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齐河县焦庙镇中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1100
摘要:初中地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而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为学生带来了地理学习的视觉盛宴和优质的学习体验。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基础地理知识,还能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分析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提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基本内涵
引言
基于新课程改革,初中地理教师要致力于寻找更优质的教学模式,着力构建高效、高质量的课堂。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综合素养,还要重视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学过程比教学结果更重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怀、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地理学科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1.1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指出地理教学的育人意义,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指明地理学习的原则与目标,让学生从地理知识的实用性、生活性与自然性出发,深入探究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1.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指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一方面,教师要在遵循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立足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以动态的目光看待地理规律的发展变化,全面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逐步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而不是孤立地讲授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要探究地理知识的结构,辩证地看待地理知识,明白各地理要素之间、各地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养成综合思维,灵活思考地理知识对提高综合思考能力、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的重要作用。
1.3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指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地理知识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一核心素养在学生学习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等内容时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科学地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地理区域,从地域关系上分析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学生要以区域认知的素养看待和学习地理知识,养成综合性分析、区域性比较的习惯,形成因地制宜探究各地域发展的意识。
1.4地理实践力
地理知识来源于实践,教师只有将地理学习融入实践,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和科学性。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地理户外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并准备相应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认识世界、欣赏世界的能力。
实践探究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念,让学生能够基于地理教材内容,自主探究相关领域,并跳出教材的局限,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系统理解。
2.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渗透策略
2.1基于典型案例渗透地理核心素养教育
在人地协调观念的地理核心素养教育工作中,教师可通过多种典型案例引入的方式,使学生结合案例资料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矛盾进行思考、探究和学习。在以往的地理课堂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所导入的案例资料还局限于教材内容,对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与学习积极性调动还存在一定不足,进而影响学生的人呢地协调观念认知。典型案例的拓展引入,可以在教材案例资料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以及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对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人地协调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后续的地理课堂教学工作中,应结合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合理拓展地理典型案例,确保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拓展案例资料逐步树立较好的人地协调观念。
在典型案例资料的引入中,教师可基于当代社会的热点内容,如“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异常”与“土地盐碱化”等案例资料,使学生关注异常的地理环境变化。随后,教师在引导想关注地理拓展案例资料的基础上,采取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出现异常是何种原因导致。如“地理环境出现异常是否是人类过度的经济开发所导致的?是否是因为环境治理措施不到位所导致的?还是政治因素所导致的?”地理环境出现出现异常或者被破坏。大体上主要涉及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教师在反面案例资料的引入的过程中,也可引入人地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案例资料,使学生从两种人地协调案例中进行对比和反思,思考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正面的人地协调案例资料引入上,教师可导入“沼气发电”“清洁生产”等典型案例,使学生认识人地协调发展的积极性意义。
2.2基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多环节、多类型的理论实践活动设置,锻炼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地理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合作学习模式通常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主性与合作探究,深入当前的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相较于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基于所学内容和思维能力探究课程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教学引导策略,可以较好提升课堂教学的开展质量和效率。如,在“工业区位选择”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学中,教师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工业区位与商业圈分布案例,使学生结合所处的城市环境、生活环境,思考产业区位选择所需要考虑的多种因素。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可设置服装厂、火电厂与物流企业等项目,使学生思考这些产业项目在选择厂址与建设区位时需要考虑哪些要素。此外,教师还可结合产业聚拢的因素,设置合作探究项目,使学生在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模式中进行实践探究。
2.3基于类比思维培养渗透地理综合思维与区位认知素养
地理学科的理论内容较为广泛,对于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应积极拓展课程理论内容,使学生从地貌、水文、植被、土壤以及人口聚落等层面思考地理学科的理论内容。如,在旅游地理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引入国内的旅游城市案例或者经济发达城市案例,使学生从区位经济、环境资源、地理优势等方面,思考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潜力的有利条件。在具体的城市案例中,教师可引入浙江和广州两座沿海城市,引导学生从产业分布、中心产业和交通区位等,类比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优势,以此培养学生的区位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此外,在读图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可借助现代媒体的方式,使学生从3D地图或者城市地图中,思考不同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以及交通位置和地理环境资源等对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所具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结语
综上,在当前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渗透工作中,教师应结合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和性质,开设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及引入拓展性教学资源,在丰富学生理论见闻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科理论内容。地理学科关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二者具有宏观层面上的特点,也在侧面上要求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能力水平。教师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优化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行丰富的理论知识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逐步提升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胡丹.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知识窗(教师版),2022(08):66-68.
[2]张秀玲.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0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