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经济技术研究院 300280)
摘要:油气企业技术经济缺乏系统管理,导致两个因素目标不一致相互掣肘,运行效率低。本文应用系统论方法,统筹考虑技术和经济两个要素,提出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以“技术优化、经济预测、决策优选、效益评价”为核心,推动技术与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最优的技术与经济结合,实现建设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践证明,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能够提升油气企业数智化管理能力、降低复杂油气藏开发成本,是实现油气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技术经济 系统论 一体化协同管理
1油气企业技术经济“分离”管理存在的问题
油气企业因管理体制机制等因素,技术经济缺乏系统管理,导致技术经济相互掣肘,无法发挥协同作用,实现"一盘棋"运作效果。
“分离”式管理导致目标不一致。传统投资成本管理、技术方案管理、经济评价等职能分属不同部门和单位,技术经济“各自为政”,油气技术应用到经济效益评级呈链条式,管理导致技术方案轻效益指标、经济决策轻技术贡献等问题。
“分离”式管理导致运行效率低。技术经济管理流程中涉及多个专业路部门,一些上下游环节衔接不够顺畅,且各专业路考虑自身业务多,考虑公司总体协调发展少,资源的协调配置、业务流程的前后衔接等方面不能发挥整体优势,运行质量和效率较低。
2大港油田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
大港油田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经过五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地下面临着综合成本高、油田采收率低、投入产出失衡等多项难题,采取常规思路已难以实现老油田效益勘探开发。为解决复杂油气藏开发的技术难题,提升整体效益,大港油田公司探索实践具有大港油田特色的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
2.1 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理念
针对技术经济“分离”管理存在的问题,应用系统论方法,将技术和经济两个要素统筹考虑,提出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理念,即按照“既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思路,依靠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以效益反哺技术研发,创建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全力推动技术与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最优的技术与经济结合,实现油气企业勘探开发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2 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的目的
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以实现“五化”为目的。即:职能管理集中化。整合相关职能与资源,组建具有机关管理职能的经济技术研究院,承担技术经济综合管理职能,并将项目立项、技术方案、投资预算、实施跟踪、效果评价等业务集中到同一载体,使技术管理与经济评价实现网式连接、顺畅沟通。
效益评价前置化。立足技术经济一体化工作平台,统筹考虑技术方案与经济效益,抓好方案研究优化,加强效益评价分析,按照效益倒逼原则动态优化调整技术方案,做到反复比对、持续优化、精准决策,真正实现经济评价指导决策、技术方案服从效益。
创新创效显性化。围绕增储上产和降本增效目标,整合内外部技术资源,依托重大专项、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结合及公司级科研攻关项目等载体,以工程技术创新提效为关键,在升级传统技术、攻克关键技术、集成核心技术、培育特色技术上下大力气,全面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工程提效。
技术推广规模化。坚持技术进步与效益提升紧密结合,优选集成符合大港油田特点的经济、适用、高效技术系列,完善形成标准规范的技术方案,大力推行集中采购和工厂化作业,强化技术方案的持续优化,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整体效益。
管控实施效益化。坚持技术方案多备,凭借多种技术方案、多套工艺设计、系列配方工具,优选技术方案。坚持效益指标细算,加强适应条件论证、实施效果评价、综合成本分析,切实算好效益帐。坚持投入产出分析,根据不同方案、不同工艺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综合排队优选。坚持实施成效管控,做到先算后干,高效的加快推进、低效的优化实施、无效的暂缓投入。
技术经济一体化以勘探开发项目为载体,以创建“技术优化模型、经济预测模型、决策优选模型、效益评价模型”为核心,项目承担单位作为责任主体,有关单位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最优的技术与经济结合,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3 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实践
2.3.1地质工程技术同步优化
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中“技术优化”模型依托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平台,建立地质模型数据库和工艺参数数据库。其中,地质模型数据库主要是对目标区地质储量、储层分布、含油面积、井位部署、注采对应等关系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工艺参数数据库则是对目标区块应用的工艺、参数、工艺适应性、井场规格、技术要求等数据的信息集成。工艺参数主要包括施工地点、井深、最大井斜、井型、开次、钻井型号、钻井方式、顶驱、钻井液体系、测井方式、定向井方式、举升方式、射孔方式等基础参数上,通过录入不同的参数,优化组合形成多种技术方案。通过对比多种不同的排列组合的技术方案,优选出施工难度低、可操作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后期管理易的工艺配套方案,保障方案实施的可操作性,提高建设效率。
2.3.2精准细化估算单井投资
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中“经济预测”模型建立钻井工程施工各项工序(钻前、定向井、钻井、固井、录井、测井试油、射孔等)以工程造价定额为基础的各项取费标准和算法。根据各项技术参数,建立各项目取费标准化的数据库,对技术优化模型推荐的方案,运用统计、查询、转换、引用、索引等计算方法,使各项参数有效衔接,实现后台快速测算出方案对应的钻井费用金额和费用构成明细(见图1)。同时能够实现优化调整基础数据中任何一项参数,预算费用会随之变化,快速分析参数变化对投资费用的影响。该平台通过精准细化估算投资费用,能够快速比对方案的投资明细,快速优化技术参数,提高方案的可实施性。
图1 经济预测示意图
2.3.3事前算赢优选决策方案
在项目运行周期内,依据技术优化和经济预测后的方案排序,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综合地质潜力分析、工程可行性评价、经济预测等影响因素,对多套方案进行分析,按照产量、效益等指标优先级排序(如图2)。
图2 决策优选流程图
依据项目类型确定影响决策因子,如全角变化率、防碰关系、钻遇油层厚度、单井能力、产能到位率、投资额度、内部收益率,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为各决策因子赋值并给予权重评分,根据方案的综合评分制作雷达图。在对多套方案进行优选时,雷达图面积最大者为最优方案,同时形成优选方案对比表作为参考(如图3)。
图3 建设项目决策优选方案对比
2.3.4全程动态跟踪效益评价
建立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全方位的全面,为各项经济业务的效益水平提供科 学准确的评价依据。建立健全以项目经济效益评价、动态跟踪评价、项目后 评价为主线的效益评价体系, 实现经济评价的全覆盖。将经济效益作为项目立项首要决策依据,通过动态跟踪评价 监督和指导项目实施过程,通过项目后评价考核反馈项目建 设效果和改进未来新建项目管理水平。
前评价,决策实施“一票否决制”: 在项目立项阶段,以经济效益为主要决策依据,坚持以内部 收益率为投资决策底线的开发评价,充分利用经济评价结果 指导设计方案优化,以效益高低进行排队优选,优化后仍没有效益的项目坚决不投资,切实做到“真评价、硬把关”; 中评价,产能项目跟踪评价按月度定期开展经济评价,根据 效益指标情况,随时优化方案,将经济评价纳入到产能建设 项目动态跟踪管理中,同时将油田公司年度产量和成本设计 以单井效益评价成果为主要参考依据,从油田全局出发设计年度效益产量和最低运行成本,实现产量和成本在不同油田、不同作业区、不同采油厂的优化配置;后评价,建立后评价与新上项目挂钩机制,所有新上项目应用后评价管理部门出具的意见,其中改扩建项目应有对原项目的后评价报告,作为立项审批的重要依据。加大后评价成果在指导投 资方向、提升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力度,实现后评价成果 向管理成果的有效转化。
2.4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内部循环
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依据油田勘探开发生产过程,共设立三大工程8个示范项目,基本涵盖油气开发生产全过程。该管理模式组建地质油藏、工程工艺、地面建设、经济评价与现场实施协同的项目团队,实现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的内部循环。建立“技术优化、经济预测、决策优选和效益评价”四个模型,实现了单井技术——经济的全过程优化,加强效益评价分析,优化调整技术方案,做到反复比对、持续优化、精准决策,真正实现经济评价指导决策、技术方案服从效益。避免了以前根据经验优化方案而后期没用实施效果跟踪的情况。通过跟踪对比,总结实施过程中好的经验和方法,以便后期推广借鉴;对于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单井,可以追溯到前期技术方案,进行原因查找和分析,不断优化,提炼出合适的技术经济方案,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图4 技术经济一体化技术路线
3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应用效果
3.1 重塑了技术经济管理模式
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将以往的“点线式”转变为“网状式”管理模式,建立目标一致、责权明晰、协同作战、运行高效的管理职能架构。项目“任意节点”均具有时效性和可追溯性,平台化同步支撑,促进人、物、事等多元素融合,使技术管理与经济评价实现链式无缝连接、顺畅沟通,通过不断强化技术的效益观念和加速技术创新,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2 构建了高效的数智化平台
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数智化”平台是推动大港油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举措,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油田业务的深度融合应用,建立基于数智油田的管理机制和搭建贯穿技术经济智能管理云平台,实现技术与经济各环节业务的高效运转、智能化管理、优化管理层级、加快信息传递、提升管理效率、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3.3 实现了生产成本的硬下降
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遵循效益建产,以效益杠杆平衡技术进步,持续开展技术的优化,以技术进步带动效益提升,实现效益建产的最大化。技术经济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实施以来,通过单井多选、多井多选的技术优化与经济效益指标优选,方案优化率达到84.61%,建井周期缩短12.85%,米进尺成本降低8.93%,建设投资降低15%,产能实施效果比方案提高6.75%。技术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协同管理,不断推动油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平起,李东平,唐世忠,滕国权.大港油田井丛场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J].国际石油经济,2020,28(12):95-100.
[2]赵平起,蔡明俊,武玺,倪天禄,喻洲.复杂断块油田二次开发三次采油结合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J].国际石油经济,2019,27(05):79-84.
[3]吴正,张力军,蒋敏.大型气田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现代企业,2021(01):7-8.
[4]李庆春.“系统论”原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8(17):22-23.
[5]赵贤正,赵平起,李东平,武玺,汪文昌,唐世忠.地质工程一体化在大港油田勘探开发中探索与实践[J].中国石油勘探,2018,23(02):6-14.
[6]李波.探索实施一体化战略,积极应对低油价挑战——大港油田公司的实践[J].经营与管理,2017(0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