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生物反馈对临床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肌电生物反馈对临床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张小阳

武冈市人民医院湖南武冈市422400

【摘要】目的 通过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临床偏瘫患者肌肉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治疗,研究此疗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0月在我院进行偏瘫康复治疗的50名患者,年龄在45-75岁之间。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稳定病情后,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对照。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常规药物治疗后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但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的疗效更显著。

【关键词】肌肉运动功能;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偏瘫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目前大多数康复训练是通过物理疗法,患者被动接受治疗的效果有限,并增加医护人员的负担。本次研究通过对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进行临床对照,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偏瘫康复治疗的50名患者。挑选对象经确诊为急性脑卒中初发病例,年龄在45-75岁,无严重的心肺疾病,无认知功能障碍。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名。对照组中,男14例,女1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52±6.44)岁;研究组男13例,女12例,患者年龄平均(61.08±6.06)岁。所有患者在入院确诊时以及一般资料分析,无统计学意义,不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可比性强(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在患者病情平稳后,开始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由经过训练的康复治疗师做康复训练,如床上健肢位训练、患肢 各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床上翻身转移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日常生活指导等,每天一次,每次30-45min。

1.2.2研究组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偏瘫肌肉运动功能治康复。采用KM530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仪(深圳市康美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注册证号:粤械注准20212091098),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具体方法如下:(1)患侧上肢痉挛状态,采用经皮电刺激模式,选一对刺激电极,分别置于患肢外侧肱三头肌位置,刺激频率为50Hz,脉宽200μs,刺激时间10S,间隔10S,每次2O~40min。(2)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采用自动触发模式,刺激频率为30Hz ,脉宽200μs,刺激时间10S,间隔10s,每次2O~40min。患侧肌力小于3级者采用健侧带动患侧。刺激电极置于患侧动作处,肌电采集电极置于健侧发力处,屏幕显示“Work”时健侧做肌肉收缩动作,将患者自己的肌电信号反馈回仪器,重建大脑和瘫痪肌肉的功能联系,电刺激时大脑指挥患侧做相应动作。患侧大于3级 (包括3级)者采用患侧主动运动,刺激电极为一组,位于患侧动作处,肌电采集电极为一组,位于患侧发力处,屏幕显示“Work”时患侧主动运动,将患者的肌电信号反馈回仪器,电刺激时大脑再强化这一动作,使该动作完成更加充分。治疗安排:肢体康复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效结合,先做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之后及时进行肢体康复训练,这样会使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使康复训练时更容易诱发出主动肌的运动 。

1.3评价方法

(1)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进行数据分析判定患者治疗结果。该评分标准为定量化评分表,敏感、可靠、专门用于脑卒中偏瘫评分,包括运动、感觉、平衡、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等五个方面。

(2)Barthel指数,通过记录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共10项:大便、小便、修饰、如厕、进食、转移、活动、穿衣、上楼梯、洗澡。

(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的脑卒中疗效判定标准评定。

评定由专职人员严格按规定完成,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各评定1次。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样本率进行χ2 检验,P<0.05则记录为统计学意义存在,反之则不存在。

2.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有进步,说明常规药物治疗和肢体康复训练有真实的临床疗效。但相比较而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研究组疗效更明显,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性显著,如表1。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

组别

n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Barthel指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5

25.1±4.85

17.3±3.70

22.5±5.16

39.5±5.52

24.5±2.1

45.9±5.1

研究组

25

24.4±5.20

9.1±2.14

20.4±6.4

65.2±5.64

22.6±2.8

65.3±2.7

3讨论

偏瘫(hemiplegia)又叫半身不遂,是同一侧上下肢、面肌或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偏瘫包括常规药物治疗和肢体康复训练。因偏瘫患者一般年龄偏大,常规药物治疗仅适用于疾病急性发作初期,并不适合长期使用。而肢体康复训练,临床应用发现,该方法见效缓慢,对患者要求高,且不能达到完全满意的疗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则可以借助肌肉在收缩及松弛时产生的肌电信号,而促使其转化为听觉信号及视觉信号,来加强治疗的效果,通过有效地控制肌肉运动动作,提高训练兴趣,使肌肉动作形象化、具体化,诱导强化患者的运动功能,通过将运动过程形成条件反射,促进大脑功能的重组及再塑,改变大脑皮质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同时具有生理上的治疗及心理上的干预,这样会更加人性化,也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疗,从而加快该疾病的痊愈速度。

如上研究中,对照组偏瘫患者在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后,进行肢体康复训练3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3周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其三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了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常规药物治疗稳定偏瘫病情后,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但配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的疗效更显著能够促进大脑功能的重组及再塑改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加快运动功能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朝辉,李沽明.脑卒中急性期运动功能评定方法对比研究[J].中国康复,1999,14(4):199—200.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 :381-383 .

【3】吴萍陵,姚树桥.生物反馈在脑卒中后偏瘫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03,18(2):112-114 .

【4】北京神经病学沙龙. 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