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

姚露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225400

摘要 目的 研究干扰素与利巴韦林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干扰素ɑ-1b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显效率为44.83%,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7.59%、82.76%(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血红蛋白下降状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较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关键词 干扰素,利巴韦林,手足口病

小儿手足口病在最近的几年在临床中发病较多,患病原因是孩童在患上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后,其手部、足部甚至是口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黏膜皮疹、疱疹与溃疡等症状,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手足口病会使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肌发生损伤,如不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会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严重时甚至可能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本文为了研究干扰素与利巴韦林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选取在我院接受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照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5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范围为8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3.54±1.35)岁;病程范围为6~30h,平均病程为(17.95±4.31)h;对照组中男14例,女l5例;年龄范围6个月~8岁,平均年龄(3.62±1.28)岁;病程范围7~32h,平均病程(18.48±4.36)h;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对比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2方法

对两组患儿都进行抗感染、退热等常规治疗。对对照组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进行治疗,临床中每天使用利巴韦林10~20mg,治疗时间5d。观察组患儿则是使用干扰素ɑ-1b进行治疗,采取肌内注射8万IU/(kg·d),1次/d,治疗时间同样为5d。

1.3观察指标及其评价标准

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显效:患儿治疗后48h之内皮疹、溃疡等症状出现大幅改善,体温恢复正常;有效:患儿治疗后72h之内皮疹、溃疡等症状出现改善,体温基本恢复;无效:患儿在治疗72h之后,上述症状没有出现好转,体温依然较高。

1.4统计学方法用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时,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患儿为82.76%,观察组患儿显效率、总有效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1。

2.1: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对比(

组别

列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9

13(44.83)

15(51.72)

1(3.45)

28(96.55)

对照组

29

8(27.59)

16(55.17)

5(17.24)

24(82.76)

χ2

8.657

P

<0.05

2.2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状况 对比观察组患儿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g/L患儿1例(3.45%,不足10g/L患儿5例(17.24%,无下降的患儿23例79.31%);对照组患儿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g/L患儿5例(17.24%,不足10g/L患儿8例27.59%,无下降患儿16例(55.17%,观察组患儿血红蛋白下降状况(20.69%)显著低于对照组(44.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几年手足口病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并且在7岁以下的儿童中的发病率非常之高。该病的传染性非常强,病毒在患儿的正常细胞内进行大量的复制,严重影响细胞核糖核酸的正常合成,使得患儿的细胞遭到破坏。临床中的主要症状有口腔溃疡、疱疹,病症多发在舌、腭部等部位,当病情较为严重时,有可能扩散至扁桃体、咽部等部位。患病之后的患儿大多会引起发热、咽痛等症状,要及时进行降温等相关治疗。在临床中,利巴韦林气雾剂是使用较多、效果较好的常用药,能够在细胞内形成三氮唑核苷单糖磷酸,对多种细胞酶形成抑制效果,另一方面,还会抑制脱氧核糖核酸的生成,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素是一种水溶性的蛋白质,可以在患儿的细胞表面与膜受体形成合体,达到抗病毒的作用,将病毒的复制进行阻拦。同时干扰素能够增强T细胞及与K细胞的活性,激发出更多的淋巴细胞将病毒消灭,大大加强患儿抵抗力与抗病毒能力。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显效率为44.83%,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7.59%、82.76%(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血红蛋白下降状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和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对比,干扰素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林爱弟,蓝陈福,李司鹏.金莲花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1):2556-2559.

[2]覃晓曼.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1,19(05):104-105.

[3]李俊峰.重组人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4):123-124+127.

[4]徐红喜.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1):3942-3944.

[5]胡芳玉,胡礼涛,李渊,谢美燕,杨庆福.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联合利巴韦林、喜炎平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4):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