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关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

孙勇

(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官庄小学 湖北  宜昌  443100)

摘要: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农村儿童的心理问题更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有助于弱化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缺失的影响,为儿童提供积极、正向的引导、帮助与管理支持。这样一来,留守儿童可以明辨是非,更加直接地感受到温暖,从而实现心理健康隐患的有效规避与及时处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立德树人”教育战略的全面化、长效化落实,为农村地区乃至国家整体的人才建设、社会运转保驾护航。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引言

从目前国家发展的形势和所倡导的政策来看,城市化发展已经成为发展大势,这就导致城镇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更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新生活开始大量涌向城市。一些已婚育的父母为了生计,往往会将孩子留在老家,进而使得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从小缺失父母的教育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学校教育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也举步维艰。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乎社会的和谐安定。

1留守儿童的普遍性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1农村教师缺乏专业心理问题矫正技巧

对于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矫正而言,心理识别与干预是处理其心理问题的两大环节和重要手段。通过心理识别与干预,教师可以和不同学生取得沟通,学生也可以借此了解心理问题解决和应对的方法,增强留守儿童对于自身的了解和信心。由于农村教师专业技能的缺乏,虽经过多年的探索,也形成了一些比较有效的经验,但是整体而言缺乏心理问题矫正专业理论指导,体系性不强,不能形成心理问题矫正的工作闭环。

1.2负面性格及心理缺陷

由于小学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母的价值观引导,农村学校又处在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师资力量匮乏,老师的教育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隔代人的落后观念很容易对儿童的成长造成错误性引导。留守孩子在生活过程中难以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们就会想方设法从物质上去补充,但这更多的是为了减少对于孩子抚养责任未尽的负罪感,减少父母内心的愧疚感。这些物质上的“弥补”不会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抚慰,反而会因为有可能的溺爱行为使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些孩子会因为父母监护的缺失染上恶习,或是拿着父母“溺爱”得来的物质肆意享受,部分孩子甚至可能出现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晓曾经说过:“如果处理失当,留守儿童问题将成为国家的一大教育隐患。”而且,在每一个留守儿童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会进入不同的成长阶段、接触不同的社会阶层,这样的家庭问题、教育问题或将成为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1.3父母工作原因

造成儿童留守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外出务工,而生活教育、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也都与父母外出工作息息相关。父母长期外出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家庭教育几乎为零,进而导致留守儿童一系列教育问题的出现。对于儿童而言,父母是最初的老师,也是其受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存在。但是一些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往往会到大城市或是其他地区工作、生活,导致父母没办法以身作则引导孩子,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充当孩子的榜样。长此以往,孩子的生活技能、思政素养和心理素质都可能出现问题,对孩子的成长和成才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在父母外出工作的过程中,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看法存在问题,甚至在回乡之后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带给孩子,导致孩子的自卑进一步加重,无论是对之后的生活还是学习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2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1营造积极、优质的校园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若儿童处在积极向上、轻松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当中,即便缺乏父母的陪伴与照料,其也能获得正向暗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自身心理的健康稳定发展。反之,若儿童处在“乌烟瘴气”的环境当中,即使其并不是所谓的“留守儿童”,其情绪状态、人格、心理也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所以,在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时,农村小学应致力于为学生营造积极、优质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阳光之下”,防止其幼小的心灵蒙上阴霾。例如,学校可定期举办校园运动会、“校园小歌手”比赛、书画展等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放松身心、展示自我、参与社交的机会与平台,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观看表演、展示作品的实践过程与愉悦情境当中树立自信心,产生归属感、幸福感,最终摆脱大众对留守儿童的刻板印象。

2.2教师应与留守儿童建立信任关系

留守儿童群体属于特殊的弱势群体,更加需要走进他们的内心,倾听其真实想法,鼓励其表达诉求,着重保护其敏感、自卑的心理。如果不尽早干预,伴随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交往和与社会的接轨,这些隐藏在深处的问题会逐渐积累,更加导致他们心态上自卑、怀疑自我、甚至是极端,不利于个体长期发展。所以教师需要理解这些儿童所处的成长环境,坚持以尊重、接纳的原则,与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接触。尤其在调查中发现监护人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儿童心理,甚至带坏儿童等情形时,应迅速做出合理判断,及时对监护人的法律权利和儿童的现实生存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保护儿童最佳利益,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思考和解决处理问题。

2.3从家庭的角度出发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只凭借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主体作用,从“根”上、从源头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家长要改变自己的理念,要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重视对孩子的疏导,以更加温和的教育方式来帮助孩子。与此同时,要改变之前只关注物质需求而不关注精神需求的情况,要多跟孩子沟通,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连线或是电话的方式在异地进行家庭教育,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除此之外,家长也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让留守儿童热爱学习,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家长要重点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要让他们在更加自信的前提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为其自身未来的发展铺路。

2.4打造动态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家校共育平台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矫正工作不是一次活动、一套机制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将此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对待,形成动态、可视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家校共育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共享信息、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以我校心理教育指导站做法为例:为了改进心理健康服务,我校老师在相关领导的支持下,建设了具有相对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家校心灵驿站。这是一个对所有学生、家长开放并以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矫正为主要任务的咨询平台。在该站中,教师、家长和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还可以以指导站为依托举办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形式分为小型活动和私人互动:“小活动”由班主任老师和心理教师协同设计,提前通知到学生,并向学生和家长通报活动的动态。

结语

总而言之,在留守经历的影响之下,农村儿童很容易产生多种心理健康问题,如自卑、孤僻、自闭、规则意识缺乏等。所以,必须做好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工作,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创建积极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从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传超.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21,9(04):29-36.

[2]张博,李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河南省W村为例[J].现代交际,2018(04):141-143.

[3]胡利.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8(0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