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刘桥镇陈集小学 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学科意识与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小学教育的重点问题之一。而在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之中,模式过于单一,教师过于注重培养数学的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忽略了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忽略了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自身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难题。因此,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加强对学生数学意识和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这门学科是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视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数学素养,真正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意识;数学习惯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数学意识以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会导致小学生忽略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与意义,从而无法发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也无法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不仅仅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良性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而,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小学生数学意识和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
1借助生活场景辅助教学,强化小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来源和实际运用很少进行说明,即使是对于应用型题目的讲解,教师也只是让学生阅读现有的材料从题目中提炼有效条件,挖掘问题线索,从而帮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运算。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解答这道数学题目,但是能够成功运算一道数学题目并不能代表对于所有的题型都能够准确地掌握,归根到底还是要让小学生在做题时去深入思考这种题目的本质,强化自身的数学意识。而想要做到如此,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题目化归为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场景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发现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将之结合在一起,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最终整理出题目的解答思路,正确地解答问题。
2思维慢启发
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为追赶课时进度,部分教师为未着力启发学生思维,而是更习惯于直接灌输知识,这是影响学生数学意识与数学习惯发展的关键。因此可以说,增强学生思维水平的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意识与习惯的根本目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意识与习惯,应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思维,打造“思维慢启发”的教学环境,适当放慢学生的思维活动速度。比如,在教学中设计项目化、互动型、开放性、质疑纠错型学习活动,基于项目任务、互动话题、拥有开放答案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质疑的题目等组织课程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利用启发性问题和提示启发学生思维,以此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及其本质的思考。学生互动意识、发散意识、质疑意识、互动习惯、独立思考习惯逐一形成,使其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进入生活,学会让生活走进课本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无处不在,学习数学就要加强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课本进入生活,也要让生活走进课本。做到像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那样“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数学本就是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进入生活,才能真正领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通过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学生才会认识数学,并使数学知识为其所用。也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展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水平。
4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求知欲强,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合理利用数学教具,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的具体化呈现,给学生带来极强的感官冲击,吸引其注意力;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数学问题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都只把数学知识局限在课本中和习题中,普遍还停留在学好数学去考试拿高分的这一思想上,没有把数学和生活中联系起来,好像数学是一种被要求的学习,与生活是不同维度的存在,而这一想法恰恰就是不对的。小学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意识,一种数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意识。然后,这一意识不是一时就可以树立起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时常地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帮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6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勇气,并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
长久以来,数学教师是小学数学课堂的“权威人物”,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就跟着学什么样的内容。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并不会去主动地思考、去探究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思路去解答数学问题,换成另外一种方式是不是也能行得通。这对于当代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小学生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会逐渐丧失发现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会渐渐缺乏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培养一种不良的数学应用习惯。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勇气,并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
7鼓励课堂质疑,培养提问学习习惯
提问能力是小学生在数学知识探究活动中提升思维水平必须具备的能力,越是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小学生思维水平与学习效果就越容易提高,而学生提问能力能否提高,取决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提问学习习惯。由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打开视野,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围绕不理解、不认同的知识提出问题,鼓励他们围绕与自身认知与理解相反的知识内容提出质疑 。而从学生角度来说,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质疑、形成提问习惯,需要具备提出问题的信心和能力。这意味着教师要想在数学教学中通过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提问的学习习惯,应先培养其数学自信。对此,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知识型问题,如“这道题应该怎样进行解答”等,再提出思考型问题,如“关于这道题,你还有哪些问题”等,将学生的问题巧妙地融合进来。此时,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便是一个提问的过程,并且在教师所设计的知识型问题的启发下,学生提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更有实际意义。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愈发敢于提问、愈发能够提出具有实际价值的问题,进而获得在课堂学习中提出质疑的能力。此外,教师要基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建构认知冲突,有意设计矛盾点。立足于此,学生能够围绕认知冲突提问、质疑教师有意设计的问题,掌握提问秘诀,养成提问学习习惯。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意识与数学习惯,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日积月累、静待花开的过程,是在监督和提醒中扶摇直上的过程,是“慢”与“快”结合的艺术。小学数学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培养过程慢下来,有针对性地让督促过程快起来,改变快节奏的教学方式,转换慢频率的督促方法,既让学生沉浸在温和、放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也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强化小学数学学生数学意识与习惯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晓甜.抓住本源返璞归真:例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味[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