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摘要:在一系列国家层面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助力农村经济建设的政策指引下,非遗势必要回归并深度融入到乡村文化中,成为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我们对多位省级以及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相关产业经营者进行了面对面访谈调研,获取了丰富的资料,再此基础上又对日照市“乡村振兴,非遗先行”的建设思路和方案进行了摸索研究,并提出了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 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发展方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引领,产业带动,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背景
为了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会议文件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原省扶贫办出台了《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化非遗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致富渠道、乡村亮点。与此同时,日照市也积极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将“非遗工坊建设项目”纳入《日照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非遗传承保护上“想办法、下功夫”,在非遗项目的开发和利用上做文章。
目前,日照市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莒县过门签)、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6项(莒县过门笺、渔民节、满江红、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孟姜女的传说、鲁绣)、省级非遗名录项目28项、市级非遗名录项目126项、区县级非遗项目名录400余项。市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2人(其中含国家级1人、省级6人、市级72人)。这些都是我们日照的骄傲。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
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大浪潮正强烈冲击着农村非遗的生存及发展的文化空间,农村非遗正面临不同程度损毁甚至消亡的危机,。另一方面,在农业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人民培育出了多元化的乡村民俗、节日活动、手工技艺、戏曲故事等,慢慢地积累了大量的非遗文化。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考量标准就是能否带动产业兴旺和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源于乡村,乡村是它们的主阵地,它们种类多样,涉及到自然、文化、经济、技术等多个领域,可以更好的赋能乡村的振兴发展。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乡村的精神内在,也是后期持续不断赋能乡村文化与经济振兴的把手。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的方案
日照市各级文化部门以市场为导向,立足鲜明的地域非遗资源,积极推进非遗传统技艺创新,致力于“非遗+”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发展机制,实现非遗与各领域多业态的深度融合,促进非遗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乡村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进而培育出日照非遗赋能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内容、新模式,在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着赋能升级的新未来。
(一)“非遗+”政府
首先是政策的支持,政府在日照市非遗管理体制中,一直扮演着主体参入者的身份,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与引导,是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保障。政府应当加大乡村非遗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尽快修订完善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和申遗工作,成立非遗协会、社团等社会组织,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的主动性;改革非遗管理体制,强调政府的指导地位,鼓励非遗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引导乡民主体创造性转化非遗产业发展,加强社会资本对非遗产业的支持力度。
其次是金融扶持,拓宽非遗创业渠道。乡村振兴要大刀阔斧地干,就离不政府资金的支持,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或信贷支持,引导非遗传承人大力赋能乡村经济发展振兴,扶持发展非遗工坊、非遗合作社、非遗乡村旅游等“非遗”字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乡村非遗就业岗位,带动非遗技能人才致富。
再次是人才支撑机制。研究制定日照市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人才计划;紧盯非遗产业振兴,设立“非遗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培育非遗致富带头人,发挥乡村非遗行业领域内优秀传承人的典型凝聚带动作用,带动一大批乡村非遗人员搭上致富快车。
(二)“非遗+”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新理念
首先,定期举办一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技艺传承人培训教育,例如五莲县可以由县人民政府和县文化馆举办当地的非遗项目,例如割花技艺、盘扣技艺等,培训来自五莲县各村的割花、盘扣技艺传承人。
其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与创新,不仅是政府、非遗传承人的事情,更需要教育工作者与学校多方联动。把非遗引入校园、植入课堂,手把手、面对面地开展现场技艺教学,最终学生也在课程中完成非遗的创新设计,更好地贴合消费者,赢得市场,为乡村经济赋能。
(三)“非遗+”旅游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
一是以民俗节庆为轴线,以旅游景区为平台,打造非遗民俗旅游品牌。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民俗节庆、仪式等活动,积极利用它们,将其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日照旅游特色,赋能乡村振兴。日照市万平口旅游区可以将柳编、刺绣、布老虎等非遗产品进行展销活动,进而体现出其服务和辅助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
二是以提炼特色非遗项目为轴线,吸引优质客源向乡村倾斜,打造非遗民宿品牌影响力。努力推动非遗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可深挖五莲县民宿旅游村窦家台子村,依托五莲石磨制作技艺,推出五莲煎饼、五莲豆腐等美食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参观打卡,在此人气基础上,将民宿由单一业态转变为多种业态,以民宿为平台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通过积极探索为民宿发展注入新动力,进而实现乡村经济效益快速增长,达到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目标。
三是以挖掘研学市场为轴线,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研学旅游品牌。首先要对资源进行筛选,并结合研学群体的个性特点,开展体验性强、能够引起互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项目。其次将非遗优势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开发。研学旅游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些场所作为空间载体,乡村就是开展高质量研学旅游的重要空间。推动研学旅游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很有必要、大有可为。如日照戳脚通臂拳、木板年画、渔民画、手工刻字、剪纸、黑陶制作等优质且知名度高的优势资源等,集合力量将它们打造成明星研学旅游产品和线路。
四是以打造健康养生为轴线,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高端旅游品牌。依托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乡村的康养旅游产业可以将其好山好水的优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创造经济价值。就五莲县松柏镇就而言,立足温泉、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项目,将民俗文化、传统技艺,表演类非遗融入到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全力将松柏打造成高端康养旅游小镇。
(四)“非遗+”工坊
源远流长的非遗文化,并非只是简单的民俗或技艺,而是千百年来的艺术结晶,沉淀着生生不息的智慧道理,是时代馈赠的精神财富。依托日照市适合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例如黑陶、民间雕刻、剪纸、草柳编等,然后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利用当地传统工艺传习所、闲置场所或企业厂房等进行改造或新建,打造“非遗工坊”,实现生产性转化,带动乡村群众增收,真正实现非遗产业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四、结语
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不断推动非遗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要广开思路,探索打造多种非遗文化传承模式和“非遗+”新业态,吸引各类优质资源赋能日照乡村经济发展,力争探索出一条非遗融入乡村振兴的模式,打造出日照市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样板。
参考文献:
[1]肖远平, 王伟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西江模式"研究[J]. 文化遗产, 2019(3):6.
[2]马涛.乡村振兴战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以太谷区为例[D].山西:山西大学, 2022.
[3]雷蓉, 胡北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分类研究[J]. 商业研究, 2012(7):7.
[4]江宇. 基于RMP方法的雅安市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研究[D]. 四川农业大学, 2018.
本文为日照市2022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日照乡村振兴研究(编号:2022-14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