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实验中学(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
摘 要:数学课后服务是正常教育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能够很好帮助家长对学生的课后托管,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兴趣爱好。目前,数学课后服务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形式化、简单化、开展得比较随意,所以继续优化数学课后服务,并打造服务有层次,开展有形式有特色的精品数学课后服务课程,是学校的期望,是提升为家长和学生对数学课后服务满意度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课后服务,数学课后服务问题,打造数学精品课程
正 文:
课后服务是学校教育解决中小学生课后无人托管和综合素质培养无法有效指导等问题的有力措施。在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打造出高质量的数学课后服务课程是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减少校外培训行为、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的重要举措。但从一段时间的实践过程来看,由于数学课后服务是在正常课程学习以后的一种非正式学习,所以还是缺乏实践的标准,有些数学课后服务课程还存在着形式化、简单化、随意化的现象。学校该提供什么样的数学课后服务课程、数学老师如何打造数学精品课后服务课程值得探讨。
一、数学课后服务课程不是单纯“托管”
国家发布的“双减”政策从课后服务的时间、服务的质量、服务的渠道、线上学习等方面对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作出了明确要求。安徽省淮南市也提出推行了“5+2”课后服务全覆盖模式。我们学校也在学校层面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课后服务模式,具体的服务内容涵盖了作业辅导与答疑、数学角、文言文赏析社团活动、口语之家、音乐与艺术赏析、军体操入门练习活动、美术与绘画活动、劳动实践、科创训练、计算机编程兴趣小组等等。学校的课后服务正从“量”上的不足转向“质”上的提升的过程。
我们数学课后服务课程的目标不是单纯给家长“托管”,更不是变相地给学生和老师“增负”,而是通过“照料”与“服务”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能看到,数学课后服务课程仍以填补时间空白为目的,只承担“看管”之责,而无“育人”之实。课后服务期间仍然有老师通过布置数学练习题、讲评数学试卷等方式变相开展数学学科教学,造成课后服务功能异化。这两种情况的发生都与学生期盼获得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后服务课程需求背道而驰,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更不符合国家“双减”政策的要求。
二、数学课后服务课程供给仍存在短板
在实践探索中,学校在较短时间内仓促地推出了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后服务课程和活动,但这些数学课后服务课程更多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压力驱使下形成的,而不是从学生内在的需求立场出发、水到渠成的结果。当前数学课后服务课程供给存在不少短板。
首先,与“开展率”“参与率”等数量指标相比,数学课后服务在质量上存在明显短板。
数学课后服务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欠佳。数学课后服务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数学课后服务课程的设计基本上以单学科为基础,在实现跨学科或者多学科理论知识整合方面、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学校层面不完全具备或缺乏对数学课后服务的系统研究、规划和组织,这使得数学课后服务程虽呈规模化增长,但设计粗糙、内容重复、流于形式,数学课后服务仍缺少有地区和学校特色的精品课程,对学生吸引力不强。
其次,数学课后服务课程供给质量存在显著的区域、城乡和校际差异。
目前,我市数学课后服务课程的资源分布和分配并不均衡,这为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的公平性带来挑战,可能加剧农村学校以及薄弱学校的发展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性突出体现在师资特别是开展数学课后服务课程的设施、设备需求和保障经费等差距大。
同时一些农村薄弱学校能够从家长、村镇、志愿者等方面所能获得的社会支持也非常有限,很难建立多元化的数学课后服务师资供给体系。在此情况下,学生在数学课后服务时间大多处于“自然生长”状态,数学课后服务内容有缺失、形式比较简单且随意,不利于形成公平的课后服务格局。
最后,数学课后服务课程内容供给与学生内在需求不匹配
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其在数学发展的水平、数学学习的需求、数学作业完成的情况等等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对数学课后服务课程的内在需求也是不同的。为了回应政策要求,许多学校的数学课后服务课程更多关注的是服务提供的种类、形式、活动方式等等的增加,并将“多”来体现“个性化”。但事实上,由于缺少对数学课后服务程的分层分类设计,在采用跨班级、跨年级流动的分层分类的模式下,“一锅粥式”的数学课后服务课程、活动等等难以兼顾不同层次和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一部分学生真正需要的如有针对性的数学学业辅导、项目式学习活动、数学实践训练式的体验等往往没有得到满足。
三、如何打造精品数学课后服务课程
(一)数学课后服务课程设计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目标相互衔接,并以数学核心素养及数学能力提升为导向。课后服务课程在育人导向上应体现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以及持续学习、创新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为此,数学课后服务课程的内容设计应兼具综合性、实践性与真实性。参与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课后服务实施中,应努力将课程“活动化”。在活动或者实践中,让学生明确问题,应用知识,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有效提升个人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在与其他课程目标相衔接的基础上,通过对数学课程内容的延伸、拓展、整合及重构,创设、开发以跨学科教学为抓手、面向真实生活及情境的实践活动及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我们当下社会的情况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将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能有机整合、拓展学生开阔的视野,健全心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持续推动学生学习力和发展力的提升,切实把数学课后服务课程打造成落实“五育”培养的重要支撑。
(三)数学课后服务课的内容不必追求多而全,而应从所在地区和本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有地区特色、学校具备供需匹配、精而美的数学课后服务内容的体系。“多而全”的数学课后服务课程不仅会消耗学校大量资源、冲击正常教学秩序,也会使得数学教师“反向增负”的问题变得非常突出。学校和数学老师应转变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形式化的数量扩张理念,要在充分挖掘有本校特色、可获得资源的基础上,做好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数学需求调研,以优质供给为抓手,以需求为导向,推出供需精准匹配的优质课程和服务。
当前,我们学校采用“1+N+1”的课后服务模式,两个“1”分别是数学课后的答疑辅导和放学前的延迟托管,“N”是各种形式的课后活动。一方面,学校不机械化地分割“1”和“N”的时间权重,而是结合不同学生对学业辅导及兴趣拓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另一方面,对于“N”的设计,是切实考虑学校所能提供的各种资源、各科教师的人力资源及相关参与教师的负荷情况,以及学校可获得的所有社会资源来设计各科课后服务课程。其中数学课后服务课程就依托我校的基础设施中电子设备资源比较丰富以及信息技术老师和相关老师的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编程技术,所以可为学生提供高品质数学科创类的项目和活动。
其中有的老师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和部分学生扎实的数学知识储配,开发了趣味式的计算机编程入门课程,积极的引导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感受到了数学课程的价值。有的老师对现代的艺术品比较感兴趣,于是将艺术与数学知识结合开发了艺术中的数学课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思维理解艺术品中的数学美。除此之外,学校员工和退伍军人的家长利用自己会的篮球知识和武术知识与学生共同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改进,并对改进的结果进行验证等等。
另外,数学课后服务精品课程的打造和开发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作用,以做优做强数字化教育和学习资源。一方面,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好平台资源开展数学课后服务课的内容设计,数学老师可利用平台资源开展联合教研、经验交流等,将平台资源充分融入数学课后服务的项目及活动中,不仅可以弥补学校开发校本课程、项目和活动存在的能力不足问题,有效缩小各地区和学校间的资源差距,也可减轻数学教师的压力,还可促进线上线下教育活动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平台深入研究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优秀课程和经典案例,开发数学课后服务精品课程资源数据库供中小学校按需使用,使课后服务更加的公平。
结束语:
总之,优化课后服务质量,打造数学课后服务精品课程的工作是新课程理念思想指导下中小学校进行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明确打造数学课后服务精品课程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采取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优化数学课后服务工作,对学生的数学课后服务课程进行优化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数学课后服务课程更高效、更有序地发展,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梁 美 凤 . 中 小 学 校 课 后 服 务 新 政 的 亮 点 与 难 点 [J]. 福 建 基 础 教 育 研 究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指导意见[J].基础教育参考,2017
[3] 陈超凡 如何打造高质量课后服务内容体系[J] 中国教育报
[4]顾艳丽, 罗生全. 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的价值分析[J]. 教育科学研究, 2018
[5]马莹, 曾庆伟. 学校课后服务的功能窄化及其制度突围[J]. 当代教育科学
[6]陈先雨. 日本儿童课后服务相关政策的分析——以《放学后儿童综合计划》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