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高中英语听说课设计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多模态视角下高中英语听说课设计探究

杨珏

越州中学   312075

摘要:人类的话语世界呈现出数字化和多模态化的特点,本文基于多模态教学理论及研究成果,探讨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利用听觉模态、视觉模态、文字模态等#种模态进行教学,通过对听前、听时和听后三个听力教学环节的指导、示范和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和自主性,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听说课;教学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交际活动中的多模态现象越来越突出,人类的话语世界也呈现出数字化和多模态化的特点。应运而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效途径,我国学者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顾曰国等语言学家就这一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过详细的论述。听说课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听说课教学设计的多模态体现

在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中,模态的选择十分重要。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选择与呈现内容适配的模态,有时一种模态即可,有时需要组合多种模态。运用多模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教学效果。首先要考虑到每种模态都有自己的特性,是其他模态所取代不了的。其次要考虑到模态之间的关系。有时模态之间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它们共同建构完整的意义。除了课本提供的音频外,教师可提供真实交际场景的视频资料作为英语教学辅助材料,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形象的语境知识,模仿影像资料中说话者语气、语调,并且知道使用的语境。有时一种模态是其他模态的强化,选用时应当以一个模态为主模态,其他模态起到强化效果的作用,使表达的意义更为突出;有时某些模态完全可以不使用,不影响意义的表达,甚至有时多个模态的呈现会出现副作用。当多个模态呈现同一个意义时,如果某个模态的使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或者产生负面效应,若负面效应过大,可能导致整体效果是零甚至是负的,那么就没有必要使用这种模态的组合。

(―)听前阶段

教师根据文章主题给出相关背景知识介绍,如提供与材料相关的图片和音频,请学生进行简单的描述,同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就听力话题预测听力材料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多媒体和教师之间展开互动,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呈现多模态符号资源,促使学生运用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调动言语、图像等表达型多模态符号资源,积极参与课前学习活动。该环节调动学生使用言语模态符号,进行讨论,借此促成了学生输入模态和输出模态的积极转换,尤为重要的是,在该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意义的建构,成为课堂活动和认知的主体,并推动着教学过程不断深入。

(二)听时阶段

这一阶段是听力材料的信息获取阶段和意义建构阶段。在此阶段,教师以播放含音频的视频资料为主,听觉是主模态,主导交际进程,视觉模态是对听觉模态的强化,使听觉信息更加清晰、准确。图片或是图像能通过诸如颜色、动作、表情和场景把背景信息和重点信息凸显出来,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同时进人大脑进行加工处理,通过大脑协调机制放大,增加了相关的信息量,从而促进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在教学步骤上,第一次观看视频后,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知、处理信息,运用语篇信息和非语篇信息抓住信息关键点,了解材料大意,完成一些选择题。第二次观看视频时,教师引导学生边视听边完成对话填空练习,教师可在适当位置暂停,留出学生填空的时间,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关注语言的准确运用。两次视频播放通过音频、视频模态符号以及文字模态符号的组合运用,促使学生调动言语和文字模态符号进行语言实践,使学生在识别交际语言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语言的准确使用。但视听信息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教师可提供书面的材料,尤其是典型的句式和表达,教师可单独列出,发挥传统纸质文字阅读材料的强大优势,便于学生复习,将暂时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

(三)听后阶段

针对教学目的,教师可采取听说结合和听写结合的手段,具体的做法有复述、听写、角色扮演、演讲、辩论、写摘要等。学生利用之前教学环节积累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调动储存于大脑的视听信息,能较快地融入语境中,运用言语、动作等多模态符号进行语言实践输出,自然而然地模仿说话者的语气、语调,并且知道使用的语境。这种练习口语的模式比单纯的朗读、复述和角色扮演的效果要好。或者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由听觉模态转变为写作的触觉模态,一方面向学生提出了挑战,但另一方面也更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提高了语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另外,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最好设计一些仿真交际活动,制作相关教具卡片,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实践交际策略和提高交际能力提供动态场景,使学生得以突破个人学习,通过互动交流学习语言。互动是多模态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课堂学习中,教师通过多模态的选择、展示与学生互动。学生要注意文本、图像、音乐、视频等符号系统在当前话语意义构建中的作用,并充分调动手、眼、耳、脑等感官,获取信息、解读意义。言语交际时,教师的语调、语气、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都传递着重要信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交流互动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讨论或参与,实现生生互动。学生学习利用多模态符号构建意义,并在课堂上呈现和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同时,教师可将精选的听力音视频资源放在个人博客上,丰富的资源和互动平台还给学生课外“泛听”提供了素材,达到了“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学生通过基于主动认知的学习实践和练习,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了交际策略和技能。

考虑到个体认知模式的差异,多模态教学模式应改变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的单一评估考核方式,建立多模态评估体系,全方位评估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与信息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水平。具体包括学生课堂报告、角色扮演、PPT制作及讲解、课堂讨论、课堂问答、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对学生多模态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估,将形成性评估与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全面衡量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结语

现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日益趋向于基于多媒体和多模态的综合式教学法(谢竞贤、董剑桥,2010)。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是在合理利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调动协调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并使之形成一种合力促进教和学。多模态教学对各种意义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优势,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学生可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衡量学生英语水平时,将学生的多模态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真正提髙学生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12.

[2]程晓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J].中国考试.2017,(5).7-14.

[3]张德禄.多模态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研究.2012,(2).9-14.

[4]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5]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