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强县第四小学 河北 衡水 053100
摘要: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应通过深度学习教学模式,以设计真实情境、问题引导的形式,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掌握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提升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学科教育中,中、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非常薄弱,思维方式倾向于表面化、短程、简洁的直观具象化思维,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习效率难以保障。教一些会一些,还要通过做大量的机械式作业保障对教学内容的重复记忆,学生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难以有效提高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难以培养数学思维,导致学生产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不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探索动机的形成,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引言
作业起着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辅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然而,很多小学生在完成作业期间出现兴趣不足、学习压力过大或个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等问题,继而导致完成课后作业积极性不强的问题,无法发挥作业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双减”政策的落地给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改革方向,教师需要积极结合“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课后学习压力,提升他们的课后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应认真分析“双减”政策下优化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和策略,从而实现“双减”理念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1融入生活元素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育事业发展离不开生活,在教学期间应利用生活化因素,拉近知识与生活间的距离,继而使学生能从生活化角度理解课程知识,因此,在优化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应以数学教学内容为依据,提取选择生活元素,将生活元素恰当融入小学数学作业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生活化小学数学作业符合“双减”政策要求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因此,应灵活化使用该设计方法,切实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质量。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观察与测量”课程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家测量餐桌长宽高、家长身高、自己的身高等数据,使学生在动手实践测量中,掌握课程知识。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学习“时、分、秒”课程后,为培养学生时间观念,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教师设计“记录时间表”的作业,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时间安排,如起床、吃饭、上学、写作业、睡觉的时间点,借助该课后作业,使学生切实掌握“时、分、秒”课程知识,并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双减”政策环境下,教师按照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作业设计,不仅实现了作业设计创新,还大幅提升了作业实效,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并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助力。
2立足于学生的兴趣,让作业更富有多样性
传统的数学作业往往是一种纸笔作业,这种机械性、单一性的作业容易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限制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探究。“双减”政策下的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追求内容的典型性、针对性,更要追求形式的多样性。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研发形式多样的作业,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作业的导学、监控、调节、促进、拓展、延伸等作用。立足于“双减”政策,对作业内容的改革创新是基础,对作业形式的优化是关键。如果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作业一直以“老面孔”出现,就会让作业丧失育人功能。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作业、创造性作业、体验性作业、话题研讨性作业等,通过创新作业内容与形式,丰富学生的作业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设计游戏类作业
游戏是所有小学生接受程度最高的方式了,通过游戏的形式布置作业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尝试。比如,在教学“乘法口诀”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向别人发起一次“挑战”,挑战对象可以是家长、同学、甚至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出题、进行对决。设计此类作业的目的不是想增加家长的压力,家长只是起到配合的作用,减少学生的压力,通过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战可以促进交流,使班级氛围更加融洽。学生与教师之间对战是指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快乐、更轻松。
4激发学生对于作业的兴趣
从实际教学过程出发,教师设计富有乐趣的作业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做题主观积极性,所以,在对学生布置数学课后作业的时候,教师要改革以往传统教学方法的使用方式,要根据“双减”政策合理调节教学计划,以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做题效率越来越高。例如,在设计“轴对称图形”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进行布置。“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到很多轴对称的图形,你都知道哪些呢?”“那大家知道它们都有几条对称轴吗?”这些问题可以使习题练习变得更加有趣。所以,选择有趣的作业模式非常关键,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兴趣,还可以优化作业设计的应用效果,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5作业形式突出多元化
传统教学普遍重视书面作业,忽视作业形式的多元化。新课标的总目标提出“三会”,统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应该更加注重多元化。例如口头表达类作业,探究类作业,跨学科融合类作业,等等。(1)口头表达类作业。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儿童通过在大脑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建构自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思维模型,并运用口语表达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设计的作业应能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一年级无纸化家庭作业:“26+8=?”,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理解进位加满十进一,边摆边讲算理,摆完后总结算法。家长帮助录制视频,发给教师检查,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合理的评价,同时挑出优秀的作品发在班级群展示,供实践能力较差的学生借鉴。(2)探究类作业。探究类作业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兴趣、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综合能力,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深入研究、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规律,精心设计探究性作业。例如,学习圆柱的横切和纵切后让学生回家用黄瓜分别进行横切和纵切,观察横切和纵切的切面与圆柱的关系,了解横切和纵切对圆柱表面积的影响。(3)跨学科融合类作业。新课标在综合与实践领域提出了跨学科融合主题活动,例如数学连环画、体育中的数学、营养午餐等。跨学科作业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打破学科界限,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促进儿童多元智能发展。
结语
作业是保障学生学习质量的工具,能督促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能保障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在“双减”政策下要保障学生的作业质量,也要减轻作业负担,通过深度学习理论的应用,进行探索性、真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和拓展性的作业设计,保障作业对学生数学知识、思维、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探索途径。
参考文献:
[1]沈友娟.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例析: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5):80-82.
[2]姚翕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设计[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2(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