局“属地化”,导致不同职能部门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沟通,制约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和主体之间持续协作,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长期处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割裂状态。从目前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投入方仍然是政府部门,而要实现智慧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资本对其的介入十分有限。

2.机构:审视大数据驱动下的“全局性治理”

(1)养老服务的供给导向如何破解

其一,大数据技术使主体之间的竞争更加透明化,导致养老服务的供给过剩。在供给导向下往往诱发供需不对等,形成官僚体制中公共物品供给过剩的通病。因此,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如何实现养老服务从“供给型”向“需求型”的转变,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多元化的公共需求难以由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来满足。从竞争关系看,当前智慧养老服务的提供在很大程度上是供给导向使然,然而,单靠政府不可能满足越来越广泛多样的公共服务需求。

(2)养老服务资源的深层整合如何实现

其一,过度依赖技术性治理,使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缺乏社会基础。大数据虽然能够实现技术层面的资源整合,但是由于老年群体的个体差异,与实际需求的契合程度还有待提高。其二,如何对临时性、合同制的社会组织进行有机整合。社会组织具有协同社会资源优势,是智慧养老服务的重要主体。但由于养老服务组织参与的临时性以及资源差异,往往使其处于弱势地位,对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难以持续。

四、智慧养老优化路径

(一)调整供需结构,促进供需平衡智慧养老产品与服务

当前,由于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结构不对称,造成了我国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相互脱节、错配的困境。解决供需结构不对称的问题,一方面,需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运行现状不足出发,掌握需求结构,实现供给与需求趋于平衡的有效供给。精准把握老年人在生理、安全、情感、尊崇、自我实现等方面的现实信息需求,加大智慧养老产业宣传力度。另一方面,供给结构在供需平衡的基础上,不断根据老年人的智慧养老需求进行调整。智慧养老企业需要引导技术力量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与养老产业融合技术,实现养老产业与老年产业间的延伸融合,同时推进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促使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多元化,从而更好地满足各类养老服务需求。

(二)构建全景智慧养老产业链,打造成熟商业运作模式

一幅全景式的智慧养老产业链中下游产业链条,从产品制造、产品流通、产品消费三个环节绘制而成。智慧养老产业链上游是智慧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根据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要,提供智慧穿戴设备、家居用品、医疗服务、护理服务等产品和服务。中游是智慧产品和服务的集成平台,通过多种形式触达消费者。。下游是接受产品和服务的老年群体,按照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每一类老年人所需要的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是不一样的,分为三大类:完全自理能力类、半自理能力类和不自理能力类。中下游智慧养老产业链条相互沟通、协调,最终形成智慧养老产业持续发展的成熟商业运营模式。

(三)建设共享数据资源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打造全局性最优智慧养老服务配套整合样板。将各平台与平台之间的智慧养老服务多资源协同的路径层进行分解,实现大数据共享融合机制、信息平台、综合管理平台、应用端的融合,基于智慧养老服务多主体共建、优势互补的业务流程条件。数据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在当前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这个平台必须将各涉老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实现高层分层、跨区域的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养老信息共享系统,以区域养老信息平台为基础,积极推动各类智慧养老机构与产品服务提供商开展智慧养老大数据的信息共享、深度开发与合理利用、深度挖掘与应用,共享数据资源。

参考文献:

[1]赵庚, 赵萌. 我国智慧养老服务的空间差异性研究[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5):117-123.

[2]耿永志, 王晓波. "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机遇、困境与出路[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4).

[3]耿永志, 王惠颖. "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研究:转型,融合与新业态[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7, 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