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新昆华医院 儿科 云南昆明650301
【摘要】目的:探讨多形式心理干预措施在儿科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在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42例患儿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形式心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儿配合度情况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治疗和护理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患儿护理中应用多形式心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患儿的治疗、护理配合度,还能提升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儿科;护理;护理质量
儿科护理中,由于患儿年龄较小,配合意识差,疼痛忍耐程度较低,因此治疗和护理中难度较大[1]。相关研究证实,对患儿进行合适的心理护理提升其生理和心理舒适度十分重要[2]。多形式的心理护理为各种心理护理措施的集合体,其逐渐的发展且护理效果显著,在我国护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3]。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形式心理干预措施在儿科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在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4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8.5±1.2)岁;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8.7±1.3)岁。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给予多形式心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放松式心理干预:在患儿接受治疗时,可在病房内播放患儿喜爱的音乐或者电视节目,以此转移患儿对治疗的关注和恐惧感;同时指导患儿和其家长在患儿生理或者心理不适时,可以辅以深吸气和深呼气的方式,训练20~30min;加入玩具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漫画导入法等受患儿喜爱的活动作为放松训练的手段,使之以放松和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2)引导式心理:在护理过程中,与患儿多亲近,可采用轻拍和抚触的方式,使患儿的恐惧感降低。还应指导患儿通过疾病发作和生理的信号,能够及时地报告家长和医护人员,积极地鼓励患儿参加集体活动,提高患儿对疾病的耐受力。(3)激励式心理干预:对患儿进行治疗前,护理人员可采用渗透的方式循循诱导,有意与患儿拉近关系,激励患儿应具有不畏困难、勇于战胜疾病的精神,以模拟英雄事迹的口吻向其讲述其他患儿面对疾病的勇敢,以此激励患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按患儿的喜好,以奖品的形式对主动配合的患儿进行褒奖,对患儿的细微进步当众表扬,进一步激发患儿的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和护理中的配合情况,配合中主要分为积极配合、配合度一般,配合度差主要为出现哭闹挣扎等情况。配合度=积极配合度+一般配合度。
(2)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评价表评估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值>89分记为非常满意,79~89分记为满意,60~79分记为一般,<60分记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护理配合度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治疗、护理配合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护理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护理配合度比较
组别 | 例数 | 积极配合 | 一般配合 | 不配合 | 总满意度 |
观察组 | 35 | 12 | 23 | 0 | 35 |
对照组 | 35 | 7 | 16 | 10 | 25 |
x2 | - | - | - | 11.667 | |
P | - | - | - | 0.001 |
2.2对比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观察组 | 35 | 21 | 14 | 0 | 0 | 35 |
对照组 | 35 | 17 | 12 | 4 | 2 | 29 |
x2 | - | - | - | 6.563 | ||
P | - | - | - | 0.025 |
3讨论
相关研究证实,给予患儿有效心理护理能够显著地改善患儿疾病的状态,提高患儿及家属的配合度[4]。多形式心理干预是由放松式心理干预、引导式心理干预、激励式心理干预等组成,其中放松式心理干预应用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其能够显著地改善患儿的负面情绪;而引导式心理干预主要的作用是对患儿的心理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积极的引导,并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指导,其护理效果显著;激励式心理干预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患儿的鼓励,使患儿能够正面调整自我意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本研究将多形式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干预前,两组患者治疗、护理配合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护理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中应用多形式的心理护理能够正确引导患儿对治疗和护理做到积极的配合,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玉娜,纪会娟,郄娜,等.多形式心理干预措施在儿科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2):225-227.
[2]田晓能,贾景树.有关月经不调门诊患者的心理需求及心理干预措施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0):169.
[3]全燕,姚超.改良心理干预措施对孕妇分娩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9):1049-1051.
[4]王玉军,李红伟,王淑敏.多形式心理干预在儿科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4):12-14.
[5]沙禹辛,郭浩然.多形式心理干预管理措施在儿科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