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县中医医院 四川省泸州市646200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背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其中给予参照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各指标对比,研究组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科学应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下背痛患者进行干预,整体疗效更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有效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康复训练;下背痛
针对下背痛,其一般是指背部肋骨的下缘,出现剧烈疼痛,会影响腰部肌肉的活动范围,降低活动的强度。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引发肌肉萎缩,导致机体出现功能性退化,肌肉的收缩能力也会降低,这会影响腰部脊柱的稳定性,严重情况下还会损伤椎间的关节,加重疼痛[1]。要想实现对此疾病的有效治疗,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不良情况,要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针灸,强化止痛的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其中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8:16;年龄区间45-68岁,均值(59.25±2.36)岁。参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为46-69岁,中位年龄(58.71±2.67)岁。上述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包括:
(1)判断疼痛程度,控制好运动方向,注意对不同训练方式的选择。若腰椎屈曲的疼痛严重,需要辅助患者进行伸展动作训练,伸展的时候,疼痛会加重,可以应用William 腰椎屈曲方式,进行干预。
(2)麦肯基疗法的应用:重点训练脊柱伸展的肌群,降低腰椎间盘后侧的压力。处于俯卧位时,双手的肘部,要支撑躯干上部,让腰椎,进行后伸运动。此外,在应用William 疗法时,需要增强腰椎屈曲肌群,重视背部伸肌肌群的训练,适当增加小关节与椎间的间隙,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3)核心训练。训练患者脊柱的核心力量,强化脊柱的稳定性,实现对疼痛的有效缓解,提高他们的活动功能力。此过程的训练内容为:①平板支撑训练,1天3组,1组 10次,需要保持5到10 s[2]。②侧向支撑训练,指导患者处于侧卧位,贴地,一侧腰部要用力,用脚和手部,支撑自己的身体,每天3 组。③加强对角线两点的跪位训练,掌握训练中的要点,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中医针灸干预:穴位的选择,一般选择上环跳、 委阳、飞扬和跗阳等穴位,指导其取俯卧位,采取0.30 mm×50 mm 的毫针[3],使用提插泻法,控制好强度,通常以忍受程度为核心,然后留针30分钟,每天1 次。上述两组需要支持治疗 10天以上。
1.3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显效,治疗后,疼痛症状消失,恢复到了健康状态;有效,疼痛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无效,症状严重,不能正常活动。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如疼痛和炎症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治疗后,参照组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1%、97.06%,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研究组 | 34 | 18 | 15 | 1 | 97.06 |
参照组 | 34 | 14 | 13 | 7 | 79.41 |
5.100 | |||||
P | 0.024 |
2.2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照组疼痛、炎症反应的发生率为23.53%,高于研究组的5.88%,具体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疼痛 | 炎症反应 |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研究组 | 34 | 1 | 1 | 5.88 |
参照组 | 34 | 5 | 3 | 23.53 |
4.221 | ||||
P | 0.040 |
3 讨论
研究发现,引发下背痛的因素较多,比如肋骨骨折、胸椎骨折等,上述因素都会导致下背痛的发生。如果长时间过度紧张,牵引刺激,或是局部肌筋膜炎严重,也会增加下背痛的发生率。要想提高此疾病的治疗效果,要提前进行辅助检查,及时找出导致下腰痛症状的因素,实现对症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针灸在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根据一定的角度和深度,刺激病人的穴位,对特定的部位,进行适当刺激,进而达到治疗效果。特别是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方式的联合应用,能够通过对环跳、委阳、飞扬和跗阳等[4]穴位的有效针刺,在缓解疼痛的同时,强化康复治疗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下背痛患者在后期,还要重视日常康复训练,通过腰背肌肉锻炼,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和拱桥等动作,改善疼痛情况,加强对运动量的严格控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境,制定康复训练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做好康复锻炼,患者的临床症状,会反复发作,影响治疗效果,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还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改善预后。
康复治疗可以对患者关节周围肌肉,进行锻炼,通过下背部的支撑锻炼,减轻疼痛,改善臀肌无力情况。再加上,下背痛并发时,其脊柱力学结构会失去平衡,导致肌肉韧带过紧,或过松。这个时候对其进行针刺治疗,可以通过调节肌肉的力学平衡情况,保证脊柱的稳定性,起到止疼的效果。尤其是与针灸、推拿和中药熏洗等方式的联合应用,可以缓解其症状。等到病情稳定后,要正确指导其进行下背部拉伸锻炼,一般推荐瑜伽,促进疾病的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在下背痛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方式,能够改善其疼痛情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蒙蒙,熊明飞,杨楠,黄璞,吴霜. 健走运动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久坐引起的大学生下背痛的疗效观察[J]. 体育视野,2021,(24):94-95.
[2]郭胜志.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背痛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8):123-124.
[3]陈永进,马艳,熊键,王国军,谭大洲. 器具辅助松解技术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7):619-622.
[4]陈静霞,安月,段远芳. 刺络拔罐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3):1442-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