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银海三雅学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0
摘要: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堂所接触的知识大抵都比较抽象且复杂,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则不能很好地掌握该部分知识。基于此,许多物理教师通常会采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关键在于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重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合理使用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发散思维。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引言:
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因为知识的抽象性过强,学习上经常会遇到困难,会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而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变这一问题,以问题为载体有效引入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思索,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在课堂中应重视创新教学形式,结合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为构建高效物理课堂提供帮助[1]。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的原则
具体来说,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遵循紧密结合教材知识点的原则。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用问题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对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根据这一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相关知识点设计问题,如果所设置的问题脱离了教材知识点,将会导致问题失效[2]。
二是遵循问题的层次性原则。学生个体不同,相应的基础知识水平也有差异,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并不均衡,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当重视问题的层次性。具体来说,问题的层次性主要包括了问题本身的层次性以及学生个体的层次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简单问题时较为吃力,而有一些学生能够较好理解复杂的知识点。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明确认识到班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造成所提出的问题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对于一些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其学习起来相对困难,问题教学更是难以开展。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是遵循问题生成与预设的原则。预设问题主要是指教师应当根据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内容、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而生成问题则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在实践中,学生分析问题往往比教师预设问题更加有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点。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容易忽略问题生成,仅重视问题预设,导致问题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同等重要,两者是相互统一的,如果不重视问题生成将会制约问题教学法的有效性。
四是遵循问题的开放性原则。高中物理课程本身探究性较强,当教师预设问题时,需要注重考虑问题拥有良好的开放性,如果问题相对闭塞,将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也需要借助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进而提升其自主探究能力。
此外,问题的开放性也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需要注重对开放性问题的创设,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回答问题,促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的策略
(一)打造问题探索氛围,增强学生求知欲
高中物理学科相对其它学科而言,有着广泛的生活应用性特征,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并不是很容易就可以探究出来。采用问题教学法过程中,需要注重打造一种相对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互结合,不宜把课堂弄得过于严肃或深奥,折损学生的求知欲[3]。
例如,在教师进行“弹力”这一个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将生活中包含弹力方向这一科学知识的具体现象,包括各种球类的回弹、伸缩玩具回弹的物理现象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进行一定时间长度的观察和思考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前面这么多的物理现象的观察,你们可以找到哪些弹力的规律呢?”学生就可以结合具体的物理现象来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和背后的物理规律。通过这样的相互探究,不会让学生觉得物理知识过于抽象和晦涩,然后由学生通过事先仔细观察和分析来推导课堂所需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问题答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以提高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情境重视氛围营造
正所谓: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情境的创设能够将问题更自然的引入到课堂中,教师应该将问题作为课堂教学主线,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沉浸在问题中,进而激发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答问题的主动性。整个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情境中要利用生活现象或已学知识与新知结合,将事物的矛盾性揭示出来,进而引导学生的内在动力。
例如在学习《超重和失重》一课时,新课引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通过电梯上下过程中体重秤示数的变化,引入超重、失重现象。之后请一名学生到讲台上做蹲起运动,并提出问题“站在地面上的同学,他对地面的压力多大?当他突然下蹲瞬间,人对地面的压力如何变化?”学生要结合生活经验和视频内容,开动脑筋,大胆猜想。这种借助生活化实验和现象提出的问题,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并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三)引入生活问题,提升应用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阅历,引入相应的问题。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将生活场景引入其中,以问题为导向,拉近学生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定的生活场景,将生活现象搬入物理课堂,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再现,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此现象。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会保持较高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静电”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历,总结生活中出现静电的现象,如冬天衣服的摩擦起电等,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得出答案。此外,对于静电现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去感知,解释静电产生的原因,思考如何消除静电等,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与素质,为后续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当教师以生活问题的方式表达出物理问题,也将会促使学生更为认同物理知识。
结束语
总之,教师作为引领者需要注重与时俱进,研习并应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积极性都能够得到极大的调动,注重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建立和强化,引导他们善于用物理的眼光来分析、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切实为社会培养出建设社会主义所需的实用性强、知识储备丰富、思维能力层次丰富且勇于创新的物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飞.浅析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20(05):31.
[2]胡光年.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174-175.
[3]谭崇宇,应建新.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4):91.