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数学语言之美——小学数学美育渗透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试析数学语言之美——小学数学美育渗透策略探究

谭杰远

湖北省监利市红城小学

摘要:当前,学术界将数学语言分为图表语言、符号语言以及文字语言等三大类别,这些语言形式或直观形象、或抽象简练,表达出一种凝练、和谐、严谨、简洁的美。在教学小学数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五育融合”,审美意识培养与知识传授统一起来,引领学生感知数学语言之美。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从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美育渗透路径进行论述,以期为各位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语言;小学;美育;渗透

数学用文字、图表、符号等语言形式表达特定思想,其课程内容蕴含着独特审美情趣,对发展小学生思维能力、审美意识、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学术界将这些语言符号分为图表语言、符号语言以及文字语言等三大类别,教师可以以之为载体对美育内容进行个性化渗透,促使学生感知数学课程特有的美的意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

一、依托图表语言,感知形象、对称之美

图表是数学领域常用的语言符号,具有形象、直观、简洁、易于理解的特点,比如韦恩图、统计图、几何图形统计表等属于图表语言,能够辅助人们以美的形式进行表达。在这类数学语言中蕴藏的几何图形、线与面、点、数字等元素可以借助旋转、平移、中心对称、轴对称等方法和工具幻化出的各种美丽图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特点优化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引导学生领略数学图表语言的美,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美的感知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将传统教学中使用的长方形纸片换成水果、埃菲尔铁塔、人物头像等图片,让学生在折纸、观察过程中掌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深刻体会对称之美。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剪纸、绘画等形式展示给大家。学生创作各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是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再创造”过程,以及学生发现美、表达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既能收获成功体验,又能深刻感知对称美,还能培养数学兴趣。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轴对称图形拼出美丽图案,使其丰富的创作体验中感知图形语言巨大的魅力。

二、依托符号语言,感知和谐、对称之美

在数学中常用的符号有200多种,需要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的有20种左右,这些符号有的是单独出现,有的则是与数字、字母相结合,可以构成丰富简明、内涵深刻的数学语言,具有和谐、对称的审美特点。在教学小学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美育有机渗透于符号语言认知过程,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例如:教学加法运算方法时,可以将美育元素渗透到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将审美、运算知识学习的过程结合起来。首先,教师加强信息化课程资源应用,筛选适宜的网络信息进行二次开发,为学生制作信息化的数学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加法知识。比如,笔者将下图通过几何画板展示给学生,为其构建直观化教学情境,激发其对加法运算技能的锻炼兴趣。其次,笔者借助新媒体教学平台促进师生之间更为广泛地互动,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在新媒体教学平台上,笔者与学生之间展开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交流,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对其学习过程进行调节,显著提升了学生对数学语言美的感知力。再次,教师要借助新媒体教学提升美育教学的层次化,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深刻感知符号美。比如,教师可以围绕美育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梯度难度的引导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电子图片、微课等资源赏析符号之美、感知运算乐趣。对美的感知、欣赏、创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将难度较高的问题当成自我挑战。对美的感知、欣赏、创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问题完成基础学习。通过这种层次化教学,既避免了冗长繁琐的引导语言,使导学方式简单明了,又提升了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感性认知,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符号语言和谐、简洁、

三、依托文字语言,感知精炼、准确之美

数学文字语言与传统自然语言相比较,有着比较强的数学化特征。另外,通常自然语言不够明晰,而数学文字语言具备严谨、精炼性等特征,并且要求其表达公式定律时要做到凝练准确。如:“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不能将“又”字省略掉,“相除”表示一种运算,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用“比”进行表示。或者,在表述梯形概念时:“只有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只”字能够避免概念出现外延的情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适当提高数学语言所占的权重。”其中,数学语言指代的是数学文字语言。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运用严谨、规范的文字语言阐述数学实际,促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语言中所蕴含的精炼美、严谨美以及科学美。再如,教学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借助学生文具融入美育元素,提升教学内容生动性。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美育文化氛围,引导学生赏析教材封面。结合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和行为习惯,将赏析活动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探究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美育文化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其发散思维,提升小学生的参与度。其次,教师渗透美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系统性和整体性,形成以美术和数学知识学习为主的基础课程体系。在引导学生推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测量教材边长,促使学生通过美的实践活动,加强对文字语言的精炼、准确之美的理解。为了全面反映、提升当代小学生数学素养和审美素养,可以创建“学分银行”,每当学生完成一项探究任务并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学分。当学生个体或者小组积累到一定学分之后,可以将学分兑换成各类学习资源或者文具,以提升学生参与学习教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有效促进作用,具有很高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价值。为了推进“五育融合”,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实践效果,教师要重视美育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通过引导学生感知数学图表语言、符号语言以及文字语言之美,强化其学习兴趣、审美意识,促进其多方面素养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兴军.核心素养下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1(08):14-16.

[2]钱慧.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美育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21(11):70-73.

[3]虞艺芹.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状况与优化策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