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道路景观提升及公共活力空间的营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城市更新中道路景观提升及公共活力空间的营造

张丽瑶

山东万方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大规模增量建设已逐渐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城市建设更加注重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彰显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是社会逐渐重视的课题。本文将以城市更新为切入点,从道路景观优化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公共空间活力塑造的必要价值,列举出实践的方法和有效途径,从而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增强城市活力。

关键词:城市更新;道路景观改造;公共空间活力营造

前言:城市更新的方式和方法很多,但是从城市活力的角度来看,关于旧城更新改造的研究和解决方案很少。因此,借助该项目的机会,我们通过实地研究从城市的活力空间的角度出发,着眼于旧城的更新改造,并提供适当的方法。在改造和更新成功的基础上扩展旧城区的原始城市生活力量,并通过有目的地进行翻新改造,激发城市潜力来创造新的城市生活,从而保持旧城区的活力。

1道路景观与公共空间优化的基本原则

1.1安全原则

道路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占比最高的景观,这两者在建设时大多都是同步而行,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遵循类似原则。从地上空间资源划分的角度来看,道路牵涉到车行道路、人车混合型道路、步行道路等多个方面内容,所以其自身的使用性能也极为多样化。故而,景观和公共空间的改造需要遵循基本的安全原则,根据使用对象以及群众需求的差异性,整理道路设计的重难点,突出不同区域的主要功能,尽可能规避这些功能区的短处。

1.2全局原则

不同城市建设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道路使用的侧重点必然存在差异。在构建整体景观之前,设计人员应坚持全局原则,保证道路景观能够与周围公共空间相得益彰,双方相互配合,共同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反映出地缘环境影响下的文化特点与人文内涵,凸显出区域的品牌属性和独到魅力。

1.3经济性考量

近年来,城市更新本身已经从传统的粗放型模式中脱离出来,不再以资源的堆砌为主线,而是更多考虑到工程本身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因此,无论是道路景观设计还是公共空间优化,都要突出经济适宜性的特点,从长期发展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城市在未来可能经历的不同阶段,为特定目标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避免出现重复建设问题,尽可能在节省资源的同时,达到最优效果。

1.4生态环保原则

早在2020年年底,我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保有量国家,这也就意味着,机动车销售已然成为现代市场的宠儿,占据了大量原有土地资源和公共空间,给城市交通调配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道路景观设计和公共空间规划就要遵循生态环保的基本原则,注重分析当地的原生态环境,尽可能维护现有园林场地,通过对土壤或者水文环境进行改造,切实提高生物的多样性。

2实例项目研究

2.1项目背景

以某城市主干道之一,是对外展示发展水平及城市形象的一张城市名片,由于城市建设滞后,向阳路两侧存在建筑立面较多污渍待清洁,与周边风貌不符,色彩杂乱;空调外置机直接裸露,错乱无序,已有店招形式不一;绿化杂乱无章,杂草丛生;场地铺装形式不美观,建筑夜景亮化效果不佳等问题。

2.2现状调查与分析

2.2.1城市道路平整感

一条设计、建造优良的道路可以提供和谐、整洁的视觉印象,展现出生动活泼的人文气息。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必须经历以下过程:混乱有序的“混乱”,对应于:道路的自然增长-道路建设-生动的道路生活。改变道路上的混乱的主要方法是:种植具有恒定间距和相似形状的街道树木,以消除道路上的混乱感;颜色,质地和材料相似的沥青路面,可增强道路的统一感;对应于具有相同间距和形状的路灯和街道树木,以增加道路的节奏感和秩序感;切换交通线路,设置交通标志等,以控制行车安全和停车顺序。

2.2.2流行的城市道路氛围

如果道路仅是秩序井然,它将变得毫无生气,这是城市居民活动对道路的更高要求。为了在道路上营造一种活泼的气氛并增加街道的知名度,应考虑以下因素:用绿色道路软化环境,绿色自然创造,道路通畅的设计,建筑广告牌,店铺装修信息等。

2.3更新设计

2.3.1绿化景观改造

(1)植物种植设计树种控制:栽植工程:以栽植月季、麦冬为主,栽植落叶灌木连翘、栽植落叶灌木西府海棠、金叶榆,栽植常绿乔木塔柏,然后播种草坪,打造三季有花赏、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首先,选择常用植物为主景树种,形成主要景观点;其次,在整体景观设计时,选择适应力强的树种。如:海棠、红叶李、白蜡、金叶榆等。最后,选择树形美观,花色艳丽、景观效果较好的树种为开花小乔木及花灌木。如:绚丽海棠、碧桃、木槿、金叶榆等。

(2)景观小品:主要包含休闲木平台、景石、休息座椅等。材料采用传统砖、瓦、竹、石、生态木等传统材料和不锈钢、型钢等现代材料相结合,体现环保、生态理念。

2.3.2道路交通、无障碍设施。人行道极不规范,宽窄不一

在许多地方甚至没有人行道。人行道不均匀,材料过时,城市缺乏城市的主要色彩。不可渗透的平板阻碍了行道树的生长。道路上缺乏交通标志会导致停车和驾驶混乱,给人一种随机混乱的感觉。敞开的土壤仍很普遍,路面被严重破坏。人行道上布满灰尘且质朴,人行道缺乏排水设计,尤其是在下雨天。无障碍设计不完整或不完美。设计主要基于通畅的设计。所使用的方法是确定城市两边的主色彩,以便对人行道,建筑物和广告的色彩进行组合和协调;与交通管理部门合作规范距离线,在紧急道路上绘制停车线,解决正常的停车问题;改善市政设计的组织,检查管道的排水坡度,并有效地计划排水;根据道路上的信息改进无障碍设计。

2.3.3建筑界面、广告牌匾、公共艺术

街道上的新旧建筑物相似,但建筑高度及特色不尽相同。一些建筑物色彩陈旧、装饰杂乱、墙壁的材料、结构和颜色明显滞后。广告牌混乱不堪,形状、大小各异,建筑物的墙壁不干净,直接影响城市整体形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加强建筑法规的执行。强调颜色应反映街道的特色与文化;公用建筑和街道应整洁。城市的迎宾街专注于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颜色应柔和并与开放的色彩融合在一起,应使用鲜艳美丽的颜色(尤其是冷色)绘制细节,并添加温色辅助;开发区的建筑物和广告牌统一使用主色调,以避免色彩的视觉冲突。围栏设计采用淡绿色;广告标语可以以路灯的形式涂漆,丰富设计内容,广告牌的长度,大小和位置应一致;在城郊偏远地区种植高大笔直道形树。

2.4延续城市特色风貌

不破坏地形地貌,不伐移老树和有地方特征的现有树木,不挖山填湖,不随意改变或侵占河湖水系,不随意改建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园,不随意改老地名,杜绝“贪大、媚洋、求怪”乱象,严禁建筑抄袭、模仿、山寨行为。坚持低影响的更新建设模式,保持老城区自然山水环境,保护古井、古树、古桥等历史遗存,鼓励采用当地建筑材料和形式,建设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城市建筑,加强城市生态修复,留白增绿,保留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2.5城市街区景观微改造

城市街区景观微改造虽然是微改造更新的一种,但是它是微改造理论的具体深化和范围的具体拓展和应用,微改造政策是相对于整体改造提出来的,与整体改造都是城市更新的方式二者协同推进,既有统一又有对立。比如通过“微改造”的设计手法,舍弃传统街区地砖铺贴,通过彩绘的方式对地面进行功能分区,既节约成本同时具有情怀和趣味性,在边角区域设置微景观,丰富空间景观要素。再比如,利用以“化零为整”的解决思路,依据“步行优先”、“儿童友好”两大原则实施整体设计,通过对路面的改造,将路边传统的路缘石取消,同时降低部分高差较大的区域,以此来得到一个平整、宽阔的道路,为居民和车辆提供便利,使道路的使用性变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更新是一项不可避免地针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政策,高速公路和城市骨架连接着城市的工作点。随着人类发展的发展,道路不仅是一种交通方式,而且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和城市生活的活力。街道和小巷由城市客厅组成,可以满足人们在通讯,娱乐和旅游景点中的需求。根据气候发展的要求,当前的城市结构不仅是绿色的墙,而且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蓝图。

参考文献

[1]刘卫斌,邓庆,陈子阳.城市更新中奖励性政策与公共空间营造——纽约经验对深圳的启示[J].建筑与文化,2020(08):124-126.

[2]吕北岳,范文强.基于年轻人出行特征的街道活力空间营造策略[J].交通与运输,2019(06):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