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的研究

 何卫东

鹿邑县就教育体育局

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既是对体育教学外延的进一步扩充,又为学生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切实提升身体素质提供了保证。特别是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中小学学生而言,必要的体育锻炼,以及辅助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可进一步调动其体育热情,进而是“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被深度贯彻至其内心,并外化为日常行动。可以说,切实做好对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实施途径、开展策略的研究与分析,并以此为参考,来引领学生的强健体魄塑造、健全人格培植,则已成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外活动领域必须着力践行的重要育人使命。基于此,教师应以校本实际、地域实情、学生实际为参考,来抓好对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的研究与分析,以借助对多元化、丰富性、高质量的活动策略落实,为学生提供更多在大课间活动中发展体育技能、培养体育兴趣、开掘体育潜能的机会。使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更具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且为学校体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满足而提供坚实保证。

关键词: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研究

关于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教育部所颁布的《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已做了精准要求,其强调:中小学生应每天坚持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以切实增强其身体素质。而且,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提高全民健康体质,也被确立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由此可见,自国家、社会层面,以及学生本身,均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有着充分认识。而切实强化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效,让孩子们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体育锻炼与活动驱使下,逐步获得强健体魄的构筑,则成为各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必须切实关注的重点议题。同时,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引领,学生投身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也会的得到切实调动,其健康体魄的培育目标,必然会逐步达成。因此,教师在落实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优化策略探究时,应以学生身心特性为基础,来做好对各类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将其以最易被孩子们所接受、所喜欢的方式迁移至活动实践领域。来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丰富性、延展性、实效性,为各中小学校的学生获得体育兴趣与锻炼意识发展而提供铺垫。

一、切实利用各类资源,精心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辅助性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的开掘,是确保其作用与功能得以切实发挥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以结合地域实际,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分析。来做好对符合学生身心特性,以及学校发展所需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构建。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多方支持下,以最为丰富的形式,呈现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视域,来确保其实效的强化,以及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活、潜能的开掘。一是征得多方支持。通过校园广播、展板、橱窗等,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推广宣传,来寻求各学科教师、全体学生的支持,以据此来确保其长期坚持、深度推进。二是做好场地规划。结合各年级、班级学生人数构架、兴趣爱好等,在校园内开辟专门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场地,供学生在固定时段参与体育锻炼。三是精选活动器材。结合不同活动项目开展所需,来做好对辅助性活动器材、设施、道具等的购置,以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为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切实展示自我而助力。四是明确时间划分。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时间,用时规划等,应予以明确,并精准落实,且对于各班级进场、出场的线路,以及在特殊天气时段的开展形式等,作出明确要求,来确保时间资源的支撑。特别是在天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应以室内活动来代替大课间体育活动,以确保其长期落实,为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而奠基。

二、全面创新活动形式,不断优化大课间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观赏性、多样性、丰富性等,直接决定着其作用与功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在切实兼顾学生身心发展所需的基础上,来致力于对多种形式、类型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构建。并倡导中小学各班级以班为单位,自主创编、改编内涵丰富的大课间活动,在切实发动学生智慧的同时,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予以创新,来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张有弛、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还可通过对诸如踢毽子、丢沙包、健身跑、健美操、啦啦操、课间操等体育游戏的整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一周进行一次更新,定期进行更换,为其有条不紊的开展而奠基。而且,还可在保持基本项目不动摇的前提下,倡导学生将诸如武术、舞蹈等健体项目融入大课间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大课间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此外,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学校的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等团体性体育项目,将其与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机衔接起来,为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激发而拓宽渠道,使学生真正爱上大课间体育活动,并在其中发展体育技能,增强身体素质。

三、营造浓郁文化生态,逐步变革大课间体育活动,锻造学生的强健体魄

浓郁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生态营造,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向着内涵化、特色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教师更应注重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氛围营造。并将其与对应的运动会、艺术节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鲜活且生动的文化生态引领下,萌生起更为迫切的参与欲望,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更为高效、丰富、深入、到位。特别是在一些传统节日、民俗庆典等活动之际,更应通过对相关大课间体育活动竞赛等的组织,让学生以班为单位开展展示、比拼、竞争,来凸显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的育人功能。以通过对“重在参与”、“以人为本”等理念的贯彻与落实,将其高度上升至学校文化生态的构筑的角度。而对于活动开展中所遇到的困惑与挑战,则应通过师生、生生深度协作的方式,对其进行适度优化、改进、创新,使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氛围更加浓郁,来丰富学校的教育文化构建。而在文化生态的营造方式上,还可将诸如亲子活动、大众体育等的结合,为学生从不同层面去参与、去体验、去感知而奠基,将大课间体育活动上升至校园文化的高度,来确保其与时俱进、高效推行。

四、结论

总之,大课间体育活动本身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发展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既可切实培育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而且可进一步开掘学生体育潜能,使体育教学的形式得以切实优化,来促进学校教育的内涵化发展。特别是在一些特色化、多元化的大课间活动项目驱使下,学校的体育活动方式也会向着纵深领域而迈进,学生的强健体魄塑造,健全人格构筑目标自会逐步达成。而且,学生在每天坚持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其对于体育之于自身发展的价值、意义也会获得全新认识,这势必更利于其认知发展需要的满足。因此,教师在落实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时,应始终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并结合体育实际、校本实情,通过对多元资源的开掘、活动场地的美化等途径,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向着特色化、内涵化、多元化领域迈进。为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更好发展自我而助力。以通过对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形式、内容、项目、定位等的优化,使其育人功能得以切实凸显,来引领学生的强健体魄塑造,使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质量得以切实强化,并更好作用于学校教育内涵化发展,以及学生素质全方位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优优.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式内容的设计原则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0):129+128.

[2]冯守玲.榆次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及内容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8,35(03):92-96.

[3]韦支柳.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分析与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13):132-133.

[4]郭会丽.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式内容的设计原则探析[J].青少年体育,2014(0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