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二幼儿园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学前阶段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育阶段。从当前来看,由于受年龄、心智、阅历、原生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学前儿童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人格也还没有健全,所以心理是很不成熟的。因此,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应当采取有效的教育。这是一个强调教育环境和教育形式的持久性教育工作,幼儿园和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构建和谐有效的家园合作模式,从幼儿园和家庭两个层面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家园合力探索提升家园共育质量及效果,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前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相应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学前阶段的儿童通常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甚至会产生一些心理困惑或者心理障碍,这对于儿童的成长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从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原因出发,结合现代教育的指导方针,探索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原则
1.1全面发展原则
在教育中,心理健康也是极为重要的部分,这种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儿童,且要求一定要坚定地以所有的儿童作为服务对象,其目标是帮助儿童心理发展。真正在儿童当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要综合虑及儿童从不同发展方向的需求性,应该强调除智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之外的个性以及品质发展等内容,当然也不能只是注重儿童个性的发展而忽略了其认知能力的发挥。原因在于,不同的儿童个体在心理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的过程都存在紧密的关系。
1.2儿童主体性原则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训练和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在开展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遵循儿童发展的主体性原则,无论针对哪一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应该从儿童个体出发,确保儿童的主体地位。相较于学科教学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恰恰与儿童间的内化联系更加紧密。论及内容,开展学科教育一般是根据某一门学科逻辑来设定的,但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则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育特点或特殊的心理问题来实现的,自然是以儿童为主体进行设计的。倘使脱离了儿童这一主群体,所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都会丧失实质性意义。
1.3参与性原则
我们所遵循的参与性原则,实质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均作为基本的参与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且要求教师组织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和儿童主动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具体来说,参与性原则是基于儿童主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原因在于不同的儿童个体均存在满足自我表现或与人交际的需求。基于此,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儿童创造机会,确保每个儿童都能更好的参与。
2.优化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推进家园的协作
每个儿童积极向上的成长有赖于家长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只有双方加强协作,才能让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更加巩固。首先,加强对家长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使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予以更多的帮助与支持。而且综合来看,学前儿童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较多,因此当家长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也有助于自己不断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让孩子能够一直有积极心态,并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其次,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进行有效的配合。和睦的家庭、融洽的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将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特质。因此幼儿园和家长之间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这一基本出发点,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真正做到尊重孩子、保护孩子、教育孩子。
2.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作为儿童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应该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和教学水平。从当前我国的教学情况来看,不难发现很多教师都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且缺乏实践操作的相关经验,而且并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理论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应当结合教育要求来组建一批专业的、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师资队伍,通过一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教师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方法和教育经验。教师还要学会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进行融合,为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建立起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全方位地帮助儿童减少心理问题的困扰。
2.3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要加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这个课程是以儿童为中心,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将儿童和教师集中起来,在儿童与教师平等的合作互动之中,增强儿童的心理感悟。例如,教师就可以组织与心理活动有关的唱歌、演讲比赛,让儿童自行组织相关的唱歌和演讲比赛内容,在课堂上充分释放自我。在这样活泼有趣的活动之中,儿童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并且学会欣赏他人、鼓励他人。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之中,让儿童获得精神上的愉快,进而推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创建心理咨询室,当儿童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也可以凭借专业知识以及人生阅历,耐心帮助儿童解答疑惑,疏解不良情绪带来的心理问题。并且逐步引导,让儿童发现自己存在的心理隐患,敢于直面这些不良情况,通过自我疏导、正视难题等方式,减轻儿童的心理负担。
2.4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氛围
家庭作为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二场所,家庭所承担的教育责任不比学校所承担的教育责任少。孩子最初接触到的环境就是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适当的家庭教育,不仅能让孩子养成积极健康的个性,还能够让孩子养成强健的体魄,养成受欢迎的性格。家长在对待孩子时,不能一味地批评或者溺爱,需要把握一定的教育策略,对孩子既要温和又要严格,要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爱意、和谐的氛围之中成长,这样才能维护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
2.5创新教学实践活动
在实施学前心理健康家园合作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应深刻意识到,儿童才是教育的主体,任何教育活动都应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以儿童为核心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形式的设计。亲子教学活动作为家园共育的重要教学形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儿童及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并获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但是,现阶段部分幼儿园在开展亲子教学活动时,普遍存在忽视儿童主体性的问题,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大多依靠幼儿园和教师的主观意志进行制订,没有考虑儿童的真实心理情况、学习需求、兴趣特点以及家长的活动体验,导致儿童和家长缺乏参与兴趣,影响家园共育的效果。为改善上述问题,幼儿园和教师应积极转变亲子教学活动的开展理念,充分尊重儿童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家长的感受,对教学活动进行大胆创新,切实提升实践活动的教育针对性、互动的有效性以及内容的趣味性,从而提升活动的有效性。
结语:学前阶段作为儿童成长发展的奠基阶段,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发展。本文从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原因出发,提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建立和谐关爱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心理教育水平。同时,开展一些有益的亲子活动,或是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解决儿童心理困惑,以加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旨在全面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倪江情.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析[J].科技资讯,2018,16(33):252-253.
[2]高士乘.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双主体联动的路径研究[J].教师,2021(18):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