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 351115
摘要:学习英语的重要任务就在于解决英语听说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更要通过听说教学的有效开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等。在此,本文也从“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注重开展一定的评价活动”三个方面出发,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英语;初中;听说教学
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这些素养组成部分的培养都离不开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效开展。有效的英语听说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够让他们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还应该从多个方面出发来对于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培养。在此,本文也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初中英语教师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都非常的多。目前,教师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去对于学生进行教学,也能够利用一些网络平台和教学APP、微课等让学生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丰富英语听说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够在更加丰富的视听情境下去掌握英语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说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来引导学生开展一定的活动。
例如,对于英语这门语言学科,学生可能会存在发音的问题,毕竟不同的学生的语言基础是不一样的,大部分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发音,存在不同的发音问题。在这方面,英语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展现地道的视频、音频,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正确的发音应该是什么样的。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APP来录制学生的发音,然后建立学生的个人发音数据库,让学生能够听到自己的发音与一些标准发音有什么样的不同,从而促使学生发现自己在发音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去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的听说训练更加的有针对性,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听说方面获得更好的引导。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开展英语听说训练的时候,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听说活动的趣味性,从而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听说活动过程中去。在之前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因为缺乏英语练习的环境,大部分学生对于听英语和说英语存在一定的抵触,害怕受到同学和教师的嘲笑。这对于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兴趣。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的支持下能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
例如,在教学“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听说游戏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提升起自身的参与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以一定的节奏去拍手,如以春夏秋冬这样的节奏,听到“春”的时候拍大腿,听到“夏”的时候拍手,听到“秋”的时候拍大腿……按照这样的规律让学生可以去开展英语听说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
三、注重开展一定的评价活动
有效的评价,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毕竟学生们是处于发展变化中的,在对于英语学习的时候难免会存在问题,而评价能够真正地促使学生意识到他们在英语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英语毕竟是一门外语,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对于学生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观察,增加评价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够有效意识到自己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进行有效的改进,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在英语听说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引导。
例如,英语教师需要对于学生在听说方面的发音、语句组织等方面开展充分的评价,以此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听说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可能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存在方言问题,那么教师就需要通过评价来促使学生认识到这一问题。此外,有的时候仅仅凭借教师的评价语言,学生可能难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视频或音频录制的方式为学生进行一定的呈现,直观地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听说方面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开展一定的互评、自评活动,为学生明确相关的标准,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听说过程。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初中英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克服语言运用的障碍,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切实参与到听说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玲,徐文彬.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英语听说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1(35):25-28.
[2]林森.英语听说类作业设计的实施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0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