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杨扬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西江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  台州  301802

摘要:“双减”政策的提出进一步对教师的作业设计进行规范,明确提出作业应当摒弃枯燥式单一式的形式,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语文教师首先应认真解读“双减”政策的具体理念,并在作业设计中进行融合。本文分析了“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希望能给相关教师带来帮助,实现学生学业质量和幸福童年的双赢。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践

引言

小学语文注重作业设计的减负增效,这不仅有利于摆脱传统的作业设计意识,还有利于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效应。由于语文课程文本内容较多,传统的作业设计较为枯燥,无法激发小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和爱好,导致作业现状不尽如人意;不少小学生以敷衍的心态写作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心态,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必须完善作业设计,严格执行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1“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基本原则

1.1基础性与创新性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应从基本素养和创造性的角度出发。一方面,作业是提高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内容的实效,所以作业的实际作用要表现在对语文基础的理解上;另一方面,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就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在作业设计中不断地进行创造、创新。

1.2趣味性与生活性

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教师要在保证作业的趣味性和生活化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使学生对作业有一定的研究兴趣,让作业的规划有利于语文的学习与发展。老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去寻找语文的真谛。1.3实践性与开放性从具体的条件来看,在做好课后的教学时,应该先从听、说、读、做四个层面入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形成学习的精神实质,从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2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

2.1设计“分层作业”,激发作业兴趣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在学习需求和学习状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新课程改革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逐渐改变,教师也关注到了学生个体差异。为了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融入分层教学模式。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要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样,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不仅能借助作业巩固课堂内容,也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因此,在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设计中融入分层元素,无论对小学生作业兴趣的激发,还是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模式的改革优化,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2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意识与水平

意识到问题,或者说发现问题,有时候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以人躲避火灾为例,意识到火灾危害是发现问题,而躲避火灾是解决问题,当意识不到火灾危害时,再矫健的身手也为时晚矣。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意识,对于部分年长的教师更为迫切,年长的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很强。但是,受限于早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接受新式教育思潮的速度可能不如年轻教师快速。因此,学校应该在不同场合,借助各种途径,强调作业设计的重要性,教师自身应努力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借鉴,提升作业设计理论水平。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修,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3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

把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将学生的基本能力、知识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知识迁移使用能力考虑在内,也要掌握学生的智力优势和缺陷,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计满足其个人发展、便于其接受的具有针对性的作业。第一,教师可以为处于智力发展初期的学生设计基础性作业,把基本知识、重点和难点知识作为作业主要内容,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实现。如利用知识讲解、知识交流和总结日记等方式完成。第二,为能力一般、智力处于发展并且有很大发展潜能的学生设计能力提升类作业,考量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情感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等。第三,设计自主类作业。为综合能力强、理论知识水平高、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设计一个创新性的主题,主题可以是教学中一点知识点,可以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知识面,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主题,完成一次实践类作业。为了降低作业的完成难度,学生可以邀请同学或者家长共同完成。

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的实践策略

3.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改进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更快地获得学习语文的实际效果。这也意味着教师不应该通过默背、背诵等方式设计作业,防止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防止学生形成拒绝作业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应选择多样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表达方式中学习语文的基本知识。例如,在思维导图制作的构建中,以《白鹅》为关键要素,进行去中心化。文章内容可分为白鹅的由来和白鹅的狂妄。因此,《白鹅》的关键要素需要依靠线框图向外展开。

3.2反馈课后作业质量,巩固学生的学习收获

不论是阅读教学中的作业练习,还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教师一定要给予反馈、评价。教师可以利用课后存疑作业引导学生锻炼自己自主审题、全面总结和分类归纳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多种信息获取途径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适当表达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和对作者情感的独特理解,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审美体系,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围绕课文内容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或者某一经典写作手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和相似情感经历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有效打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3开展拓展性作业

拓展型作业是教师根据教材中所涉及的全部内容为学生筛选一些课外资源,并将其余作业进行结合的作业类型,一来可以拓宽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二来让作业的形式更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在设置拓展性作业时,可以按照以下方面进行。首先设计单元类的拓展性作业,例如,教材中有一些关于童话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进行写作,编写其他故事情节。再次,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角色扮演类的拓展性作业。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或者人物的相关特征的表演,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到相关的历史知识,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把教材内容与社会热点话题互相结合。

结束语

作业是巩固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内化知识、外养素质的重要方式,作业的有效设计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业设计的初衷在于提高作业的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实践证明,应用教材配套资源、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注重课后练习反馈、珍视课前预习生成、关注潜在文化因素等措施,能够起到增强作业设计有效性的作用,符合当前落实“双减”政策、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洁.教学做合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J].读与写,2022(3):40-42.

[2]陆耀芳.“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2022(10):12-15.

[3]林峰,林鹭菁.“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路径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2(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