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吕蓓如,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友谊路小学 山东济南271104

摘要:独立思考能力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这决定着我们能不能把“我该怎么办”的疑问变成“我要怎么办”的肯定。那么对于数学学科而言,独立思考能力更是有着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因为数学作为一个运算工具,其本身存在的意义就是通过运算来解决问题,所以,如何通过我们的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成为了当下我们教学工作者不得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详细阐述如何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信息化技术应用

引言:在小学数学科目教学中,我们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提供数学教学的情景,使得不具象的数学教学内容更具体化、清晰化。能够给学生提供画面感,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活跃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同时可以让学生重视实际操作,能够深刻理解数学学科是运算工具而非单纯的计算公式。这样也能打破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壁垒,不仅在日常教学方面为我们授课人员提供了抓手,也可以以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有助于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之前的“教为主”变成现在的“学为主”,从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习兴趣,爱上思考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问题不在于教授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我国古代北宋的思想家、教育家张载也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这两位教育学家都从不同程度上告诉了我们培养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小学阶段属于是刚开始接触系统性学习的时候。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是我们教学人一直探索的课题,那么现在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我们就可以解决这样的一个难题。

我们小学数学的第一节课是关于“10以内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那么对于刚接触的一年级学生来讲,这些内容的学习过于抽象而不具象,尤其是数字的认识和对加减符号的了解。那么我们这个时候可以自己设计或者网上搜集相关的视频,最好是以动画的形式来进行呈现的内容,通过我们的多媒体播放设备来让学生进行观看。“数字1像铅笔,从上到下细又长;数字2像小鸭;脖子弯弯水中游”在让学生将数字与生活实际进行联想结合的同时,也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认识数字的教学目标。加减法的学习也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相同数量的物品增加或者减少就对应了我们数学“加”和“减”的概念。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学会思考

    在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如何缩短“教”的时间从而提升学生“学”的效率也是我们不断钻研的课题。我们国家优秀的企业家李开复先生也曾说过:“人生的时间是有限且并不可变的,所以要有效率地用好每一分钟,不用好就是一种浪费。”所以在追求效率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强大的助力。

例如我们在学习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这一单元时,课前我们就可以搜集相关钟表的资料以及图解。将它们的种类、历史、用途以及显示方式进行图形化文字化的罗列,并通过我们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投放,这样学生在学习和理解钟表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关知识储备的提升,注意力集中。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场景,举例说明自己或者家人的钟表形状和类型,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进行展现,在绘画的过程中也是在了解和学习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再例如我们在学习二年级数学“测量长度”这一单元时,我们也可以搜集相关测量工具的资料和图解。同样将它们的种类、历史、用途以及使用方式进行图形化文字化的罗列,这样学生在了解和认识测量工具的同时,也学到了相应米、厘米、分米等测量长度单位的概念。通过对于刻度尺严苛的制造方式的学习,明确了为什么“测量一定要精确”的理念。而且这一切都是通过我们的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投放学习,画面性的内容会给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在后续与之相关的课程学习中,也避免了多次重复回顾内容的问题,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我们在学习每一单元新课程内容前的大量言语铺垫,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细致的了解,从而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后作业,练习思考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也说过:“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灯烛,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进步。”所以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要求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但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求学校要减轻学生的校内课业负担,这也对我们给学生课后布置相应地巩固练习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既要“精炼”也要“有效”。我们的信息技术同样可以作用于这一方面。

传统的数学课后练习无外乎就是习题册,作业本,试卷,提到写作业不头大的学生少之又少,而且在知识共享的今天,也很难通过课后练习的完成度和正确率来判定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现在的已经完成普及的互联网和家庭网络设备来进行课后练习的完成。例如我们三年级数学“平移、旋转”这一单元的课程,我们可以将课后练习开发制作成各种趣味小游戏,学生可以在家里通过家里的电子设备登录我们的学习平台来进行练习的完成。使传统需要手工绘图或者抽象的图形位移变化变得具象化,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于课后练习的兴趣。而且借助后台的大数据监测,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平均完成时长和完成程度,科学的用数据分析出每一位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我们后续针对性地巩固提升有了支撑。同时在学生进行课后练习之后,也可以同步的上传到我们的教师端口,大大减少了双方传统课后练习交接的时间,当天的练习当天看,当天的问题当天办,在学生学习印象最深刻的时候给到指导建议帮助其改正的消化,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四、运用信息技术,强化知识应用,实践思考

在愈发强调知识应用和知行合一的今天,如何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的话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时间和机会少之又少,几乎大量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而且社会方面对于小学学习理论的实践机会也基本没有,这时我们的信息技术又可以在这方面大展拳脚。

当我们在进行课程基础内容延伸理解的教学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者动画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播放“我们一起去采购”的生活片段,让学生更加认识货币面值的同时也能对当下物价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可以感受到我们的数学运算在日常生活购买过程当中的使用;播放“跟父母一起去旅行”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认识不同的交通工具和不同的出行方式之间的价格差异,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面对不同出行目的地和乘坐交通方式的时候应当采用怎样的方案,感受我们的数学运算公式在规划出行过程当中的使用;播放“我们身边的物品图形”的生活片段,让学生巩固复习学习过的图形知识点之外,还可以让他们认识到我们的数学图形在不同生活物品中的实际使用。从而让他们将所学所会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强化知识应用。

结束语:总而言之,数学作为小学阶段较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对学生后续的持续性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好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以后学科的延续性学习打好基础,让学生爱上思考,学会思考,练习思考最后能实践思考。

参考文献:

[1]陈梅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天津教育,2022(23):72-74.

[2]吴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12):7.

[3]吴海洪.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1(0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