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与“育”的边界与融合——基于小学班级管理奖惩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管”与“育”的边界与融合——基于小学班级管理奖惩机制研究               

 ,杜雪琳  

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形成习惯、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优秀的班级管理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自我意识,全面认识自己。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要立足教育特点,管育并重。因此,班主任们必须完善和优化小学班级管理机制,确立学生为主导的管理理念,构建家、校、社会多方联动管理体系,科学落实管理细则,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奖励机制;小学班级管理;探索;实践

引言: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小学班级管理不仅是一项身体劳作和头脑劳作,更是一项富有艺术性的行为,对班级教师的管理既不可过分软弱,又不可过分严厉,而是必须把软弱和严厉相结合,让学生在此活动中提高素质水平。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活动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政策规定建立奖励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采取奖励机制的方式,能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兴趣,使学生在受到奖励机制中获得积极前进的力量,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传统小学班级管理模式过分依赖制度,忽略情感教育。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偏重师资能力,而忽视小学生的主要地位,也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严重影响对小学生的日常管教与指导,而班级管理工作的教育成效也不理想。

(一)偏重制度管理,轻视情感育人

班级既是教育的基础机构,又是影响学生学习发展的主要载体。但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仍主要依靠规章制度、细则对学生进行实施考评、制约,过分关注于对学生的规章制度监管与规章制约,而忽视对教育、互动引导等的具体应用实效。另外,许多班级并没有定时进行感恩教育、和谐教育等班级活动,而是过分利用班会替代班级的活动内容。在班级制度建立、运用方面,由于缺少对学校实际状况的充分考虑,班级制度人性化程度不够、针对性不强,严重影响班级的管理工作成效。

(二)注重教师管理,忽略学生实际需求

小学时期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逻辑思维训练的关键阶段,学校成为直接影响学生知识质量、创造力和发展思维的关键场所。当前的班级管理工作,总是把学生确定为教育目标,没有交给学生相应的管理角色[1]。总体上说,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中心是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小学班级课堂管理工作没有激情,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教育的积极性很低,影响班级教育效益。

(三)依靠校内力量,轻视联动管理

小学班级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除调动学校力量外,也要注意引导家长积极地参加小学班级管理。由于传统班级管理主要依靠学校力量来进行,而小学班级管理由于缺乏透明度,家长参与水平程度不高、学生互动效果不佳等,也严重影响学校小班管理的效果,也产生某些问题。部分学校父母对学生的实际课堂教学表现不够熟悉,严重影响学校父母对学生和班主任工作的信心。另外,学校考评出现"随意性",没有严格地按照小学班级考评细则对学生的实际上课表现实施系统化管理,严重危害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的权威性和规范。

二、管育并重:小学班级管理奖惩机制模式创新策略

1、建立督促机制,维护奖励机制的公平

在开学后,教师应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制订班级的班级管理制度,由学生们自己制订班级的管理制度就能让学生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需要得到鼓励和赞赏,而什么样的行为则必须得到惩罚。并且在制度制订的过程中,如果只有教师与班级干对内容实施监管,将会产生监督不严格的现象,也无法合理保障奖励制度的公正性,让学生们对班级的监管制度产生抵抗的心态,从而产生不愿与服从教育管理的现象[2]。所以,在采用奖励机制的班级管理方式中,必须对学生进行监督的这一过程,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维护奖励机制的公平公正,保持奖励机制的严格性,唯有如此才能合理的使奖励机制的管理方式顺利开展,提高学生对这种教育方式的信任感,激发学生参加班级管理的主动性。

2、把握奖励时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奖励时机的掌握十分重要,能够直接反映学生获得奖励的效果,按照时间上的不同,可以把奖励分成及时奖励和延后奖励。及时奖励,是指学生在发生行为表现优秀的情况后及时给予的奖励,及时奖励机制虽然时间与行为之间的长短差距不大,但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及时的表扬,会对其产生积极的勉励效果,并能够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延后奖励,是指当学生展现优秀行为时,相隔一段时间后对学生加以奖励,这种奖励机制手段可以帮助发掘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及时奖励和延后奖励在何种情形下对其应用,必须按照具体情形来确定,比如:及时奖励:有些学生在获得良好的表现并有效纠正学生的问题时,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加以奖励,对学生来说及时奖励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会使学生把这种奖励机制转变为以后努力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对待教育的主动性;延后奖励:一些学生在上课时经常无法按时完成作业,这时教师会给学生布置任务,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会获得额外的奖励,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也会在以后的认真听讲。

3、奖惩相结合,科学运用奖惩机制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进行中,教师必须掌握好尺度,而不是仅仅对其实施奖励机制,必须正确的掌握惩罚方式,使奖励机制与惩戒相结合才能有效的将管理顺利地完成。由于班级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地方,而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是在这种氛围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教师就需要正确的把奖励机制和惩戒方式相结合,以建立正确的监督机制,为教师有效的执行惩罚制度奠定重要的基础。为正确的使用惩罚方式鼓励学生学习好的,规章纪律必须为学校和教师的利益而加以兼顾,以教学为主要任务,以让学生们充分成长为主要发展目标,而不要偏离教学的根本对学校实施管制。

结束语:管育结合是一个崭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把课堂教育和班级管理相互融通,为班级管理指明创新方向。在新课改理念下,班主任应适时转变教育观念,推行管育结合的教育方法,在重视学生的情况下,按照工作细则标准要求学生,适时改进学生的不良风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刘静.家长在小学班级管理和建设中的作用[J]基础教育课程,2018,(14):30-32.

[2]徐红;陆如萍.个性化培养: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