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县南苑小学
摘要:散文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散文的语言看似散淡闲适,而细究起来,其密集酣畅至几乎无一处、一字不在“神”中,可以说超越了其他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正是由于散文表达上的这一特点,正所谓“提纲一顿,百毛皆顺”。由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运用相关策略使孩子有效把握散文本质特点,实施高质量的散文教学,引领孩子品味散文之中的真善美,让文学的种子真正植根于他们的心田。
关键词:散文教学 迁移提升 聚焦文体
一、高屋建瓴:探寻文本明晰脉络
散文与叙事类文章相比,不像叙事类文章叙述严谨,环环相扣,它是瞬间情意的流泻、独特意味的抒发和私密感受的独白,特别是有的文章线索和脉络比较隐秘,如果没有宽厚的阅读经历和生活阅历,没有敏锐的情思意趣,读散文就很容易迷失。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不知所云。但叶圣陶先生说过:“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一句一段,都是有路可寻的。”因此在教学散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线索,并顺着线索层层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样学生才能从整体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逐步掌握架构文章的方法,为今后的阅读写作奠定基础。
在小学散文中,对于篇幅长、线索比较隐秘的文章,教师要通过适当的点拨来让学生抓住线索、理清思路。教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很多,比如抓住文章的题眼、抓作者的情感变化、抓中心句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师在教学《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紧扣文本的中心句“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内容,找到相关的对应点,深入感知语段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思路。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掌握架构文章的方法了。
二、深入语言:体悟文本表达策略
1.明象入境,感受文本语言的独特意境
一篇好的写景散文就如同一片美丽的风景,使人看之不厌,流连忘返。会读书的人,通过品味语言就可以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达到与作者“ 心灵合一”的境界,自然而然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但是对于情感阅历和语言积累尚不丰富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明象入境的方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更易引领学生体会作品描写的意境。比如在教学《海上日出》一课中日出前的片段:
(出示句子)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太阳上升得很不容易。
师:还有更确切的词语吗?
生:艰难
师:做批注要讲究简洁,用词准确。
师:这么长的一段话,写的是什么?你能简洁地说一说吗?
生:太阳努力上升。
师:同学们,能不能把第一句换成第二句呢?为什么?
(①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②太阳努力上升。)
生:我觉得不可以,因为重荷是指很重很重的负担。太阳上升很慢。
师:会学习的人能透过字面看到它的后面的东西。其他同学?
生:我读到的词语是冲破,我从这个词知道阳光最后一定要出来。所以不能替换。
……
师:从词语的品读中,我们感受到了太阳的非比寻常,它有力量,它坚定,它不屈不饶。那让我们感受日出上升得壮观景象。下面,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播放视频、音乐)
太阳努力上升。
太阳慢慢地努力上升。
太阳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师:你眼前浮现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生:壮观、奇特
师:带着这种感觉,一起齐读这句话。(播放视频、音乐)
师:太阳能顽强地冲出黑暗,来源它的力量是那样强大,为世界带来光明,所以巴金爷爷这样赞叹到——
生: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选择了日出上升艰难的视频再配以具有昂扬向上的音乐《晨景》,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光明到来的艰辛和顽强。然后我又通过让同学闭眼,听教师范读,想象画面,并乘兴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指导朗读。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进入作品描绘的意境,体会了巴金见到太阳上升的激动和欣喜之情。从而还原作者的表达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悦纳这样的语言形式。
2.比较品评,揣摩文本语言的独运匠心
比较品评是语言形式学习中最常用的办法。韩雪屏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已经将语文课堂上的各种比较法精辟概况为“增、删、移、换”这四个字。通过比较品评,能够直接而有效地揣摩感知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因此,在教学乌云蔽日时的景象时,教师就采用了比较品评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师:日出的时候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薄云时,它的光线会射下来,如此灿烂的亮光,那么黑云的时候呢?阳光是不是被遮住了?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生:“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师:这句话写了什么?
生:这一句,它写出了太阳突破黑云的场面。
师:你从哪几个关键词体会到的。
生: 从“染”“镶”字可以看出云层挡不住太阳光芒。
师:把深色的染成别的颜色,可见太阳的力量。请同学们仔细思考:“染”“镶”这两个词语是否能对调位置呢?
生:不可以,“镶”的意思是在物体的周围加花边,“染”的意思是把全部的东西弄成一个颜色。
师:这是字面的意思,你能举生活的例子来说一说嘛?
生:比如老师的眼镜,镜片镶着镜框。
生:爸爸去工厂里染布料,而不是镶布料。
生:还有妈妈的戒指上面镶着钻石。而且“镶”字用在这里,表现出了光明战胜黑暗的景象如同艺术品一样美丽壮观。
师:从一个“镶”“染”字,我们不但体会到了太阳的力量,更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希望同学们平时写作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准确地用好每一次,把作文写生动。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通过比较品评,给予学生强烈认知冲击,语言形式本身所传达的形象和意味随之更加凸显。由此,学生不仅感知到语言表达的精妙,领悟到文本在用语用词上“无可移易”的道理,领悟到作者选用词语的良苦用心。在此过程中产生对语言的敏感逐渐根植下来,就能形成丰富的预感图式,从而逐渐滋养准确精妙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而言之,散文是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绝好载体。只有在散文文本自身中探寻、开掘学生语言历练和生长的价值点,才能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薇 聚焦文体,历练语用能力——我这样教学历史故事《祁黄羊》[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5年09期
2.周燕娥,张淑君 例谈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两次教学《金蝉脱壳》的体会[J];教学与管理;2014年04期
3.刘蕾 语言生长,散文教学的最终归宿[J];小学教学参考;2015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