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 518109
摘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既要让初中生掌握历史知识,又要使他们掌握历史运行规律,更要让他们形成科学的历史思维。这也是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指向。初中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大单元教学策略,真正将“隔板式”的小课教学转化成大单元教学,让初中生从更高的视角“俯瞰”历史知识,完成历史知识的重新整合,促进初中生历史思维的优化升级,最终达到塑造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初中历史;学习任务;结构化设计研究
引言
深入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是推进单元教学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从课程层次上看,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由若干部分组成,按照历史顺序由“点与线”组合而成,特定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构成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由许多学习模块组成,每个学习模块划分为不同的学习主题,已成为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原则
(一)时空观念
事件的发生兼具偶然性与必然性。为此,在分析相应的事物时,教师需要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此种原则在历史课程上被“翻译”成时空观念,即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条件。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历史事件融入特定环境,真正让初中生在此基础上联系相应的事件原因、事件主体以及实践过程,促进初中生历史空间观念的形成。
(二)史料证实意识
在论述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往往需要从“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角度入手。本文中史料证实即为其中的“论据”。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初中生的史料证实意识,即让初中生的“论点”有据可循,真正增强他们的历史思维说服力。为此,教师在大单元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史料证实原则。
(三)历史理解
笔者认为的历史理解是基于历史史料、规律基础上的合理解释,并遵循一定的历史规律。在初中历史大单元设计中,教师既要让初中生树立时空观念,即从特定的时空分析问题,又要让他们言之有据,即从事实的角度论述。更重要的是,初中生在论述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上述内容进行整理,而这个整理以及表达的过程即为历史理解。在实际的历史理解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初中生基于现有的历史证据;另一方面要遵循相应的历史规律,更需要初中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让历史解释更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二、大单元教学中初中历史学习任务结构化设计研究
(一)构建整合性的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
对初步接触历史的初中生而言,他们面对的是一些散乱性的历史知识,因而在初步学习历史时往往会产生“手足无措”的状况。为解决上述问题,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整理历史资源,真正“还原”历史真相,即巧妙地整合历史课内外资源,从全局的角度开展相应的历史大单元教学,让初中生了解历史的全貌,促进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质量的提升。以《隋唐时期》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在开展此部分单元教学过程中,需要构建课内外资源相连接的授课模式,真正为初中生全面呈现历史,并注重让他们从“时空观”“历史解释以及证据”等思维的角度学习相应的历史知识。在实际执行中,教师需注重以下方面的内容:整体分析此单元内容。教师通过分析得知在此单元中,唐朝的相关知识是“重头戏”,将主要精力放在唐朝知识的讲授上。为了让此部分知识更具有完整性以及系统性,教师引入课外资源,以时间段为线索,构建出“开元唐朝”“盛世唐朝”“晚期唐朝”三个版块,为初中生呈现唐朝历史的全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运用多媒体展示与上述内容相关的历史文献以及文物资料,进行证实史料思维的渗透,让初中生真正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历史素养的提升。此外,为了让初中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更具有系统性,教师让其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梳理此部分知识,最终达到提升历史大单元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优化教学内容,彰显单元主题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能够为学生学习历史打开思路、指明方向,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深度学习意识。因此,在初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以生为本”的原则,积极转变相对滞后的教学观念,不但要准确把握教材实质,还要对教材内容加以灵活运用,进而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彰显单元主题。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需求,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适当打破单一课、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局限,对教学内容加以整合,进行适当的补充、调整和再创作。教师不但要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还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有效落实“用教材教、用教材学”。此外,教师还要把教学实践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有效的单元主题教学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其深度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完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百家争鸣”后,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设计一个主题单元教学内容——“我心中的英雄”,要求学生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自己的认识选择一个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人物,并借助互联网、文献资料等途径,收集和整理其相关事迹,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对孔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孙武等历史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在深入思考和分析的前提下选出一位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通过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并概述其主要事迹,对人物展开评价,同时在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补充、修正中进一步增进对本单元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构建有序性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授课模式
历史事件的发生遵循一定的因果联系。在初中历史内容的编排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些内容并不具有相应的联系性,这也导致初中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事倍功半”的状况。对此,教师在深入研究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需要将打乱的历史知识重新进行整合,真正构建有序性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授课模式,让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更具有逻辑性,提升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时,为了体现“社会变革”这一单元主题,导入时可通过情境的创设,介绍以诸子百家为主题的公园,以图文资料展示孔子杏林授徒、学派之间相互辩驳的场景,让学生对本课主题有初步感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深度学习,先选择儒、道、墨、法四家学派中的一家,组内交流其应“变”措施(思想主张)。再结合材料的展示和教师引导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总结出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的特点才引发各学派的形成与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现象。最后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思考百家争鸣对中国后世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课后还可以组织一场小型辩论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各家代表人物对中国社会变革做出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大单元的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真正将历史教学“盘活”,采用“有血有肉”的授课思维,让初中生从历史事件中多一些思考、启迪的同时,掌握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薛怡.历史教学中的单元整体设计[J].教学月刊:初中版(教学参考),2017(6):51-54.
[2]程世高.初中历史单元教学浅探——以“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为例[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2):66-69.
[3]王德民,刘宏法,王川芳.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J].历史教学,2018(1):24-28.
[4]梁艳.基于课标的单元知识联系小议[J].中学历史教学,20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