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路径研究

贺中辉

山东交通学院

本课题的学术路径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依据,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分析对象,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和结构,寻求发展的有效路径,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式和外延式发展如何有效融合。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优势,而且要站在历史比较的高度对其予以延申,还有哪些亟待改进之处,应提倡什么样的发展路径。这些研究重点和难点体现了本课题的选题价值与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结合全球化大背景,依据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论,势必涉及具体的国际化制度层和实施路线图,如何理论联系实践等诸多问题。

(1)教育国际化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具有特殊价值

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适应的“社会新人”不仅需要认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自由、民主”等“人类共同价值”,还需要具备开阔的国际化视野、高水准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融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国际素养等,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全球的高度看待问题,才能实现跨文化的沟通。总之,上述“新人”的培育、培养是一个多层面、多向度的教育活动:既有人类基本价值教育,又有国家、民族价值的多元理解;既有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全球责任意识教育,也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教育;既有意识与价值观层面的教育,又有现实性行为能力的教育。

“社会新人”的培育、培养不是简单的理论说教,而重在实践中的养育和养成,在这方面教育国际化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教育国际化本身就是一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人口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学习、交融的过程。国际化教育有利于人们全球视野的养成,建立良好的全球观和整体观,使人们善于从全球和整体的视角出发去思考问题;有利于人们体验和感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增强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内在情感;有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现各国人民之间的整体关怀和心灵沟通。而以上几个方面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实现的国家(地区)与国家(地区)之间欣赏与认同、人与人之间整体关怀与心灵沟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要目标。其次,教育国际化以各种教育活动为载体,将不同国家、民族的人集聚在一起,其参与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人类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在这个环境里,人们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增强国际交往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也更容易以亲身感受体认和交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主张,并加深对其理念的理解和领悟。

(2)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贡献中国教育力量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者、倡导者,也是践行者和推进者。中国的作为必定为世界各国树立榜样,也必将推动世界各国与中国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中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领域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教育事业不仅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而且要为世界的发展承担责任,中国教育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从内部发展要求来看,教育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与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一样,努力达到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从外部发展要求来看,中国教育在“量”的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对世界教育的贡献率,努力在全球教育中占有重要份额,成为承担国际教育任务最主要的国家之一;在“质”的方面则要增强中国教育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实现在国际教育中的“领跑”,使中国教育与中国经济、科技等领域一样,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教育新走向、新使命的战略谋划和历史定位。这要求我们站在全球治理和人类发展的历史高度去看待和布局中国教育,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实现中国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发挥好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引领作用,承担起中国教育在全球应有的大国责任。实现这一宏伟的教育目标,首要的就是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信。

(3)要着力提高中国教育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融入度

国际教育是一个多层面、多向度、多关联的体系。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中国教育要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就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深入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中国教育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融入度。为此,我们需要以“利益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为纽带,在做好明确国际化目标与愿景、参与国际事务具体细则方法的制定、重视师生的跨国学习交流、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常规、基本工作的基础上,以创新思维、创新举措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进而确保中国教育全面融入全球教育治理,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芒照亮未来。

注重发挥国际社会中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如同一个国家的活动形态由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组成一样,国际社会的活动实际也包含这些形态。但在以往有关国际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国际社会中各种非正式民间组织的相关活动形态往住被忽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新兴起的世界社会理论认为,应当重视国际社会活动中那些针对具体的全球性问题组织起来的非正式民间组织,由它们构成世界社会,由于渗透在社会的最基层,加之它们所关切的问题往往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直接相关,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因而会对一国的国家政策产生重大影响。这些组织虽然在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国际教育的组织范畴,但因其成员与教育机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实际上产生了国际教育的延展性行为。在提高我国教育在全球教育治理中融入度的进程中,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这个层面的工作,将注重发挥国际社会中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与国家对外交往中的“民心相通”工作相结合,鼓励我国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社会中民间组织活动,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更深厚的群众基础。

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主动国际化中逐步提高国际话语权,有助于在大学教育的国际性标准认证制定和实施中提高中国话语权。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双轨运行,两条腿走路,目标都是为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我们相信,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的坚强后盾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式发展必将得到深入推进并取得实效,在稳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全球竞争力的同时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