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气象知识传播策略与农耕文化的弘扬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3

探析气象知识传播策略与农耕文化的弘扬措施

戴欢1,汪家望2,车俊志1,叶海鹏3

(1.湖北随州市气象局 441300;2.尚市镇净明小学 441300;3.随县气象局 441300)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发展智慧气象,普及气象知识、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是更好地满足人民和国家在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要。习总书记曾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作为五大人群之一的青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向广大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开启青少年创新创造智慧,倡导科学方法是基层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气象知识;传播策略;农耕文化;弘扬措施

引言

湖北随州市随县尚市镇净明小学是一所村级寄宿制小学,在校生301名,教师16人。学校以“种子”文化为办学核心理念;以“艺术教育、种子课程、科技创新教育”三大特色立校;学校现有气象科学社团12个,科普志愿者61人、气象科学教师21人,其中特聘校外科技辅导员6人。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校园气象站

2017年,在市县气象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校园气象站、一所气象科普馆,观测场装有风向、风力、温度、雨量筒、百叶箱等气象观测仪器,为学生学习气象知识和开展实践课程提供了平台。

2、气象科普馆

自筹资金建设了校园气象科普馆,室内展厅陈设了雨量计、温湿度计、自动和手持式风向仪、三球星象仪、龙卷风模拟仪等气象科普展示仪器160余件套;室内书柜收藏有中国气象报、气象知识等各类气象科普图书报刊1200余册;室内墙体设置6块科普展板,包含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热带气旋、风雨等级表、随州气候、天气现象成因、防雷避险知识等;长廊设置4幅科普画,以气候能量转换、气候系统、主要海洋暖流输送带、全球大气环流等内容为主;房梁上面是各类气象图标,前后是突发天气灾害预警图标和文字说明。

3、科普长廊

净明小学开辟气象科普长廊,长度约40余米,悬挂展板36块,内容包含:二十四节气、农业、航天、国防等内容,普及气象与农业、气象与环境、气象与航天、气象与国防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4、生态种植园

净明小学围绕太空种子种植特色课程,建立了200平米的种植大棚。为充分发挥校园气象站优势作用,学校因势利导,开发出“气象科普+农业种植”课程,师生们在这里种植蔬菜、瓜果、花卉,植物种类达到200多种。气象知识牵手农耕文化,依托气象信息,制定种植措施。

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1、科普专家团队

由气象部门牵头,组建了由湖北省公众服务中心、湖北省气象学会、随州市气象局、随县气象局4个单位10位专家组成的气象科普专家团队。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成立由中科院老科学家孙万儒、随州职业学院张术教授、随县高级农艺师严海锋等同志组成的农业气象专家团队。

2、科普讲解员团队

净明小学现有教师16人,其中青年教师占比达91%以上,他们学历高、知识面广、思维敏捷、事业心强,能较快的接受科普知识和方法,由他们组成科普讲解员团队。学校先后有286人次远赴武汉、襄阳、江苏海门、郑州等省内外参加各类的科技教师培训,还通过网络与北京市八中,北京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湖北省青少年活动中心交流学习,进一步优化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普能力;

3、科普志愿者团队

净明小学现有在校生227名,我们选取了其中81人组成气象科普志愿者团队,主要负责校园内部气象站、科普馆活动讲解,师生全员参与部门联合开展的气象科普活动;每年的气象科普日、科技周,师生科普志愿者深入社区、街道广泛宣传气象科普知识。

三、科普活动开展情况

1、点面结合,打造校园气象科普品牌

净明小学实施的建立“面上普及,点上深化”科普机制。面上普及就是,“校园气象科普馆”,“校园气象站”、“气象小广播”,“红领巾生态种植园”等科普阵地,利用气象科普教材把气象科普推进课堂,营造校园气象科普氛围。点上深化就是,依托气象小组,各级参与专题探究、校外调研、科普竞赛等活动,突出科普活动个体参与。

打造 “五个一”品牌。结合当前天气特点,每年举办1期气象科普手抄报竞赛;确定一个科普主题,编制1套气象科普绘画集;结合学校教学特色,推荐1套适合中小学生的气象科普教育读本;围绕本地主要灾害,制作1套以气象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科普挂图;结合随县炎帝农耕文化,拍摄1部的气象科普宣传片。

拓展气象科普课程。从校园气象站落成的那一天起,学校就开设了气象科普课程。师生们开展气象观测课程,每天坚持观测记录气温、雨量、风向、风力等气象要素,更直观、更具体的了解天气情况。开展农业气象种植课程,在生态种植园里,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防灾,在气象仪器里就能找到答案。抬头观天象,俯身务农事,书本上的气象知识转化为土地上的农业技术,气象科普知识直达农村田间地头,气象科普的科学性、趣味性、操作性、实践性得以完美体现。

深入基层开展气象科普活动受到师生及社区公众好评,依托市、县中小学生气象协会,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小学生气象知识竞赛,让学生们进行校园气象观测,从中认识大气奥秘,了解气象知识,同时在气象科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了校园自动气象站试点工作,建立了校园气象观测大屏,让师生直观时时了解记录气象数据;学校与市县气象局自动站组成了随州首张校园气象科技活动网,校园气象科技活动网的构建为青少年提供了提升气象科技素质和培养科学精神的平台。

开展气象主题探究活动。吸纳社会力量支持,加强与生态农业企业合作,要求学生深入社区田间地头,以主题探究形式加深了解近年来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近年来,已经成功地完成了“极端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象环境对露天与大棚植物生长不同作用”等近十个课题的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局校合作,丰富校园科普活动载体

编写一本教材。净明小学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结合本校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实际,联合气象部门,编写了《气象探秘》的校本教材。这本教材以气象科学为载体,以气象科技活动为平台,达到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目标,建立一条以“气象与生活”为引子、以“气候变化”为核心、以“气象观测”为基础,以“科学探究”为抓手的实践路线;教材内容浅入深出、循序渐进,展现了气象科普教育的广度、深度与长度。

开展一个活动。以世界气象日、科技周、全国防灾减灾日等为契机,开展 “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每年在“3.23”世界气象日之际,联合随州市、随县气象局举办气象科普进学校、进农村的活动。2019年我校承办了省、市、县级三气象部门联合主办,教育、科协等部门参与的大型科普活动启动仪式,我校依托校园气象站、气象科普馆,面向师生和公众开展科普活动,全年开放达300天以上,受到各部门和公众的一致好评。

打造一个讲堂。与气象、科协、农业等部门深度合作,打造“科学讲堂”活动,每年至少举办2次。共有1位院士和4位专家走进净明小学,围绕农村生产生活、气象灾害防御、保护地球环境等主题,为同学们开展多场科普报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2018年,结合随县气象为农服务和灾害防御体系试点建设,依托校园气象站,在人员密集区域设立科普宣传栏和气象信息大屏幕,每年3.23气象日、6.5世界环境日,师生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气象科普图书阅览、防灾减灾挂图展、保护环境,倡导垃圾分类,共享美好生活等宣传手册。

融入一张网络。加强与部门的深度合作,借助他们的平台,参与他们的科普活动,融入地方气象科普网络,强化校园科普深度。深化与随州市国家基本气象站、随州市气象台等科普平台的合作,拓展校外气象科普活动场所和平台。与气象部门联合开展科普活动,校园志愿者深入街道和10多个社区,以互动方式开展公众气象科普,受到居民的好评。

四、长效机制建立情况

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

净明小学制定了《气象科普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三个体系”,实现“一个达到”,即2025年建成气象科普场馆体系、气象科普品牌体系和气象科普人才体系,实现在校师生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达到100%。

在对学生的管理上,该校出台了《观测员职责》、《净明小学气象站轮流值日制度》和《净明小学小气象站兴趣小组考核与奖励制度》3个规章制度。对小气象员在观测技术、科学学习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在对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方面进行了规范,对学生的自我省悟、成绩肯定和参与活动的信心树立方面给予引导。

在对老师的管理上,出台了《红领巾气象站指导老师职责》,把指导老师工作补贴纳入《学校绩效工资考核条例》的方法,既对老师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也对老师的额外工作予以认可与肯定。这些制度和方法对校园气象站、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正常运转、持续发展和生命延续起到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2、落实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大力争取部门支持。净明小学通过积极争取各级气象部门支持,依托各类项目建设,省市县气象局投入近26余万元建设校园气象站,随县气象局投入3万余元完成校园气象站实时LED屏,为校园气象科普馆捐赠仪器设备120件。截止2022年,省市县气象局累计投入达38.2万余元。

各种渠道自筹经费。2017年,学校多方筹集资金,对校园气象站周边进行高标准绿化,建立40余米气象宣传科普长廊,悬挂展板36块,投入专项资金约6万余元,完成校园气象科普设施规范化建设;2019年,推动气象科普馆建设,从设计装修到设备、书籍、活动、课程等内容建设,累计投入15万余元。

五、小结

净明小学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在本校扎实推进气象科普教育。在基础设施、人才队伍、科普活动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科普教育活动成果也逐步显现,在2021年度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考评中,获评“全国优秀示范校园气象站”。

夯实气象科普基础。学校通过自建、合建等方式,完成了校园气象站、科普馆、科普长廊、生态种植园等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了科普专家、讲解员、志愿者团队,制定长期规划,建立规章制度,为校园气象科普工作奠定了基础

打造特色科普品牌。建立“面上普及,点上深化”科普机制,通过“五个一”、“科学讲堂”等活动,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气象科普品牌,推动科普工作长足发展。

丰富学生第二课堂。通过编写科普教材,纳入日常教学活动,扩大气象科普覆盖面。通过主题探究活动,重点提升对气象科普感兴趣的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

融入地方科普网络。通过部门合作,以科普资源共享、活动共同参与的方式,将净明小学气象科普工作融入到地方气象科普网络中,提升本校气象科普水平和对公众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发展智慧气象,普及气象知识、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是更好地满足人民和国家在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要。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讲话

2.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上讲话。

作者简介:戴欢(1988.10)女,汉,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